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大顺1644 > 第1章 偶受风寒

第1章 偶受风寒

苗书触摸着冰冷石砖上的字体,神京城墙的一砖一瓦据信都刻着工匠的名字。这是大明帝国的骄傲,但是,这一切在公元1644年的春寒料峭里全部结束了。

现在,苗书的名字是李自成。

昨天还在送外卖的三本商学院大学生,今天就附体在李自成的身上。

融合两世的记忆,苗书知道眼前的瘸子就是大顺军的总参谋长——宋献策。

“闯王,该进城了。皇城内城业已全部肃清,大明君臣的抵抗已经结束!”军师宋献策在城门外看着李自成,他能感受到闯王的变化。但是,做为农民军的心腹,他没有怀疑闯王的任何理由。

“宋先生,孤王偶感风寒,身体很不舒服,你找个郎中为孤把把脉!”苗书前世是山东人,在济南读书长大,对于京城很陌生,但是再大的好奇心也抵不过对生命安全和政治前途的担忧。苗书完全没有兴趣进燕京城。

这一步踏进去容易。

再想出来,就难了!

更不要说,大顺军在历史同期犯的最大错误就是,在道德上背负起“逼死崇祯”的坏名声,导致吴三桂和关外清军迅速抢占了道德制高点。

“孤王一生在山沟沟里战斗,不习惯这大都市的繁华生活,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那般文绉绉的前明大臣。全部杀掉殊为可惜,也有损孤王的圣德。留着他们,孤王心中不自在!孤王今日就在城外扎营,尔等可先行入城。”

苗书编了一套很有说服力的说辞。

“属下立即请军中医官前来。”宋献策心中疑虑颇多,但是做为闯王的心腹,他迅速做了跟李自成一起待在城外的决定。

很快,医官就到了中军大帐。

把完脉,苗书开始猛烈咳嗽。

“怎么样?”

“大王偶受风寒,先服几剂驱寒的汤药,明日再看。”

苗书知道,医官这是为自已留有余地。待医官退出中军大帐,宋献策走上前准备汇报工作。

“城中情况如何?”苗书开口询问。

“诸将大都已先行入城,根据战前商议的‘三年不征、平买平卖、不杀一民’的三策,出了安民告示,城中市民井然有序。”宋献策大致介绍了城中情况。

苗书又开始猛烈咳嗽。

稳下来之后,宋献策准备继续汇报情况:“这是百姓的情况。致于大明文武,一部分惶恐不安,一部分骑墙观望,剩下的也有愿意投效我军的,只是我军尚未公布如何任用尔辈,不得门径。只有少量中下级官员,投井自杀,数量不到二十人,其中没有皇亲国戚和军功勋贵。勋贵中有多个世家,请求向我军投效。其他城中官员,大多闭门不出!”

“嗯!”苗书点点头,这跟自已知道的历史是一致的。

“那皇帝呢?宫里怎么样?”苗书问出了一个自已早就知道答案的问题。

“崇祯皇帝……目前失踪了!三位皇子全部被我军擒获,关押在宫中。宫中大小太监急于向我军投效,有不少宫女害怕被凌辱,悬梁自尽者不在少数。但是,市井百姓对我军多有爱戴,多有女子愿意嫁给我大顺军士,已经蔚然成风。”

“把宫女打个包,全部送到南京!”

“打包?”宋献策没有听明白。

“就是让宫女自愿选择。愿意为我军效力的,可以嫁给军中将领。想回原籍的,遣散回家。其余诸人,不想回原籍,也不想嫁与我大顺军士,安排人把她们押送上船,通过运河送到留都南京去!总之,不许她们留在神京中。”

“这……需要军士押送吗?路费何出?”

“我军缴获如何?”

“不理想!目前九门全部关闭,只进不出。诸将清理一下宫中和户部,发现官中存银只有几万两,其余都是官印的大明通行宝钞,毫无价值。粮食倒是足够食用半年的。兵甲器械得到极大的补充。总体而言,我们最想要的粮饷,都大失所望。”

“大明通行宝钞,数量有多少?”

“尚未仔细盘点,但是据军士称,整整一座库房,少则上千万两,多了不敢说!只是全部盖了大明宝钞之印、宝钞提举司印!如今我大顺得天下,这些全都是废纸,一文不值。”宋献策不知道闯王为什么会问这件事,虽然他没亲眼去库房见过,但是大明宝钞他自已以前自然见过。想来,自已所言,并无大的差错。

苗书闭上了眼。根据他对历史的了解,李自成只在燕京坐了四十二天皇帝,之后就仓皇西窜。一路上丢盔弃甲,先丢潼关,又丢西安,转战湖广,不到一年,就莫名其妙死在九宫山。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呜呜,好不凄惨。

李自成的一生,正如狂飙里的高启强。反映了小人物的悲剧,既没有人撑腰庇护,也没有眼光视野。奋斗一生,艰难掌权之后短暂洗白,既无法驾驭局势,也不明进退,反手就被人清理出局。一众小弟,妻凌子散。

这其中最关键的原因,自然不是大顺军军纪涣散,而是在战略眼光上出了问题。现在换了一个大脑,在军事战略上不能再犯历史同期的错误。

苗书正在闭目养神,他在心中一遍遍的推演局势。首先,大顺军的优点是军纪严明,战斗力强悍,这一点在山海关跟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对攻时,丝毫不落下风,这说明此时大顺军的战斗力已经位列东亚前列。

但是,大顺军的缺点也来源于此,李自成对于义军的战斗力太自信了。他不知道,大顺军的战斗力来自义军前仆后继十七年来起义积攒的经验。但是,这里面是有水分的。对付吴三桂是没问题的,毕竟,义军在崇祯九年就对官军不再正面回避,在对阵大明官军时,义军上下都有足够的经验、战力和信心。

