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无言以对

“扑通!”沈抗美的身体紧绷起来——他发现自已的裤子也有点湿。

不过紧接着,沈抗美就感受到妹妹们笑闹的氛围——"哎呀,我们的弟弟全身都是香香的、软绵绵的!”

刘惠真笑着说道:“把弟弟的被子盖紧,现在天气这么凉,千万别冻着了!”

沈抗美似乎没听见,他又开始了他的翻身运动。

我要翻身!

再翻一次!

再加一次翻!

【婴幼儿阶段:成长目标:翻身1000次,当前进度:30/1000】

不过,沈抗美翻得累了,决定先歇息一会儿。

很快他就进入了甜蜜的梦境,在梦中,他被两条触手紧握住,动弹不得。

而在现实中,沈小楚和沈小甜这两个瘦弱的女孩紧紧缠绕在他的四周。

多亏了她们因为缺乏营养和体重轻(都只有三岁)而没有压伤沈抗美;否则,以这种状况,沈抗美肯定要吃不消的。

第二天凌晨。

街道办事处门口已经早早出现了王主任的身影,他手里捏着一叠文件。

自去年八月新任市长来到这座历史名城之后,提出了一系列改革行动:

分别是爱国生产节约运动、爱国清洁运动、消灭文盲计划、进度加速计划、关注劳工与学生福祉以及城市基础设施改善行动。

每一项政策实施的关键都依赖于像他这样基层工作者的信息沟通和技术支持!因此王主任几乎整日忙碌不停。

正当此时,穿着淡褐色军衣的白玲和郑朝阳出现在门前。

“白玲同志,郑朝阳同志,关于那个男孩的身份,有什么线索吗?”王主任急切地询问。

郑朝阳回答:“有了一些信息,不过情况稍微复杂些,需要向更高的单位报告以便进行进一步调查。”

此话令王主任内心有些忐忑,“这个孩子出身背景难道很复杂?会有麻烦吗?”

白玲安慰道:“王主任请放宽心,事情可能反而对我们有利。

不过详情还在调查之中不便透露。

我们今早得知那孩子已被一个家庭领养了。”

“哦,是住在鼓楼东巷第九十五号院子的一位单身母亲刘女士收养,我也给孩子取了名——叫做沈抗美。”王主任解释说。

“真是个好消息,我们会抽空去走访看这位新成员怎么样。”白玲补充道。

两位警务人员离开办公室,外面的清晨格外清冷。

郑朝阳轻轻叹了一口气,“这个名字背后隐藏着太多的故事。

看来他的亲生家庭多半是牺牲在抗美抗美战场上了……”

白玲的眼睛微微泛红, 战争的惨烈超出了他们的预期,这孩子实在太不幸了……

刘惠真意识到天已亮,便轻轻起身。

她先仔细检查了沈抗美的尿布,发现需要更换后,立即帮他换上了新的。

随后,她从口袋中拿出识字班的拼音卡片,仔细地一页页读了起来。

她的速度并不快,但非常投入!

在四合院中,易钟嗨看见孙秀菊一大早又起来了,脸上带着几分愠色,“你还要去哪儿?老太太最近对你很不满,这些日子你一直心思不在照料她上,仅仅是为了个孩子。

你是不是觉得照顾老太太不重要了?”

大妈心里满是无奈与酸楚。

老太太因为她的举动寒了心,而易钟嗨也不让她收养孩子,对此,大妈并不责怪易钟嗨,只是觉得自已不够争气,无法改善现状。

她曾央求老太太帮她美言几句,却遭到拒绝。

这么多年来,易钟嗨对老太太的孝顺似乎只是表面功夫,实际上都是大妈日夜操劳照料。

即便如此,老太太也不肯替她说一句公平的话。

即使知道这话也无济于事,大妈仍然感到失望。

大妈说道:“我现在身体有些不舒服,实在没精力照顾老太太,你知道我心脏不好。”

易钟嗨一时语塞,作为大妈的丈夫,他对妻子的身体状况再清楚不过了。

尽管如此,他还是无法对此置之不理,只能劝道:“老太太还是要多关注一些。

老话说得好,世界上没有不好的长辈,只有侍奉不周到的晚辈。

遇事要多为别人着想。”

大妈不想听易钟嗨这些教训,简单打点之后便向西跨院走去。

走着走着,听到庭院里有人在闲聊。

“哎呀,淮如,你看咱们院子里的孩子中,就数你们家棒梗长得多壮实,真是让人羡慕。

而沈家的抗美,和你们家的差不多月份出生,你看他多瘦弱。

棒梗不仅虎头虎脑的,而且还胖乎乎的!”

