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桓齤将军和王贲将军去哪儿了?”
嬴政的声音渐高,视线转向五官之首的王翦。
“上将军,你来讲。”
王翦应声缓缓走到殿堂 ** ,跪地说道:“大王,此战失利全是微臣的过错。
北线十万兵马,包括桓齤和端和两位将军……”
一念及自已的儿子和孙子同在这北线战场上音信全无,王翦顿时心中悲恸。
“大王,臣……”
看见王翦的模样,嬴政内心也不由得感到惋惜。
不仅有十万勇士,就连眼前老将军的儿子和孙子也在那场战乱中不知所踪。
“罢了,老将军,请起吧。”
嬴政叹了一口气。
“朕知道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韩国竟然敢派兵偷袭我军。”
“再出征伐韩,朕要灭其国、毁其庙宇!”
嬴政义正言辞地说,“朕为那十万战士和桓齤将军 ** 雪恨!诸位以为如何?”
群臣异口同声:“大王万年,秦国万年!”
这呼声一次又一次回荡在大殿之中,彰显出国人齐心一致的精神。
这种传统早在武王伐纣时就已经种下,在历史的长河中传承至今。
那时周武王姬发曾因为祖先站错队伍剥夺了秦族姓氏,并破坏宗庙将他们驱逐边疆。
这样的惩罚几近于灭族,而秦人在两百多年的困境中坚强地生存下来,直到西周 ** 才恢复身份。
因此当遭遇挑战时,秦人都表现出了一贯的团结。
如今韩国的阴谋使秦东向扩张受挫,嬴政决定兴兵讨伐,秦人们理所当然全力响应!
看到朝堂上下的一致决心,嬴政抬手示意,众人随之安静了下来。
“既然如此……”
此时外面有人呼报:“报告大王!”
嬴政正欲开口,忽然一名卫尉士兵惊慌失措地闯进殿内。
嬴政微微皱眉,问道:“何事如此紧急?”
那卫尉单膝跪地,神色激动地报告道:“启禀大王,桓齮将军归来!”
他的声音回荡在整个章台宫的殿堂里,一时众人震惊,整个殿堂鸦雀无声。
片刻后,嬴政难以置信地问:“你刚刚说什么?”
卫尉再次高声道:“桓齮将军已经回来!而且一同归来的还有王贲将军和杨端和将军!”
消息如雷震耳,嬴政愣了一瞬,旋即喜出望外:“天佑我大秦!太好了!”
紧接着,他急切问道:“他们在何处?”
卫尉答道:“已至宫门之外。”
嬴政闻言,立刻从九层台阶上走下,看向卫尉说:“快去宣他们进来!”
卫尉领命迅速奔了出去。
嬴政脸上的笑容逐渐绽开,心里也轻松了不少。
虽然损失十万人让人心痛,但对于大秦来说,百万军队并不伤及筋骨。
可北方几位将领是大秦国运的根基,是未来的栋梁,他们的安危远比十万人的牺牲重要得多。
一个优秀的将领能抵千军万马,何况是三四个?
现在听到桓齮等人竟然能够逃过死劫归来,嬴政内心充满了惊喜与宽慰。
大殿内外的目光都集中在外头,特别是王翦,得知自已的子孙尚且在世时,悲喜交加的心情几乎无法自已。
终于,在众人的翘首盼望中,桓齮、王贲和杨端和缓缓走进宫殿,三人齐齐拜倒:“臣等有负大王重托,幸得归来!”
见此情景,嬴政连忙上前将三人扶起,“三位将军请起,请起,回来了就好,一切都好了!”
他并未再提北线战败以及十万将士丧身之事,而是关切地看着桓齽:“老将军辛苦,路上一定受苦了。”
看到嬴政如此体恤,桓齮感激涕零,道:“臣……愧对大王!”
“胜负乃兵家常事,将军不必介怀。”
嬴政温言说道,并接着问:“能否告诉寡人,你们究竟是怎么回来的?”
当初北线战败的消息传来时,嬴政以为包括桓齮在内,所有的将领都已经阵亡。
没想到他们会安然回国。
“禀告大王,这一切皆归功于一人。”
桓齮有意将这份功劳推给夏澜,好让他能在嬴政面前获得青睐。
“哦?是谁?”
嬴政问。
桓齮略顿了一下,继续道:“他是名更卒……”
然后详述了夏澜的经历,从在硕阳救援军需物资、参与赤丽之战,再到宜安攻城战中的英勇表现,最后讲述李牧突然袭击等一系列事件,全然没有夸张之处。
在他眼中,夏澜的事迹已然令人震撼不已,无需再多做渲染。
确实不出所料,殿中群臣在听到桓齮的叙述后,个个震惊不已。
“大王,真是上天庇佑我大秦!”
“这少年无疑是难得一见的将才!”
