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君恩发现,一个多月不见,白鸠鹤的气质神态发生了很多变化。
整个人变得阴鸷了许多。
针对陈圆圆的工作迅速改变方针,一是闯王指示,要往京外宣传。要到南方去,在陈圆圆的老家,江南一带,大力宣传。二是要增加细节,比如陈圆圆见到崇祯皇帝的时候,如何称呼对方。
“大大!”
看着闯王指示的两个字,顾君恩扭扭捏捏的开始编小作文。
……
这边苗书对白鸠鹤指示道:“如果查实顾君恩新纳小妾有问题,不要处理。只需要通报军师即可!”
“顾先生每日参与重大军政要务,他若是身边有耳目,祸害不小,请王爷明示!”白鸠鹤现在立功心切,他发现闯王派给他的这个工作极为重要。
比当个王爷还舒心。
“你所虑极是,但是本王很快就会离开燕京!到时候,顾君恩和军师跟随主力回西安,他就不会出现在本王身边。而且,这样可以让对方以为得计,我们可以在他身边钓出大鱼来。再说了,你还有更重要的工作。”
“请王爷明示!”
“自从我大顺军占领京师,所得不过户部十几万两存银。这远远无法支撑我军后续作战。如今局面,只有大行拷饷之策。
从明日开始,划分片区,挨家挨户,搜刮银两。令百姓互相检举。举报查实者,予以奖励!
至于实在揭不开锅的百姓,我们也不难为,令其加入大顺军。”
白鸠鹤听了为难的说道:“太子在城外,我军如此行事,只怕引起城中变乱。”
“变乱就变乱!肉已经烂在锅里,总不能让我军干看着,一口都吃不到。
我可不想像崇祯那样,临到死了,守着满城的人钱粮,找不到收税的正确方式。炮声一响,所有人都降了,只留他一个孤家寡人。
咱们就干脆一点,也别藏着掖着了。银两,粮食,全部就地缴获。
说起来,这座城池是咱们打下来的最大的城池。
不劫掠一番,怎么回本?。”
……
苗书送走白鸠鹤,把在帐后躲着的李来亨请出来:“你都听到了?有什么想法?”
“但听王爷吩咐。”
“好的!明日开始,你在京中各主要干道,设立检举点。
对于大顺军中有枉法藏匿银两不上交者,无须审判,查明后直接由你负责拉到街口斩首。记住,我军是要银子,不是要命。
愿意主动出银子的向我军投效的,自然不能得全推,但是要把话说清楚。这些银子本来就是我军缴获,他们只是省了拷打一番。
另外,账目要清楚,要登记造册。京中读书人特别多,明日招募他们拿着纸笔跟随军士前去抄饷银,哪户抄了多少,姓谁名谁,要做好登记。
另外给出路,官吏平民愿意效力的一律编入军中。
对于检举有功者,给银子返点。有人背书者,纳入禁卫军。”
“记住,你只负责维持纪律,以及监视各方行动。具体查抄饷银的事情,由白鸠鹤负责。白鸠鹤带人查抄饷银后,转给军师。我让军师再转交给你。然后,由你派人运回西安。记住,不能让白鸠鹤知道,这些饷银最终落入你的口袋。你的人跟白鸠鹤的人要分开行事。互相之间,不许私下串通。如果发现互相勾连者,务必使这些银两的下落,除了你我二人,其他任何人都不知道。”
“是!”李来亨重重的点点头。
……
第二日,计划又推迟一天。
白鸠鹤负责查抄东城,宋献策负责查抄西城。李来亨负责监督。
更加详细的计划被制定出来。
“先封锁街道,然后找到一人做为突破口,查实各家各户的情况。由军师带着读书人负责记录,白鸠鹤负责率兵丁查抄。李来亨负责站在边上监督。从明日开始,自东城开始抄起。一家一户不得放过。待得查抄完毕,孤王需要详细的户籍资料。”
“对于愿意向我大顺军投效的,登记造册,编入新军中!”