但是,历史吊诡的部分在于,李自成没有意识到,大明官军已经不是他的敌人。他真正的敌人是能够随便碾压大明官军的关外八旗。

按道理,大顺军能够战胜大明军,自然能够与八旗有一战之力。事实上,也是如此。从各个方面来看,大顺军都能够与八旗打个平手,但是,那是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大顺军有个先天不足,那就是仅仅在三年前,李自成还被打得丢盔弃甲,仅仅带着十八骑突围。

在短短三年内,即使李自成是神仙,也无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从无到有、打造出一支能够抗衡在辽东盘踞了三十年、整个大明帝国都拿它毫无办法的后金军队。换句话说,双方的差距,来源于很小的一个方面——大顺军才三岁,而后金八旗军队已经三十岁了。如果从万历二十九年,努尔哈尔建立四旗开始算,八旗军队已经四十三岁了。而大顺军,还很幼稚。

想象一下,双方的差距有多大!

这就像一个刚刚初出茅庐的获得省赛冠军的拳击手,他有能力战胜拳王夺得金腰带吗?可以说,基础能力有了,缺的是大赛经验。给他三年时间,多参加一些比赛,是有能力跟拳王对阵的。

但是,这个时候,李自成浪了!

这个山沟沟里出来的高启强,他没见过大阵仗,他短视了。他以为搞掉了大明,一切就顺理成章结束了。没有。大明只是名义上的统治者,而东亚的最强者是蛰伏在辽东的八旗。

在历史上,李自成为自已的认知买了单。

这一世,不能再犯这样的错误。

苗书想着,最最关键的,就是一方面恐固西北根据地。另一方面,必须推迟对八旗的决战时间。对于,第一点,没有什么困难的,大顺军内部也不会有人反对。但是,第二点就有些困难了。在历史上,李自成敢于在山海关下与清吴联军直接赌大小,自然不是他一个人的意志。此时,大顺军将领正处于被胜利冲昏头脑的前夜,这是集体的意志。

要如何扭转这一疯狂的决定!

苗书,需要给诸将一个说服的理由。

这就太难了!

因为推迟决战,会损伤士气!

这是个两难决策。

大哥总不能说,我刚刚开过天眼,尔等也一起参祥一下。

这样说好像有些中二!

看来山海关之战不可避免,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派少量部队前去,待他们战败了,苗书借此处罚众将。然后,以此不借口,避敌主力,拖延决战。

但是,这样一来,派哪个将领去山海关,就是害他。

这个人选!

一定要万分注意。

但是,不管谁是这个倒霉蛋,苗书终于对于挽回局势有了些思路,看到了些许希望。

未来!

可期。

宋献策站在一边,见闯王久久不置可否,准备为今日的谈话画上圆满的句号。

“大王,我大顺军纪严明,广受百姓爱戴。如今只有吴三桂部尚未向我军投降,但是劝降的官员已经派出,听闻吴三桂所部距离京师不足百里,不敢再向前来。我军新入城,也没。只待王爷将养几日,待身体好些,大王早日登基,布告天下,改元更始,海清河宴,一统天下!”

“但愿吧!”

苗书心中有诸多疑虑。

“属下先行告退!”

“慢着!”苗书忽然意识到现在是个好机会,既然要战败,不如让失败来得更早一些,比如现在就趁吴三桂立足未稳,派一支兵与他对阵。但是,苗书马上否决了这个想法,如果现在就派军出去与吴三桂交战,而且还败退回来,大顺军的诸将肯定个个前来请战,到时候,吴三桂退回山海关,不追过去,就会伤害士气,真是好难抉择,看来现在只能按照原来的历史进程,与吴三桂不断拉扯,但是,怎么拉扯呢,苗书一时没有思路,看到宋献策一脸的疑惑,苗书只好先说道,“哦,没事了,你先下去吧。”

宋献策感觉今天闯王有些不对劲,自从昨天有一道闪电击中了闯王营帐外面一棵树,把树枝都劈了下来。

之后,闯王就像变了一个人!

但是,闯王现在就要君临天下了,宋献策自然不敢有什么其他的想法。

只是,自已偶尔有些疑惑。

“随他去吧。”宋献策出了中军营帐,让思绪飞得更高更远。奋斗几十年,终于迎来了自已人生的高光时刻。如今自已跟着闯王,也是能封王封侯,与张良、萧何一般的人物了。

想想就令人激动哦。

看了一会儿天相,宋献策辗转反侧不能入睡。

忽然,外面传来脚步声,宋献策翻身一看,一人闯进来,正是闯王。

“王爷,何事?”宋献策立即披衣起床。

“立即写信,八百里加急,送往西安!”

“是!”宋献策立即开始伏案开始记录,“什么内容?!”

“朕偶感风寒,命不久矣!看什么,继续写啊。”

“啊,王爷,您身体很好啊!”宋献策猛得站起来,他可不敢这么顺着往下写。

“让你写,你就写!”

“是!”宋献策坐下,继续提笔。

“朕偶感风寒,命不久矣!命泽侯在西北征招新步卒四万,另征召船工,打造船只,载士卒沿黄河南下,运兵至徐州一带待命,持盾牌或轻甲、长矛以掩人耳目,对外称攻略东南。实际此辈有来无回,为朕修皇陵后全部殉葬。此令,绝密,十万火急!”

“写完了?连夜派人送至西安,抄送一份给李来亨,命其明日动身前往西安督促。另外,明日上午,在中军大营召集众将商讨劝降吴三桂事宜。”

在宋献策疑惑的注视下,苗书发布完命令就拜拜了。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