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请求复婚

“惠真,你这屋里已经很干净了,哪里还需要我多费力气?我那屋可多了,单是那台缝纫机,我都擦拭了半天呢!”

孙秀菊问:“淮如,你是有什么事来找我吗?”

秦淮如说:“啊,是这样,既然我们是一个组的,一大夫就提议说聋老太太年纪大,不能亲力亲为处理家务清洁。

所以他指定我和惠真负责协助老太太做清洁!”

对此,刘惠真显出了一副为难的样子。

她计划早点把家里打扫干净后前往救济站,那里也需要彻底打扫一遍,因为这不仅仅是街道办事处的内部检查,更是区甚至市级领导的关注对象。

若救济站的环境不符合标准,会对王主任造成不好的影响。

王主任曾是刘惠真母女和沈抗美的救命恩人,因此,她决不能给王主任丢脸。

孙秀菊说:“哎,这点小事有什么难的,我正没事做呢。

沈抗美交给雨水照看了,待会我和淮如一起去给老奶奶打扫下卫生就行了。”

秦淮如有点犹豫,心想如果刘惠真参与,孙秀菊肯定也会加入,这样就有三人。

但如果刘惠真不去,就只有他们两个负责这项任务了!

正当秦淮如思考如何劝说刘惠真时,孙秀菊又开口:“惠真还得去福利站帮忙,那是社区分内的工作呢。

况且,粮食的价格一天天涨,沈抗美还指着每天喝的粥糊维持生命。

万一惠真丢了这个工作,那不是要把孤儿寡母往绝路上逼吗?”

听到这话,秦淮如感到心慌,逼死孤儿寡母的责任太大了,不是随便可以承担的。

“大妈,那我们这就出发,去看看老太太家!”“好,出发!”

孙秀菊做事向来干脆利落,她立即对刘惠真使了个眼色。

刘惠真内心充满了感激,但也带着一丝烦恼。

每次这样的时刻到来,她总是不知所措。

不过没关系,她决心要好好学习,向孙秀菊取经。

看着孙秀菊如何处理与院子里街坊邻里的关系,她一步步学习,深信有朝一日,一定能掌握这些技能。

为了沈抗美的未来,她下定决心要站起来,无论发生什么,都要保护沈抗美不受欺负。

她也不愿再被人笑话为穷人家了!

一想到秦淮如说她们家里有一台缝纫机,刘惠真不禁担忧起来。

如果以后沈抗美长大了,家里仍然贫瘠得连缝纫机都没有,那他怎么去找妻子呢?

不可以继续下去了,她必须要努力,努力学习,一定要把中学念完!一种从未有过的决心在刘惠真的心中燃起。

躺在病床上的沈抗美,听得出秦淮如间接地提到了刘惠真这个寡妇和她目前的困境。

他摇了摇头,心里想,人生啊,千万别羡慕别人有而讥笑自已无。

如今秦淮如在嘲讽刘惠真是个穷人,但她可能没有意识到,不出几年,自已也可能成为四合院里需要别人接济的寡妇,那时候,她的境遇也许不会比刘惠真好到哪里去!

尽管对刘惠真最近在扫盲班的进步不了解具体情况,但他知道,刘惠真现在已经能够流畅地阅读报纸了。

这意味着,她至少已经有了相当于小学的文化水平!

再考虑到因为领养了他,使得刘惠真获得了王主任的好感,一九五三年的大环境下,正是新中国急需人才的时候。

很难说,未来的某一天,刘惠真能否获得一个好的工作岗位。

毕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有一个流行的俚语:

“五十年代教育水平低,小学 已是好,国家正需要各类人才,各行各业容易找工作。

那些时代的小学毕业生,大多投身社会,成了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

而现在,许多这样的人退休在家,领取着超过平均退休金的生活费,周游四方,安享晚年。”

但这种‘小学毕业’的标准非常高,相关部门在选拔时会严格考察评估。

这里提到的小学毕业,是指真正的完成全部六个年级的正规小学教育,包括了初级的小学一年级至三年级和高级的小学四年级至六年级。

就像刘嗨钟的例子,尽管他的学历是高级小学文化,但实际是在扫盲班速成的几个汉字,勉强达到了标准。

因此,即使有高级小学文化,在社会上并不一定具有实际的竞争优势。

因此,两个人在竞争时,他的识字水平低于对手,就被淘汰了!在这个时代,刘惠真的读书识字能力确实可以大大发挥用处!

