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大顺1644 > 第30章 倒吸凉气

第30章 倒吸凉气

大顺山东节度使,权将军郭升,宣布脱离大顺军序列,成立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自封为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区主”!

“蛆主!”

“二臣聚集地!”

“山东?乱世中的世外桃源!”

“一群失节之臣!”

……

“将此文付梓印刷,四处张贴!”

蓝应诚一面向心腹下达命令,再瞟一眼文章的标题《郭北鼻其人其事》,心中倒吸一口凉气,开始为郭升默哀一分钟。

《郭北鼻其人其事》走的‘黑红’的路线。

自从白鸠鹤从淮安带了一支水师舰队回来,大顺禁卫军三巨头均被此事震惊。小作文的效果居然好到这个地步,令人难以置信。

就连苗书自已,也只是明了‘夺取舆论阵地’的重要性,但是自已并未亲自上阵操刀。现在才知道,‘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也许就是这个意思。

闯王说,要把郭升捧红,就必须走“黑红”的路线。

先黑,后红。

不过,蓝应诚反倒觉得,不红也罢。

这篇文章写得,过于,“血腥”了。

而且,要发挥这些小作文的影响力,就必须往更远的长江以南散布。

这才有了蓝应诚南下之举。

闯王给他配了活动经费,还有一座印刷作坊,已经走海路,从山东南下了,唯有纸张还需要沿途购买。

……

蓝应诚此行南下,背负情报司开创南京堂口的责任。

临行之前,还记得最后一次与闯王谈话。

“操戈索契的奴隶不可怕,草民的抗争不过是疥廯之疾,掀不起什么大风大浪。

中国偌大的疆土,人力无限,但是如果同室操戈,就会让第三方得隙南下。党争亡国,并非空言恫吓。

你此行南下,并不全是为了刺探南明情报,而是寻找各方势力中的中间派,促成大顺和大明在抗击建虏上一事上达成一致。防止历史上南宋联金灭辽的局面出现。

为了做成这件事,应该尤其关注‘二臣’和‘边缘人士’,跟他们结交,把他们拉到郭升阵营里来。比如钱谦益,此人一向被崇祯排挤,在朝廷中被削籍,人生不得意已有十五载。你到南京后,可以向钱谦益封官许愿。你的话,即是我的话。什么大学士、内阁首辅、文臣总理,无论多高的官职,你都可以许给他。只要能把钱谦益骗到山东来,为郭升效力,不惜一切代价。

我们要把钱谦益打造成一个“楷模”。郭升是武将的楷模,钱谦益是文臣的楷模。只要抗清,就是我们的朋友。山东自由贸易区的大门永远向其敞开。

大明和大清对战,不仅输在军事,重要的是输在了政治上。大明朱皇帝得国之正,古今罕见,以至大明士大夫于‘名节’二字,看得极重。

如果苗某所料不错,曾经失陷在京师的大明文武,将难以在南明小朝廷立足。这一方面是源于名节二字。南明士大夫认为,降顺之人不得再用,使这些人在政治上已经没有出路,这是我们的机会,邀请他们到郭升阵营中来效力。

二是源于,大明取士三百年,士大夫如过江之鲫。僧多粥少。有你一口,就没我一口。不把这些人排挤出朝廷,他们自已就得不到合适的官位。

当然,他们迟早会发现,把这些人排挤出去,党争仍然无有休止。

咱们当初想把太子打造成第三方势力,结果太子烂泥扶不上墙。也许,把郭升打造成第三方势力,才是最佳的策略。

你此行最重要的任务有两个,一是建立情报司在江南的情报和贸易网络。二是促成江南江北大联合,即抗虏统一战线,避免联虏平寇战略的出现。如果发现南京方面向燕京派出使者,查明踪迹,我会派人在山东截留。

第三是联络福建海商,郑氏家族,与他们建立贸易渠道,监视其一举一动。”

……

蓝应诚对于前两个任务,还能明白。

第三个任务,就有些不明就理。不过闯王并未明言,只是说了一句“天下大乱,福建郑氏一族,有蛟龙入海,未可限量”。

……

“到今年冬季,山东自贸区应该出兵高丽,重建东江镇。”

“在建州卫的后方,建立稳固的根据地。”

“大清国如今倾巢而出,其辽东本土只有一万五千兵力守备,正是咱们抄他老家的好时机!”

“我山东自贸区只求防御,不求进攻。因此在武器装备上,以打造盾牌为主!”

“眼下最重要的是以工代赈,支撑到夏粮秋收!”