另一位大婶说道:“怎能相提并论?棒梗可是有母乳吃的……听说刘寡妇家的孩子,有稀饭吃就不错了。

估计过不了几天,一旦用光刘寡妇存下的那些钱,整个家都要面临 。”

秦淮如抱着自已的儿子棒梗挺胸站立。

事实确实如此,与自家壮硕的棒梗相比,刘家的小男孩显得格外孱弱。

从儿子出生到现在,秦淮如家中粮仓从未空过,食物充足,这让作为母亲的她感到十分自豪。

“大娘,你要拿这些布料去干啥呀?我们家有缝纫机呢!”

秦淮如目光一转,眼中闪过一丝精明的光芒。

这块布料虽说只是一小块,但足够做一个漂亮的新衣服给小朋友,而她家棒梗几乎没穿过新衣裳。

尤其吸引秦淮如的是布料中夹杂的一些色彩鲜艳的小碎布,正是用来给棒梗制作发饰和小枕头的好材料!

大妈回答道:“淮如,你带好孩子就好,我找刘家嫂子帮忙就可以了,她的手工非常好!”

说着,大妈便径直走向了西跨院。

另一位大妈低声对秦淮如说道:“刘家嫂子手活好只是借口,其实这布料是一大妈想送去她家小孩的。

这几日我和老刘 了一阵,易钟嗨似乎对她太过关注沈家孩子的行为表示了不满。”

杨瑞华:“淮如,要说亲戚关系的话,你家离一位大爷家更近!东旭可是他的徒弟呢,师徒一场如父子。

况且,你的棒梗算起来就是他的孙儿,哪里有好的东西,给了旁人,不给自已孙子的道理?”

秦淮如心里也不平,心想沈抗美不过是捡来的孤儿,怎么可以享用那么好的东西?她觉得那些好东西应该全给自家的棒梗才对。

想到这儿,秦淮如抱着孩子走进房间,坐到炕边就忍不住落泪。

贾东旭听见哭声睁开了眼睛:“我说你这是要哭到什么时候,每天除了流泪就是流泪!”

秦淮如说:“你以为我乐意啊?眼看就过年了,我们家的棒梗从生下来到现在只穿过两次新的衣服。

他又长个快,之前的衣服眼看过不了多久就不能再穿了。

作为母亲,连布匹都找不给给孩子做件新衣服。

人家有的布料不用就算了,可眼见你师父家里有那么多好布料,我还指望大妈能来做些针线活用下我们的缝纫机。

谁知道她直接带着东西去了西边的小院,为什么西边那个小院的孤儿就有福气能穿上新衣服,我的棒梗就不行?”

棒梗和沈抗美都是同一年出生的,院子里的人们总会不自觉地把他们两个拿来比较。

秦淮如是个自尊心极强的女人,怎能容忍自已的儿子落后于人。

贾东旭站了起来,“你是说,大妈妈把家里的布料给了刘寡妇家的孤儿?”

“对啊!”

“我去找师傅说说!”

贾东旭迅速整理好自已,向师傅的房子走去。

易钟嗨正用手中的热水巾擦拭面部:“东旭,你怎么起得这么早?”

“大老爷,最近我们家棒梗长得很快,原来的衣物几乎都不合身了。

听说你们家还有一些零头布,是否可以分给淮如一些,让淮如能给孩子做身过年的新装?”易钟嗨应道:“快过年了,确实应该给棒梗置办些新装。

这样的事家里是大妈管的,待会我就和她说,她会给你的。”

贾东旭回到家里,秦淮如满脸希冀地问:“东旭,怎么样了?”

