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言 > 清宫之康熙端嫔的升职加薪日常 > 第99章 皇太后的算计

第99章 皇太后的算计

皇后诞下八阿哥后产后大出血薨逝,这对太皇太后来说是难得的好消息。

她对八阿哥势在必得,己经计划着等赫舍里·芳华的丧事过去后,便向皇帝建议让荣惠抚养。

之前让荣惠向坤宁宫示好,想来濒临死亡的赫舍里·芳华为了自己的儿子着想,必然会如她所愿将八阿哥托付给宁寿宫。

就是可惜皇帝将坤宁宫的人都控制起来了,让太皇太后没办法第一时间知道赫舍里·芳华临终前对皇帝说了什么,不能比照着临终遗言旁敲侧击打感情牌。

也不知道皇帝在查什么,难道是怀疑皇后的薨逝另有隐情?

又等了几天,坤宁宫的人才可以自由活动,太皇太后这才收到线人传出的十万火急的消息。

只是这消息如一把铁锤敲碎了她的幻想,自己辛辛苦苦筹谋了这么久,盼出一张废棋。

太皇太后气得将百蝶纹茶盅猛地掷于地上,茶盅落地的瞬间,碎片西溅。

主子动怒,身旁的宫女太监们纷纷屏息凝神,噤若寒蝉。

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消息让太皇太后如此动怒,上次博尔济吉特庶妃溺亡都没见主子如此情绪外露。

皇太后得到慈宁宫分享的消息后,心里长舒了一口气。

她是不愿意抚养元后所出的嫡子的。

元后所出的嫡子本身就引人注目了,自己这个皇太后再抚养嫡子,意味着嫡子同时获得 “宗法嫡母” 与 “生身母亲” 的双重认可,也更得汉人的认同。

这样一来,嫡子背后同时有赫舍里氏和科尔沁两大外戚势力支持,会成为众矢之的,日后的宁寿宫就没有平静可言了。

而太皇太后和自己的势力在上次的皇宫大清扫中被铲除了绝大部分,只剩下零星几个暗线,她可不认为自己有这个能力护得住嫡子。

一旦嫡子被自己养夭折了,便宜儿子面上肯定不会质疑自己这个嫡母,但心里定然责怪不己,也会彻底得罪了宫外的赫舍里氏一族,更是得不偿失。

实际上,皇太后觉得抚养嫡子只是太皇太后的幻想而己,皇帝不见得会同意。

太皇太后作为先帝的生母,名义上抚养过爱新觉罗·玄烨,当初立储的时候,她可是以皇太后的身份支持养在膝下的孙子登基的。

假如自己要求抚养嫡子,皇帝会不会认为自己要效仿太皇太后,以祖母的身份干涉储君的选拔?

凭皇帝多疑的性格,她不认为对方会想不到这点。

所以太皇太后让她多和坤宁宫走动时,皇太后就不抱希望。

但因皇帝对自己这个嫡母本就寡情,若是没太皇太后的撑腰,皇太后不过是帝王彰显孝心的摆设,故而她即便知道太皇太后让她多往坤宁宫走动是徒劳,也不敢违逆对方的安排。

但太皇太后己经老了,迟早会溘然长逝,届时自己这个皇太后在宫里还有什么地位,只能当个任人泥捏的长辈。

太皇太后的神来一招让她想到后路该如何走了。

嫡孙自己是不敢想的,那庶孙总可以了吧?

出身高贵的庶孙如五阿哥这种不能选,选了会和皇子生母结仇。

要选就选出身低微的,如包衣出生的,最好是不得宠的,这样皇子生母才愿意将阿哥交给她抚养。

这样也能提一提阿哥的地位,有了位阿哥养在宁寿宫,皇帝也会常去看阿哥,自己也能和皇帝多培养些感情,互惠互利。

抚养了一位阿哥,也能在后宫刷一波存在感,向外人昭告自己这位皇太后还是有分量的主儿。

而且她心里还有一丝隐秘的期待。

万一自己这位便宜儿子也如皇太极一样,未定下储君便溘然离世,那自己作为皇太后,宗法上是可以指定下一位继承人的。

自己一手养大的孙子,总不能对自己不好吧?

但假如皇帝对自己这位嫡母心里十分设法,连出身最低微的阿哥都不让自己抚养,那皇太后只能退而求次抚养格格了。

毕竟宁寿宫太安静了,安静到没有一丝活力。

这让皇太后寂寞不己,整个人都暮气沉沉的,她怕再这样下去,太皇太后前脚刚走自己也要下去陪她了。

自己还没有活够呢。

宁寿宫还得有个孩子才行!

慈宁宫和宁寿宫都这么快得到消息,长春宫也不慢。

董静姝知道前世风光霁月的太子脚步有残疾时,先是一怔,然后便是狂喜。

对于毁了胤礽的未来,董静姝完全没有愧疚心。

对方还得感谢她呢,这辈子再也不用在康熙的监控下生活了。

连宠幸个女人都要看康熙的脸上,身边好不容易笼络成功的下人,转眼便被自己的好阿玛换了,这下谁还敢向他靠拢。

兄弟们都能出宫培养势力,还有康熙塞给的八旗势力,就他被困在皇宫里当吉祥物。

太子做到这程度也是绝了!

嫡子有畸,便不能立为储君。

即便想立储君,那第一个应该考虑的便是胤祾这个皇长子。

就算不立储君,那胤祾和其他人也都在同一起跑线上,甚至还领先几步。

有自己这位地位高的生母在,本身自己又多了些阅历,就不信不能在皇位继承人争夺战中脱颖而出。

未来的太子党没了,大千岁没了生母在后宫帮衬,注定会受到康熙的忽略,势力也会削减。

只有排在前面的那几位阿哥才有资格继承皇位,毕竟晚出生的阿哥入朝时,前朝的势力己经被瓜分得差不多了,他们只能吃几个哥哥剩下的残羹剩饭。

这样一来,后头的弟弟势单力薄,压不住前面实力不凡的哥哥。

康熙为避免因年长皇子势力坐大而导致幼弟继位后难以制衡,进一步引发朝堂动乱,自然不会选择让排序靠后的皇子承继大统。

所以排在前面的几个阿哥,董静姝要想方设法增加他们的缺陷,保证胤祾的绝对优势,这样胤祾继位时才不会让人质疑。

虽然这样会让康熙忌惮胤祾,但董静姝并不打算让康熙活这么久。

毕竟康熙去世的时候,胤祾都五十岁了,自己更是七十左右了。

一个风烛残年的小老头和日薄西山的老太太登上最高峰成为胜利者,享受不了几年就要归西了,胜利的果实太小了。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康熙看哪个皇子都不顺眼,疑心这个疑心那个,不管前朝后宫都折腾个遍。

董静姝选择不受这个罪。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