说起来,郭升的工作非常无聊,闯王给他安排的任务很简单,就是要坚持到夏粮秋收。

只要坚持到那个时候,就是伟大的胜利。

事实上,什么造枪、造炮,都来不及。

还必须靠大顺军的老兄弟们用命填,把八旗吸引到西安、潼关、榆林和太原去,用空间换时间。

只要能坚持到夏粮秋收。

山东军民第二年有粮食吃了,苗书才能放开手脚,派出军队与清军做一场。

在此之前,只能躲在山东装死。

而山东既然要龟缩不出,那就必须搞出点花活来,否则太安静了是不行的。

……

经过几次推演,苗书认为郭升是时候站出来,刷刷存在感。

这个时候跳得越高,样子越像小丑,山东越安全。

站在对手的视角来看,越像吴三桂一样闷声不吭,越有可能在憋大招。

反而跳得很高、张牙舞爪者,反而没什么威胁。

另外,郭升宣布他不归大顺,也不接受南京小朝廷的诏令。这会使多尔衮误以为,山东是一支孤立无援的力量。

只要是纯粹孤立无援的力量,多尔衮就不害怕。

待收拾完大顺军,顺手就把郭升给收拾了。

多尔衮害怕的是大顺军、大明军这种横州跨县的强横势力,他们就像野草一样,杀不完、砍不尽。一旦有个风吹草动,就死灰复燃。

像郭升这种既不属于大顺军,又不属于南明军,夹在中间上蹿下跳的势力。

在多尔衮眼里,郭升就是一只上蹦下跳的癞蛤蟆。

早晚一巴掌拍死,现在先让他跳着吧。

……

“本人不接受册封,不接受南京朝廷的遥制,自立为山东自由贸易区大统帅。如有胆敢侵犯我山东自由贸易区者,定然血债血偿,不管他姓朱,还是姓爱新觉罗!”郭升这一句就明显具有挑衅意味了。

但是,苗员外和几位掌柜的一致认为,如此这般挑衅才能增加真实性。

显示出一个无知小人的傲慢。

只有这般说,真才像个上蹿下跳的、不知天高地厚的傻瓜。

如果郭升说得话淡而无趣,或者,如果山东毫无动静,多尔衮说不定派一支军队过来试探一下,那就糟糕了。

而且,万一把多尔衮真的吸引过来了,也能减轻大顺军的压力。

总之,这条路线,值得一试。

……

为了麻痹敌人,苗书命令大顺禁卫军在山东的活动全部停止,全部进入蛰伏状态,让清军坐探尽情向山东渗透。

如今的大顺禁卫军已经全部改组为“情报司”!

蓝应诚外派南京后,情报司三巨头“李来亨、白鸠鹤、蓝应诚”三大巨头变成了二巨头。而且李来亨一直守在闯王身边。事实上只有白鸠鹤在主持情报司的工作。

闯王在娘子关诈死之后,情报司基本脱离了大顺军的控制,跟西安方面的宋献策完全脱离了指挥关系。

成为一支独立的情报力量。

……

“山东不设防!欢迎各地士绅前来山东购置产业。”

“建设自由、民主、法治的新山东自由贸易区!”

“山东自由贸易区将出版自已的报纸《大葱时代周刊》,刊载最近新闻以及四方战况信息!七日一刊,欢迎士绅踊跃投稿。稿件一经录用,给予优厚稿酬。”

郭升此次召开新闻发布会,只请到余应桂、杨御蕃两个人为自已背书。还有一人为济南原知府尹奇逢。

可以说,新闻发布会,极为冷清。

只有厅门口的一副对联“肚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铁”,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

不过,敌人肯定能听到,因为整个北方,包括山西、山东早就被大清渗透成筛子了。山西有名的八大晋商,全是间谍。

因此,有这么多蛀虫,大顺军在山西的防线根本就不可能守住。

根本用不着刻意引导。

……

为了把黑红路线走成功,更加突出郭升的小丑形象。

还从汤若望那里请来了西洋画师,在旁边为郭升画像,为了凸显郭升上蹿下跳的小丑形象,汤若望最近收的徒弟卫匡国站在了郭升的旁边。

差距,都是比较出来的。

一米九的卫匡国往一米七的郭升身边一站,立即显示出郭升的猥琐。

等洋画师把郭升和卫匡国的合影画出来,再刻成雕版,众人都纷纷指责郭升这“小人”。

南明政权指责郭升“不念旧恩”,大顺政权指责郭升“不念新宠”。

这两个怨妇,现在都不时兴了。

……

总之,郭升这个新闻发布会一开,顿时成为南北瞩目的“北鼻小人”。

无论是大顺政权,还是南明政权,一律将其认定为“背信弃义之人”。

人人深恨,当年看走了眼。

有好事者还编了小作文,在《江南时报》上登载,给郭升起了一个外号,为“郭北鼻”!

一时风头无两。

……

吴三桂的形象则越来越正面。

众人都想起来,是崇祯先给吴三桂戴绿帽子的呀。

总之,这个时空的舆论攻防战,已经完全走上了另一条高速公路。

在岔路上越奔越远。

……

郭升开完这个新闻发布会,一脸的生无可恋,苗书上去劝他。

“老相爷,相忍为国呐!”