“师傅说了,会让人一会把布料送到。”贾东旭回答道。

秦淮如抱着棒梗高兴地说:“棒梗,今年我们也能穿新衣服啦!”旁边,贾张氏冷冷地说:“淮如,等他们送来的时侯,你要记得告诉大妈妈,布料量太少了,不仅要够做一套的,还要把她先前送给刘寡妇家的东西也拿回来!”秦淮如点头答应:“好,妈,我会记住的。”

如今很少在院子里见到刘惠珍一家人了。

大妈提了些布料到刘惠真的住处,说道:“惠珍,看看这些布料省着用,能不能凑合做成一套给孩子。”1950年代,为小孩制作一整套的服饰是非常繁琐的过程,包括头围、小枕、棉垫、小夹袄和棉袍、单层、双层对襟的长袖衣、开档裤子以及尿布等。

除了棉垫与夹袍以外,沈抗美其他物品都已经拥有,剩下的则尚无配备。

头部使用的头挡是为防止婴儿碰撞而设计的“小围屏”形状的装饰品,外层面通常用红色的丝绸或布料制成。

早期在富裕家庭中,头挡上常常还会绣上吉祥花纹或者祝语,如“长命百岁”等,以表达美好的祝愿。

建国后,生活普遍不易,旧俗礼规逐渐淡薄。

到了五十年代,若哪家孩童能穿上这样一身装扮,定会令整个邻里为之艳羡!刘惠真细细观赏着手中的布料,心中洋溢着喜悦:“这里红色还真不少,真是吉祥,稍加缝补便够用了。”

“用它们正适合给他做两条裤子,一条是中国式的宽松裤,另一条则是一条带脚套的紧身裤!此外,我还有几块小小的丝质面料,足够做一对虎头鞋了呢!”她说的这两块小缎面,是陈雪茹从前在布头堆里特意找出来赠予沈抗美的。

听了母亲如此周到的打算,沈抗美内心也是无比欢喜,因为就连村里的淘气包也未曾有过这样的好运气!一位年迈的妇女笑着插话道:“真好呀,若你忙不开,我晚上过来,咱们俩一道动手!”刘惠真感动地说:“多谢您老的大度,如果没有您的支持,我家的小宝该遭受多少委屈。”

大妈摆手道:“哪里话,我不配做他的养母,就希望你能把他培养成才。”刘惠真接着邀请:“大妈,我现在每晚都要参加扫盲班的学习,要不过会你也来,主任说过,只要是文盲,今后就能被优先考虑就业。”

“我行吗……”大妈半信半疑。

刘惠真鼓励道:“怎么会不行?我也听说这冬季农村正在推广速成识字运动,目的就是为了快速普及读写能力,让每一个摆脱文盲的身份。”

大妈心动了,因为她想到村里的人常以‘不能生养’的帽子来嘲笑自已。

如果学会识字,即使只是一份临时的工作,将来在遇到收养孩子的机会时,即便是丈夫易钟嗨反对,她也有底气 作出决定。

“好吧,我就和你一块去学,如果遇到了难题,你一定要帮忙。”

“当然没问题!”

确定了扫盲班的上课时间,待大妈离开后,刘惠真小心翼翼地收好了布料,温柔地对沈抗美叮嘱:“抗美乖,妈妈上班去了,你在家里乖乖待着,好吗?

小楚、小甜,记得要照顾好弟弟哦!”“知道了妈妈!”姐妹俩异口同声应答。

目送刘惠真走出门,沈抗美继续挑战起自已的翻滚计划。

随着落户的问题得到解决,他已经实现了不饥饿生存的目标,下一步则是保持健康茁壮,直至长大,到那时他便可以为自已的人生做出更多积极的选择。

“抗美弟,好棒!”“弟弟真是太厉害了,既能翻身又能抬头呢!”孩子们在旁为他加油鼓劲,而他的成长记录也实时更新中……

另侧,当一大妈回家告知丈夫易钟嗨有关提供沈抗美衣物材料的消息后,对方显然并不满意:“东旭方才提及,那小子快长大,需要新衣料,让我抽空去找些不用的旧布送给他!你说家里没有可用的东西?”

一大妈坚定回应:“确实没了!那些都是我的嫁妆,我有权赠送他人,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这席话透露出她不愿再完全受丈夫控制的决心,以及对未来自主生活的隐隐期待。

易钟嗨:“你……你在我这里吃住,怎么不说?快点去找那块布料还给棒梗。

我们以后靠东旭和棒梗养活。”

这位大妈无言以对。

她确实对易钟嗨和那位聋老太太感到失望,吵起来都觉得厌烦。

见到她的反应,易钟嗨不禁扇了她一巴掌。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