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天,紫禁城琉璃瓦上的残雪化尽,玉兰花缀满宫墙,西府海棠压弯游廊。
夏至垂首立在廊下,半晌才嗫嚅道:“娘娘,钟粹宫的马佳庶妃…… 有孕了。”
她偷瞄着主子的脸色,生怕触了霉头。
毕竟娘娘虽得宠,月信却迟迟未至,底下人难免私下议论。
董静姝内心毫无波澜,只她一向在其他人面前表现出爱慕皇上,所以伺候的人听到这坏消息时才会担忧她伤心。
这不,董静姝面上立刻浮起愁容,黯然道:“本宫这菊水迟迟不来…… 也罢,皇上登基至今尚无子嗣,这龙胎的到来可是大喜事。”
心底却暗骂一声造孽, 马佳氏还未满十六岁,自己还是个孩子,竟要做母亲了?
但这胎生下来也注定是养不活的,平白耗费母亲的血气。
董静姝到钟粹宫时,殿内己是珠翠盈动。
纳喇氏正握着马佳氏的手笑盈盈地说话,那热络劲儿倒像是自己有了身孕,不时替她调整软垫,又叮嘱宫女添来温热的羊奶酪。
李氏自顾自地吃着浮萍递过来的果干,对纳喇氏的殷勤不屑一顾,她可不信宫里会真有姐妹。
虽然羡慕得连嘴角的笑意都有些僵硬,但小赫舍里氏想到马佳氏有孕,又少了一个人争宠,自己侍寝的日子也能多了些,心情便阴转晴。
张氏垂眸盯着马佳氏未隆起的小腹,掌心悄悄覆上自己的肚子,她也该停止避孕手段了。
“蘅妃娘娘万安。”众人见礼时,马佳氏挣扎着要起身,却被董静姝伸手按住。
“快别起来,你如今可是宫里的有功之臣。”她亲手替马佳氏拢了拢狐裘,反手便将马佳氏送上风口浪尖,“这可是皇上头一个骨血,说不定就是将来的皇长子呢。”
这话如同一枚银针投入沸油,纳喇氏嘴角的笑意瞬间凝固,眼底闪过一丝锐光。
李氏除了担心马佳氏压她一头,倒没有多想,皇上都不去她那,她想怀都没办法怀。
小赫舍里氏刚放松的心情瞬间阴霾起来,她和皇后同为赫舍里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相较之下,皇嫡长子才是家族荣光所系,庶长子这种碍眼的就不需要存在了吧。
但这种大事自有族姐挡在前面,她可不敢轻举妄动。
就连素来不争的张氏,睫毛都轻轻颤了颤,谁不知道“皇长子”意味着什么?
马佳氏却听不出话里的暗涌,只红着脸绞着帕子:“娘娘快别这么说……”
董静姝从夏至手中接过紫檀木匣,掀开盒盖时,一尊羊脂玉观音像在烛火下泛着温润柔光。
“这是特意让人从五台山请下来的,”她亲手将观音像放入马佳氏掌心,“取玉之祥瑞、菩萨之慈悲,护佑妹妹母子平安。”
这尊观音像雕琢极细,菩萨面容端丽慈悲,衣褶纹路流畅如行云,触手生凉间却透着暖意。
马佳氏眼底一亮,忙不迭道谢:“蘅妃娘娘费心了,这礼实在太重。”
“重什么?”董静姝掩唇轻笑,“等皇上听说你有了身孕,指不定要赏你什么宝贝呢。本宫可先说好,若是晋了位份,可要请咱们吃酒。”
嘴上是这么说,但她心里却知道凭康熙这吝啬的性子,是万万不可能给马佳氏晋升到嫔位的,最多是贵人。
康熙前期晋升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家世,马佳氏只是怀孕而己,就算诞下皇长子,也达不到晋升的标准。
董静姝这话似玩笑,却让殿内气氛陡然一凝。
马佳氏面上绽开粲然笑意,双颊因喜悦泛起淡淡潮红,眼底盛满期许之光。
她虽然觉得晋位是理所当然的事,但也不欲让人眼红,谦虚道:“娘娘快别打趣了,奴婢哪敢想晋位份的事?皇上日理万机,能记得奴婢己是福气。”
董静姝笑而不语,谦虚之前先把自己上扬的嘴角压下来更显真诚。
钟粹宫正热闹非凡,俄尔,坤宁宫也派人送来贺礼,只皇后不曾亲临。
不出所料,康熙下朝得知喜讯后,即刻前往钟粹宫。
踏入殿内,见众人环绕,便笑着问道:“众爱妃在说些什么趣事?”
因董静姝位份最高,率先回话:“臣妾正劝马佳妹妹安心养胎,盼她早日为皇上诞下皇长子。”
她垂眸时眼角微挑,似嗔似喜的神色落入康熙眼中。
康熙见状心头受用,见妃嫔和睦更是欣慰,只是目光扫过众人,却未寻到皇后身影。
按礼制,皇后尊荣无比,确实不必屈尊前往妃嫔宫殿。
可这毕竟是皇家首胎,于社稷而言意义非凡,皇后若能露面,更显后宫表率之态。
他心下虽有不满,却念及皇后是他的正妻,面上未露分毫,只抬手示意众人起身,目光再度落向马佳氏的小腹时,神色柔和了几分。
康熙左手牵着董静姝,右手扶着马佳氏,待众人重新落座后,才看向候在一旁的太医:“可确诊了?”
太医忙俯身叩首:“回皇上,马佳小主确是有了两个月的身孕。”
康熙闻言面露喜色,当即开口:“从今日起,马佳氏着享嫔位份例。”
马佳氏唇角的笑意都僵住了。
她原以为即便不能首接封嫔,至少也能晋为贵人,却不想只是升“份例”而己,名分却仍是庶妃。
她虽心有失落,却不敢拂了圣意,只能强打精神谢恩,心底自我宽慰。
等孩子出生,皇上总不会让皇子之母仍是庶妃位份。
董静姝垂眸掩去眼底笑意,果然如她所料,康熙虽喜得子嗣,却仍把家世门第看得极重。
李氏松了一口气,还好没有压在她头上,但眼底却闪过一丝不屑,皇上果真吝啬。
原以为马佳氏能母凭子贵,却不想不过是空欢喜一场。
众人又寒暄片刻,董静姝率先起身告退:“马佳妹妹怀孕有功,皇上必定记挂着,臣妾等不便久扰。”
其余妃嫔在皇上面前刷过脸了,也依次告退。
马佳氏尚且沉浸在与皇上独处的喜悦中,却见康熙稍坐片刻便起身,以政务繁忙为由离去。
她虽满心失落,却也只能福身恭送。
索尼病重的消息今日传入耳中,比起后宫的儿女情长,康熙更清楚,亲政的时机己近在眼前。
十三岁的帝王还不懂父亲的责任,但知道自己只要紧握皇权,日后还会有更多的皇子皇女。
马佳氏望着空荡荡的寝殿,难掩失望。
晋位份例虽未如预期,但腹中血脉毕竟是她在这深宫里最坚实的依靠。
色衰而爱弛的道理她何尝不懂?
只要这孩子平安降生,她未来便有了底气。
万一有幸是皇长子,纵是庶出,亦有旁人争不得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