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举报

这是打算放弃生活了?

还是程治国和秦淮茹一直在吵架……

“让熊科长见笑了,还没来得及整理。”

程治国走了出来,笑道,“您随便坐,随便坐。”

熊国正环顾四周,见屋里连个站脚的地方都没有,更别说坐了。

“不用了,程治国,我们接到举报,说你非法经营,违反纪律,这是真的吗?”

程治国一脸无奈:“熊科长,这简直是胡言乱语,你也信?我是遵纪守法的好市民,连出门都不会踩死一只蚂蚁,忘给乞丐钱还要晃晃内裤呢。

是谁这么卑鄙,居然污蔑我!”

“……”

熊国正一时无语,好半天才重新开口:“举报人说你藏有大量的粮食,我们要检查一下,希望你能配合。”

“当然可以。”

程治国做了个请的手势,“熊科长请检查吧。”

熊国正点了点头,走进厨房。

根本不用费力搜查,一进厨房就能看到:

一袋完整的面粉、一大桶大米、一筐肉,

都随意地放在厨房里,完全不在意别人的觊觎。

熊国正做了记录,四下打量了一下,发现这里没有丝毫普通家庭吃的粗粮,比如野菜或玉米面。

显然,程治国日常享受的食品,都是大多数人只有在节日里才能吃到的美味佳肴。

“程治国同志,能否解释这些粮食和肉类的来源?”

熊国正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秦淮茹转头望着程治国,眼中流露出些许担忧。

不止别人,连她自已都觉得这些东西的来历非常可疑。

更让人疑惑的是,程治国似乎总是能轻易地拿出一大笔现金,这种行为根本不符合一名刚工作的年轻人应有的生活状态。

“东西还能从哪里来,自然是花钱买的。”

程治国毫无遮掩地回应道。

“那这些钱又是怎么来的?”

熊国正继续追问,“据我所知,你进入轧钢厂之前,并未做过其他工作。

你父母在世时的收入也不算高,他们留下的积蓄不可能支持你现在如此大手大脚的生活方式吧?”

“我父母留下的钱早就用完了。

至于购买这些物品的资金……”

程治国停顿了一下,“其实就算你不查,过段时间也会明白。

不过既然来了,那我就明说了吧。”

说罢,他靠近熊国正,声音降低了一些:“其实,这些都是厂子里因为看到我的困境,特地赠予我的。”

“呵!”

听到这话,熊国正差点冲动得动手,“你还真会找借口。

工厂会无缘无故送这么多人物资?难道工厂是个慈善机构不成?”

且不论对于新人如程治国,即使是老员工比如易忠海,若家中生活困苦,厂子最多也就给予些小帮助,绝不会有如此大的慷慨之行。

“程治国,你是把我当三岁的孩子骗吗?”

熊国正的声音更加冷硬。

程治国只是耸了耸肩:“如果熊科长不相信,可以去工厂里 ** 支部打听,他们会处理此事。”

这反而使熊国正更加确信其言不实。

即便是有捐款捐物,也该是工会操作,而不应是党支部负责。

“好吧,我会去核实的。

但如果你说的是谎话,程治国,你知道后果将如何!”

熊国正面色严峻。

“当然,这么重要的事,我怎敢信口开河。”

程治国道。

熊国正没有继续多言。

既然程治国给出了解释,尽管显得荒唐可笑,也要先行查证为虚方可行事。

他转身准备离去。

“熊科长,还有一件事情我想提出来。”

程治国突然开口。

“什么?”

熊国正转回头。

“你不认为屋里弄得一团糟并不是我的杰作吧?”

程治国询问道。

熊国正眉毛微挑:“你的意思是……”

“我说的话可能不值一信,您可以向邻里们询问,看看他们有什么说法。”

程治国笑得有些勉强,“在事情水落石出之后,希望熊科长能够给我一个公正的结果。”

瞬间,熊国正好似看透了 ** ——屋内的一切混乱,极大可能是贾家的某位成员所致,具体是谁(或许是贾张氏亦或贾旭东),还有待深入追查。

于是,他不再多谈,出门带领两保卫人员分头调查起来。

事情进展还算顺利,虽然有些人在细节上不愿意多说,但大多数人还是含糊其辞地叙述了事情的大致经过。

屋子里的损坏是由贾张氏引起的,而她自已也没能逃脱恶果,被几根钉子扎透,送进了医院。

真是让人头疼!熊国正感到焦虑不已,这些问题简直没完没了。

他吩咐道:“你们两位再去程家详细了解具体情况,弄清具体的损失及程治国的要求。”

接着,熊国正立即赶往易忠海处。

必须找出一个彻底解决问题的方法,否则频繁来这里,真让人吃不消。

保卫科并非为应付这种情况而设立的。

“易工程师。”

他打招呼道。

“熊科长,您这是怎么回事?”