……
五日以后,东城查抄完毕,白鸠鹤与李来亨的工作对调。由李来亨负责西城的查抄,白鸠鹤负责率兵监督。
查抄所得银两,全部由军师负责。
十日以后,军师上报,京中全部查抄所得如下:白银一亿二千二百余万两,黄金五千二百余万两。粮食十五万担。
……
此时,刘体纯部回京。
闯王命军师拿出二千万两白银,交给刘体纯。
剩下的银两全部交给李来亨。
由李来亨运回西安。
……
夜色掩映下。
李来亨开始命令士兵搬运银箱。
大顺军们说说笑笑。
……
如此巨大的财富,可不能像张献忠一般,全都沉了江。
但是,如果不进行大规模的动员,仅仅搬运就很困难。
如果让士兵参与,消息就很难藏得住。
……
苗书与李来亨商议后,命令士兵每人押送一段距离就把银箱搬下去。
下船换人再搬上来。
这样看似麻烦,但是每人只能负责几百里地。
到地方后,就不知道后来银两的下落。
同时,运河两岸各派一千五百人的马队保护左右。
左边是刘体纯部的一营马队,右边是赦摇旗一营马队。
苗书又调刘芳亮所部一万马队,随时准备接应。
又在银箱上面覆盖绸缎、瓷器等物。
……
十日后,运银船到达德州附近。
此时,山东境内已无大明官军,山东巡抚王公璧抛官去印,躲回老家养老去了。山东总兵刘泽清听闻京师陷落后,纵兵将临清劫掠一番,率队奔到徐州以南四处观望。
李自成派出前柳沟镇副将郭升为山东节度使,牛金星派来了一百余名进士做为县令,已经开始接收山东地方政权。
但是,临清、泰安等地官绅极为顽固,据城不降。
郭升刚刚率军弹压了泰安官绅,就接到闯王命令,令其配合李来亨,保护银船过境。
郭升与李来亨商议,现在山东兵力充足,足以攻打临清。再加上刘芳亮所部被闯王命令接应运饷部队,打下临清自然不在话下。但是,李来亨拿出一纸命令,郭升看了,面色不愉。
“闯王命令,不要硬攻临清!说是要维护山东运河沿岸的繁荣。若是我军攻城,只怕玉石俱焚,商贸断绝,是为不美。”李来亨说道。
“那只有瞒天过海了!”郭升说道,“大明官绅据临清不降,但是,临清本是宫里太监们的后院。这些人守城之心坚定,但是不敢出城追击。不如令我军到临清以南接应,万一打起来,也有接应之力。”
李来亨与郭升二人商量完毕,开始调兵遣将。
只要让银船混在其他商船中,一起过境。
士兵们纷纷下船,将粮食等物资搬至船上。
约定事有不谐,则护银为主。
……
三日后,银船安稳过了临清。
袁宗第收到闯王命令,率队一万马队,前来接应。
“银船到河南的路,便由本帅负责!”袁宗第知道这是个好差事,闯王答应他,护送这些银船过境后,支给他十二万两银子饷银。
银子在前,自然奋勇。
只是袁宗第接到闯王的书信中明言,这些银船总共载有几千万饷银,看着满船瓷器下的银两,袁宗第开怀大笑。
不过,李来亨只带他简单参观了一下。
袁宗第才懒得看。
而且附近还有赦摇旗、刘体纯和刘芳亮的马队。
银子的安全无虞。
袁宗第只负责把这些银船从运河转运到黄河,仍然再逆流而上,一路把银船护送到潼关,以后的事情,自然有其他人负责。
主要是运河徐州一带,还不完全属于大顺军管辖,地界不太平。
在此地,还要完成从运河到黄河的转运。
袁宗第接到信件后,急忙带兵来看护。
十日之后,袁宗第带着十余万两饷银开开心心回了河南。
……
一个月后,大顺军二号人物,留守西安权将军田见秀向苗书报告:“收到李来亨银船中存银共一千万两。”
只是这封信在传给李自成之前,军师宋献策已经看过。
宋献策可是亲自数过这些银子的。
“一亿二千万两白银,最终送到西安的只有一千万两。剩下的一亿多两银子去哪里了?”
自此,成为大顺军历史上最大的疑团之一。
只是参与这件事的大部分将领,都得到了饷银,最少的也获得了十万两军饷。参与的士兵,每人也获得五十至上百两的白银的封赏。
很快,宋献策也收到了自已的封口费,闯王赏给他“一百两黄金”。
再次在京中见到李来亨时,大顺军已经开始安排撤退事宜。众人现在都知道闯王执意要回西安,宋献策见到李来亨时,发现李来亨看上去老了几岁,鬓角居然长了白头发。
“李将军,怎么如此风尘?”
李来亨心说,自已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连跑三趟西安到北京,没被累死已经很奇怪了,问题是,心里憋了老大一个秘密,闯王把九千万多两银子都留在了山东。之前为了找到藏银之处,他可是颇费了一番手脚。
而且,李来亨感觉,这些银子现在藏的根本不安全。
短时间内要处理这么庞大的银两,这都是需要有人经手搬运的。如此大规模的搬运,根本无法遮掩行藏。
依着李来亨的意思,必须天天看着这些银子才行。
否则,丢了算谁的。
可是闯王根本不管,非让他押船去西安,刚到西安,又调他回京。
……
此时的京城已经变了模样。
“军师,这是怎么回事?”
李来亨发现在运河码头上,所有人都身穿白衣。大顺官兵手臂上也系了一条白绳。
“将军有所不知,闯王下令,国丧三年,为崇祯皇帝守孝三年。期间不得婚丧嫁娶,百姓只能穿素服。”军师竖起三根手指,神神秘秘的说道。
“这是为何?”李来亨脑筋转不过弯来。
“将军问的好,你见了闯王,方便时也替老朽问问!”军师摇着脑袋,不停的笑。
李来亨心说,看来军师现在不受闯王重视了。
这么大的事情,军师都不知缘由。
“李将军,前日老朽接到泽侯一封信,他说运到西安的银子只有一千万两,这可属实?”军师不着急走,笑眯眯的继续询问。
“属……属……!”这次轮到李来亨尴尬了,这件事也就自已知道内情,不过他很快就意识到,这是一个不能回答的问题,
“军师,这件事你还是亲自去问闯王吧!”
宋献策拄着拐棍,一瘸一瘸的绕过去,指着满地的户籍文案,叹了一口气说道:“老朽现在,不受闯王看重了!当初查抄银两所做的账目,闯王让全部移交给牛金星。”
“闯王现在做事,老朽越来越看不明白了。”
看着宋献策的一瘸一拐的背影,李来亨心中唏嘘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