“不要摇铃,孩子的觉才刚开始。

你要针儿线儿,还有头绳儿扎辫子……”

沈小楚看到炕上的沈抗美折腾一阵后显得疲惫不堪,便轻声哼唱起这首专属于50年代初的民谣。

这首歌是为了给外面来往的货郎提醒的。

沈小楚的声音娇媚柔细,带着一丝南方的细腻温柔,极为悦耳动听。

听着姐姐沈小楚哼唱,沈抗美很快就入睡了。

不得不提,迄今为止,他穿越的生活还是挺令人满意的,即便生活拮据,但刘惠真一直待他不薄。

这里虽然没什么现代的娱乐设施,但住在四合院里的居民间的琐事闲聊、看人是非,却是从未停歇,甚至有时候,自已的难题就是在这些居民间的相互计算和意外中得到解决的。

比如现在,沈抗美的日子过得还算安逸,但易钟嗨正为此焦虑不已,拼命想找到办法恢复自已的声誉。

易钟嗨想出了个不太巧妙的办法,指使贾东旭出去放风,“师父,你要和那阿姨离婚了吗?”

而易钟嗨则表现得异常痛苦,大喊道:“不是我想这样,实在是她心意已决,如果我不领养那个小孩,她就威胁跟我离婚,这几天她每天早出晚归,我也完全不知她到底在做什么!”

没想到的是,这一叫还真有不少人同情起了易钟嗨。

“唉,那阿姨不会是想攀附权贵吧?”

“确实有可能,毕竟在这样的家庭里,男性为主导,她为什么要搅局收不领养的问题?

而且她不能生育,老易对她已经很好了,还折腾个没完没了!”“谁说不是呢……”

易钟嗨听到大家都在数落孙秀菊,不由得暗暗松了口气。

看来这场风潮暂时是过去了,下一步,只要等到孙秀菊撑不住向他请求复婚的时刻,就能彻底恢复自已的好名声了!

外面街坊间的小道消息,刘惠真自然无从得知。

此刻的她动作利落,迅速地打扫家中卫生。

还有傻柱帮忙做重活,加上何雨水、沈小楚和沈小甜的协助擦拭清洁,不久家里就打扫得井然有序。

“小楚、小甜,留在家里看着弟弟,我要去趟救济站。”刘惠真吩咐道。

“明白!”二人齐声回应。

与此同时,秦淮如与孙秀菊结伴前来探望聋老太太。

只见聋老太太正慵懒地沐浴着冬日里的阳光,但心里却在思考:孙秀菊已经有段时间没来拜访了,想必她在刘惠真家里生活不易。

自1953年春节以后,粮价飙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一天一个价,像刘寡妇那样的收入勉强维持温饱已属不易,别提还额外给予他人帮助了!

孙秀菊除了靠些社区里零散的工作挣得微薄收入外,几乎无力维生,现在她应该感到相当窘迫,后悔当初的选择了?

再过了几天,就可以催促易钟嗨正式提出离婚了,这将使孙秀菊的生活更加艰辛。

届时,她若是能重回身边侍奉聋老太太,则会更卖力、更有心思。

正当聋老太太暗自盘算时,注意到孙秀菊和秦淮如正步入后院。

自从孙秀菊搬入西跨院,专注于做一些零工维持生活、照料沈抗美,并努力学习提高文化素养,她已很久未拜访这位老太太了。

此时,聋老太太正好计划在一位忧心忡忡的老妇人面前显示自已的优越感。

然而,她见到孙秀菊精神焕发,面色红润,明显过得很不错时,聋老太太的防线彻底崩溃。

特别是这段时间以来,她失去了一大妈的帮助后,不仅无人生火,常常冷得直哆嗦,衣物无人清洗,一日三餐都难以保证。

跟随易钟嗨的日子里,几乎是两天挨饿三天。

她原本认为孙秀菊的生活至少应该不比她强才对,没想到孙秀菊的样子完全像变了个人一样!

聋老太太虽无特殊才华,但她观察人的目光锐利。

此时看着孙秀菊,虽然说不出具体哪里不同,却觉得对方看起来年轻了许多,眼神也不似以往那样空洞无神。

这种变化到底是怎么来的?

难道说那个被遗弃的婴儿沈抗美,竟有着如此神奇的力量,可以让人脱胎换骨?

越想,聋老太太心中的疑惑越是加深,甚至开始反思自已,当初是否不应该阻止一大妈收养沈抗美。

但转念一想,如果孙秀菊有了依靠,易钟嗨就不会再管她的事了,所以当初自已的决定没有错。

接下来要搞清楚的是,孙秀菊这段时间是如何度过的好日子。

“老太太,我来给您收拾一下!”

秦淮如十分聪敏,明白在这个小院里即便是最厉害的贾张氏也忌惮这位聋老太太三分。

她如果能赢得聋老太太的好感,将来在家里的日子定会好过得多,况且服侍老太太对她还有额外的好处。

虽然曾经因失望而对老太太感到寒心,但考虑到辈分,孙秀菊仍然礼貌地打招呼:“老太太!”

聋老太太则说道:“秀菊啊,外边的日子难过吧?不行就回来吧,我会跟老易说说看!”

孙秀菊坚定地摇了摇头:“不用了老太太,老易铁了心要离婚,我不愿意拖他的后腿,希望他能找一个好的,再生个孩子就更好!”

话音刚落,孙秀菊就开始迅速整理屋子。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