《断层线》艺术展的审批过程堪称一场跨学科行为艺术。
6月28日清晨,教务处的批文终于送到西人手中。《断层线》艺术展的审批过程堪称一场跨学科行为艺术。
颜以安通宵整理的申请材料里,金融建模数据与艺术策展方案并置,用K线图演示观众流量预测;沈熠之则黑进校园监控系统,剪辑出往期展览的爆满画面作为"市场调研证据"。
最绝的是沐迟白—他把评审委员会成员的学术论文做成乐谱,用即兴爵士乐演奏出来,在答辩现场按下琴键:"各位教授的引文频率,刚好是这段蓝调的节奏型。"
教务处长盯着颜以安父亲—校董会最大赞助商的联署签名,钢笔在批准书上悬停了十秒。
最终敲章声落下的瞬间,沈熠之的无人机群在行政楼外拼出"THANK YOU"的霓虹灯阵,其中三架挂着偷拍的处长养的多肉植物照片,那是南知寻用显微摄影拍的叶脉,细如脑神经图谱。
"十五天,"颜以安抖了抖批文,"从今天开始,西厅就是我们的了。"
美术馆西厅的改造从拆除旧展板开始。沈熠之踩着梯子撕下往届毕业展的海报时,南知寻突然拦住他:"等等…"他指着墙面残留的双面胶痕迹,"这些撕扯的裂痕,像不像地质断层线?"
这个意外发现定下了布展基调。颜以安用50米医用导线从天花板垂落,每根导线末端连接着不同装置:
《噪点心电图》:沈熠之将CT室走廊监控录像转换成声波图,打印在透明胶片上。胶片悬挂时随风摆动,像一组悬浮的X光片。
《色相环药盒》:南知寻用维生素片替换原设定的抗抑郁药,按色谱排列,装进3D打印的十二面体容器。
每个容器转动时会投射出棱镜光斑,在地面拼出冰岛地图的轮廓。
《琴弦δ波》:沐迟白拆了钢琴G弦,连接亚克力管传导光影。
当观众触碰导线,弦的震动会触发AR投影,在墙面生成实时变化的心电图。
"导线不是引导绳,是突触。"颜以安跪在地上调试AR感应器。
他衬衫后背被汗水浸透,露出隐约的冰岛地图纹身,那是三天前南知寻用临时纹身贴给他印的"展品编号"。
布展第六天,沈熠之的LED灯牌在运输途中短路,烧毁了半个互动区的电路。焦黑的电线像一条狰狞的伤疤横贯展厅。
"完了,"沈熠之抓着头蹲在废墟前,"这下真成'断层线'了。"
南知寻却掏出炭笔,沿着烧焦的纹路勾画:"你们看—这些碳化痕迹的扩散轨迹,像不像颜以安上周那幅《暴雨中的金融模型》?"
意外成了转机。他们保留烧灼痕迹作为展区背景,沐迟白用烧变形的琴弦挂起南知寻的素描。
颜以安更绝,他把配电箱改造成"神经中枢",铜线重组成树突状网络,接上电子琴后,电流杂音竟变成断续的《勃兰登堡协奏曲》。
第七天中午,医学院送来一批淘汰的心电监护仪。"导线不够用时,"沐迟白举起电极片,"这些贴片可以当触控传感器。"
颜以安突然扯开自己衬衫,露出后背的冰岛地图纹身贴:"或者用我当人体展品?导线终点在这里—"他指着雷克雅未克的位置。
沈熠之的相机快门声和沐迟白的钢琴声同时响起,拍立得照片从天花板洒落,每张都是西人布展时的丑态。
颜以安头发缠在导线里,沐迟白用琴弓当螺丝刀,南知寻在偷吃颜以安眼镜盒里的薄荷糖。
布展后期,西人的复习资料逐渐融入展品。南知寻在油画框背面写《西方美术史》提纲。
未干的颜料翻面就成了展板纹理;颜以安把金融学公式刻在导线包装盒上,被保洁阿姨当垃圾收走时,沈熠之发动全校粉丝#寻找金融艺术垃圾#。
最疯狂的是沐迟白—他把钢琴系期中考试曲目《平均律》改成打击乐版,用颜以安的3D打印头骨模型当打击乐器。
"这才是真正的跨学科,"路过的医学院教授捡起地上一张纸,那是南知寻画的《金融×美术×音乐×摄影知图谱》,边缘还粘着颜以安算期权定价的草稿。
教授把它贴进展览序言区,成了意外获得的第41件展品。
开幕前夜,西人溜进展馆做最后检查。沈熠之突然关掉所有灯光,沐迟白的手机响起《生日快乐》变奏曲—所有装置在黑暗中组成了"20"的荧光轮廓。
"导线总长刚好20米,"南知寻把喷漆罐塞给颜以安,"补上你生日没完成的涂鸦环节。"
当颜以安在展厅中央喷下"while (art) {life++;}"时,投影仪突然启动,将代码投映到全校七栋教学楼上。
沈熠之从监控室打来电话:"教务处刚打电话问,我告诉他们—"
"这是《断层线》的预展行为艺术。"沐迟白对着空气鞠躬,仿佛谢幕。
"展期十五天,愈合期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