郭北鼻感叹道:“我可不想像袁崇焕那般相忍为国。”

……

额!

这是一桩旧案。

当年崇祯被黄台吉使用反间计,将袁崇焕下狱拿问,祖大寿害怕极了,率兵退出战场。

崇祯小儿这才意识到好像哪里不对。

又派人去逼袁崇焕写信劝祖大寿回来。

一个叫余大成的傻鸟跳出来,拿大义压人,说什么“天下之人,莫不服公之义而谅公之心”、“苟利于国,不惜发肤”,终于把袁崇焕劝动了。

但是,最终袁崇焕还是被千刀万剐了。

……

袁崇焕临刑前写下绝命诗。

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

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

不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

不过,这种黑红路线影响力很远,但是也容易引入内部叛乱。

不得不提早打预防针。

在苗书的建议下,郭升召集山东各县县令回省城述职。

提前让这些家伙感受一下气氛。

“近来有不少宵小之辈,编纂本帅履历,传入本帅耳中。

本帅做事无愧于心,只想活一方百姓,护山东军民平安!

希望大家明辨是非,不受妄人蛊惑。

如今局势很乱,天下无主。

希望诸位同僚与本帅相向而行。

本帅承诺保大家家小平安。

大家可以把家小以后都送到省城来。

不送也可以。

不是强制性的要求。”

……

有些县令已经拿到一份蓝应诚刊印的《江南时报》,掀开手上的小作文,只见大大的标题,写着《郭北鼻其人其事》。

“郭北鼻,其人来历不详,据近人推测,其祖籍应为济南府历城县郭店军户出身。

崇祯十五年,郭北鼻被大明兵部晋升为柳沟镇副将。

崇祯十七年三月,郭北鼻投降大顺军。诸君注意,郭北鼻是大顺军入京前最后一个投降的大明将领,可见其投降大顺毫无诚意。只是在大顺军兵临城下时,迫于无奈,不得不降。

崇祯十七年四月初,郭北鼻被李自成委以重任,并破格提拔为五位权将军之一。注意,李自成瞽目之人,经常看走眼。不知郭北鼻用了何种卑鄙手法,欺骗了李自成,获得了其信任。

崇祯十七年四月二十日,郭北鼻听闻太子夺回京师。立即打出大明旗号,改用“义兴”年号。

崇祯十七年四月三十日,郭北鼻听闻李自成重新夺回京师,太子下落不明,又改用“永昌”年号。军门巷的粉刷匠人杨得庆为证,据他所言,郭军门寡廉鲜耻,一日更换三家门庭,吕布为之汗颜。

崇祯十七年五月初,郭北鼻在李自成中箭而亡后,立即宣布脱离大顺军序列,同时也不受南京留都节制。

观郭升一生,生于卑贱,起于乱世,先后被两位明主重任。但其非但不知感恩,反其道而行。不知羞耻为何物,与禽兽何异。

人说,国之将亡,必有妖孽。

郭北鼻先叛大明,后叛大顺。三个月间,先后侍奉两国三主。

此等北鼻小人,如今数不胜数。南有刘泽清,北有郭北鼻。东有吴三桂,西有左良玉。人称“南刘北郭,东吴西左”。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方天画戟,专捅义父。

人而无父,其可乎。

乱认祖宗者,人人得而诛之。

……

最后署名:苗人凤。

……

一众县令读完,早已明白,这“郭北鼻”指的便是‘郭升’郭军门。

北鼻?

卑鄙,是也!

整件事,说得就是,郭升的发家之路。

只有新泰县令周祚鼎是个老实之人,脑筋转得比别人慢,他翻来覆去看了许多遍,脱口而出:“这吴三桂、左良玉、刘泽清,我们都很熟悉。

这郭北鼻,

究竟何人,头一回听闻?”

一众县令都扭过头来,看傻瓜一样看着新泰周大人。

郭升走到他跟前,询问:“你是何人,是哪县县令?”

周祚鼎站起来,拱手回答:“回军门大人,余乃新泰县令周祚鼎。”

“你跟我来,我有事找你!”

一众县令都可怜巴巴的看着被带走的周大人,心说,周大人这是要糟糕呐,他不会被砍了脑袋祭旗吧。

新泰县令起身,他还没有意识到自已犯了错误。

回到内衙。

郭升本在南门的巡抚衙门办公,此时为了笼络人心,让诸位县令来到德王府开会。

周县令看泉水叮咚,柳枝摇曳,心中不禁赞叹。

济南不愧是文化宝地。

郭升请周大人兜了一个大圈子,最后请到德王府的书房里,对周祚鼎说道:“现在运河混乱,我山东自由贸易区准备打通从德州、济南、莱芜、新泰至沂南的陆上迁徙通道!”

“前期招募兵壮、民夫,由你负责!这是一万两银子。拿好了。”

……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