易忠海问。

“还能是什么,当然是贾家和程家的纠纷。”

熊国正直言不讳,他对易忠海等人未能有效遏制事态的发展表达了强烈的不满。

“贾旭东举报程治国有违法行为,程治国又投诉贾家破坏了他的房屋!具体情况怎么样了?”

易忠海微微皱眉,平和地问道:“目击证人确认了吗?”

“贾张氏破坏财物的事情已经被院子里的不少居民证实了,这是铁打的事实。”

熊国正情绪不高。

易忠海同样感到无奈,贾张氏简直是无脑行为,至少应该避免让人看到她在做事。

“至于程治国的行径,虽然还没有完全确定,但应该相差不远。

不过,我来找你并不是为了讨论这些细节。”

熊国正继续说道,“目前的状况显然无法继续下去,我们需要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案。

矛盾越来越激烈,总有一天会发生无法控制的局面。”

易忠海没把内心的不满表露出来——贾旭东的妻子都已经被抓走了,居然还认为问题不严重?但他仍然问道:“熊科长的意思是……?”

“让两家分开,最好是有一家搬出去。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也要确保两人不住在同一个区域,最好相距越远越好。”

这是熊国正提出的解决办法。

即使效果有限,也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冲突的发生。

俗话说,“眼不见为净”

如果双方见面的机会减少了,怨气可能会逐渐平息。

当然,前提是没有严重的违法问题,否则程治国可能要为此付出长时间的代价。

第三十一章 这么出色的同志,怎么能无动于衷

易忠海没有明确表态,支持或反对。

贾家在这院子里住了几十年,要他们搬迁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程治国那几间房子是合法买来的,自然也不愿意放弃。

关键是,这两家人谁也不是省油的灯。

任何一方搬家都像是服软,这种认知使得说服任一方变得异常艰难。

然而,问题若迟迟无法解决,熊国正的怒火只会愈演愈烈。

经过一番思索,易忠海道:“我会尽全力解决问题,并确保一周内能有实质性的进展。”

听到这话,熊国正终于安心:“这件事就交给您了。”

“那贾张氏的伤势如何?”

“她的骨骼没问题,但钉子扎得很深,医生说需要一段时间观察治疗。”

提到这点,易忠海便感到困扰。

明明这事与他无关,却不得不自掏腰包支付医疗费用。

简单的交谈之后,两名保安汇报了关于程治国的信息,熊国正随即起身前往工厂,以核对事情的 ** 。

到达党支部的办公室后,熊国正找到一位熟识的同事询问:“这里有没有接收过捐款捐物的记录?”

“要捐物的话应该找工会,这种事来这里做什么?”

对方回应。

“有个名叫程治国的工人说,支部为他捐了不少米面和肉食。”

“不太可能吧。”

熟人笑着反驳,“我们哪有那么多闲工夫做这种事情,再说我也没听说过这类事件。”

果真如其所料,熊国正心里不禁冷笑。

“好的,我帮你再问问看。”

熟识的同事说道。

“多谢,老谢。”

熊国正回答。

老谢点点头去找其他员工了解,不久归来告诉他:“没有支部向员工捐赠食品的记录,反倒是有些人给我们的单位做了捐赠。”

“那个捐赠者叫什么名字?”

老谢摇摇头:“这桩事务由孙书记负责,你可以去问她。”

“要去找孙书记吗?”

熊国正面露犹豫。

厂里的人都不愿同孙秀丽交涉,皆因她性格过于严格且不通情理。

尽管心里有顾虑,但熊国正明白必须深入调查清楚。

故而,他咬咬牙找上孙秀丽:“孙书记。”

孙秀丽稍稍抬了抬头,很快又低下:“熊科长,有何贵干?”

这态度也太过分了,熊国正心里抱怨,却依然保持礼貌地继续询问:“我在查一件案件,有人指认支部曾给他提供面粉、米及肉类援助……”

孙秀丽直接打断:“绝无此事。”

“哦,真的确定吗?要不去翻看一下档案?”

“不必了,这些事我很清楚。”

此时,孙秀丽才真正直视了熊国正一眼,语气冰冷地说:“熊科长,我理解查案的不容易,但这很明显是在撒谎,是否值得你为此特别前来核实呢?”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