众文官中的御史王绾立即起身拱手道:
“天佑大秦!”
殿上的众人随之齐声呼喊起来。
嬴政亦喜形于色,目光随即投向殿外:
“他人在哪里?”
“赶快宣上来,寡人要重赏他!”
桓齮见状连忙禀报道:
“大王恕罪,百将澜尚年幼,此番初服更役离家数月之久,归来之际思念乡情浓厚。
老臣已经准许他先回家了。”
初服更役?
此言又令殿内群臣惊愕非常。
所有人都知晓第一次服更役的意义,按照秦律,那是十二岁起开始服兵役,这意味着这位澜将军现在还不到十三岁!
如此年轻便展露出非凡才能,日后必将成为国家的栋梁。
朝堂内外已有不少人暗暗将这个名字铭记于心。
将来极有可能封侯拜相。
嬴政兴奋得搓着手掌,高声说:
“好!”
“真是太好了!”
此次一战虽有十万士卒牺牲,但三位将领被救回,又发现了一个年轻的将材。
嬴政觉得这次收获极大!
仔细考虑过后,嬴政下令道:
“即刻派使者前往陇西硕阳,请这名少年英雄来咸阳,寡人定当亲自为他封赏。”
“大王。”
桓齜再次开口,
嬴政询问到:
“老将军何意?”
桓齜低声在他耳边几句叮嘱之后,恭敬道:
“这是我老夫的想法,恳请大王定夺。”
嬴政沉思一会儿点头表示同意:
“王绾,传我诏令:擢升澜百将至大夫职位,命令陇西郡守去迎接澜百将,并允许其在本郡任选职位,所有职位朕一概应允!”
......
稍后,在章台宫后的花园里,嬴政和桓齝散步交谈。
“大王,此次让十余万勇士惨死,老臣内心十分愧疚。”
桓齜神色黯淡地道。
嬴政轻抚着盛开的花朵,淡然地说:
“老将军,你看这些花,荣华谢幕,不过都是一个循环。”
桓齝闻言心生苦涩,躬身请示:
“大王,微臣有一事请求。”
嬴政回头注视着他,邀请他说出来:
“将军,但说无妨。”
片刻沉默后,桓齜缓缓说道:
“大王,我年迈已难继续为陛下征战,所以希望能辞退此官职,也以此给死去将士一些交代。”
嬴政拉着他的手安抚道:
“老将军不必太过自责。”
“寡人不怪罪你。”
面对这话,桓齜单膝跪地求饶:
“求大王批准我的辞职,否则老臣此生长怀歉疚。”
“那你想去哪里安享晚年?”
嬴政问道。
“大王,我想返回家乡上郡养老。”
桓齜答道。
嬴政略作停顿,最终叹息一声说道:
“既然是将军心意,那寡人在上郡为你建造宅邸,让你安度余年。”
“多谢大王,祝大王万寿,愿大秦 ** !”
嬴政扶他起身,并且真诚地说:“我希望老将军好好活下去,亲眼看到我们统一天下的壮举!”
桓齮激动地点头回应道:“大王请放心,老臣也期盼着大秦一统天下的那一刻!”
此刻,君臣二人互相凝视。
嬴政露出了笑容,桓齮也同样笑起来。
“大王啊,澜百将此人绝不会让老臣失望。”
告别之后,桓齝心里仿佛卸下了一个包袱,此时再看这园中景色,觉得与先前已大不相同了。
“若是能重用此子,我朝一统天下指日可待!”
嬴政疑惑地道: “哦?”
在章台宫议政时,嬴政听闻了桓齮对夏澜的介绍,已经对他有很好的印象;此刻听桓齮如此说,他追问道:“那么,你觉得这位青年是否可以比拟先昭襄王时期的名将白起?”
白起? 桓齮短暂失神片刻后严肃答道 : “大王,以老臣之见,此人堪比白武安君,并不会输给他的才华与实力。”
听到此语,嬴政神情顿时一沉。
然后,他突然开怀地笑着:
"原来将军竟对他如此看重啊。
寡人真是迫不及待想亲眼看一看这个年轻英雄啊!”
桓齮笑了笑,接着补充说道:"但是,尽管澜百将如璞玉般有待雕琢,请大王多些忍耐和耐心。
"
赢政轻轻摆摆手道 : “将军勿忧,我心里有分寸。”
“年少之人,志得意满,容易滋长骄纵跋扈的性格。
我会磨砺这块玉石,待其闪耀光芒之时,我大秦定可平定六国,统一寰宇。”
这时,嬴政又显露出自已的勃勃雄心。
"那么老将军,你意下谁最适合领兵攻打韩国呢?从即日起寡人就派军攻韩了吧。
"
听到攻韩,桓齮微微愣住了一下,随即领会了这一决策。
由于韩国因为贪图15座城池引起了大秦的愤怒,他们可能即将为此付出惨痛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