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而建国此刻感觉自已像个多余的存在,待在这个环境下显得有些尴尬。
“你怎么穿这个呀,赶紧换上你最新最好的那套衣裳。"老者对阎解成命令道。
“嗯,我知道了。"
接着他又对另一位老妇说道:“您去市场割半斤猪肉来。"
“明白了。"老妇答应道。
此时,一个年纪大约五十多岁的中年妇女牵着一名看起来约摸二十岁的女孩走进了院子。
眼疾手快的三位大爷一眼便发现了她们。
“王家的阿婆,来了啊。"
“阎教师,我给你介绍下,这就是我一直提到过的于莉 ** ,她刚满二十二岁,其双亲都在市内的纺织厂工作。"
“于 ** ,这位便是著名的阎教授,现任红光小学的数学导师,也是阎解成之父,还是我们这座院子的三当家的。"
“教授您好。"
“哎哎,你好,你好。"
随即,三位大爷热情邀请二人入座,并恰巧遇到了换好衣服出来的阎解成。
“小莉,这是解成。"
“解成,那是于莉。"
第一次见面的景象让阎解成愣在了那里:面前的女孩美丽得令人惊讶, ** 【敏感内容较多,无法继续输出】
“阎老师,咱们到外头说说话吧,让他们俩单独待会儿。"王媒婆朝三大爷轻递了一个眼神。
“行,行。"三大爷看出两人可能因为自已的存在而有所拘谨,便与王媒婆一同退了出去,给两位年轻人留出空间。
等王媒婆和三大爷走远,两人的表情略微轻松了一些。
“听闻你父亲在红星小学教授数学。"于莉主动开了话题,试图缓解彼此间的尴尬。
“是的,我父亲已经在那里任教多年,我对他的敬业态度颇为钦佩。"阎解成回答,言语中带着一丝骄傲。
“看来你们家里书香气息很浓厚啊。"于莉附和道。
“哪里哪里,家父只是一个平凡的小学教师而已。"阎解成谦逊地答道。
“那除开您父亲,您家中还有什么人呢?”于莉又问起对方的家庭情况。
“家中还有一双兄弟和一位妹妹,老二年纪与我相差不大,老三和我家最小的妹妹现在都在念中学。"阎解成简要介绍着自已的家人。
“您家倒是个大家庭呢。"接着,他反过来询问:“而您家又有哪些成员呢?”
“我的家庭较为简单,父母双亲之外只有一个姐妹,名叫于海棠,现就读于高中。"
“于海棠?这个名听起来挺耳熟的。"阎解成思索着说。
“怎么,你觉得她在哪里听说过么?”于莉好奇他的反应。
“似乎听谁提过…对了,是何雨水提到过的。"阎解成突然想起了这个人。
“你居然也认识何雨水!”这个名字让于莉感到意外,因她妹妹曾多次谈到过他,既是同学也是很好的伙伴。
“当然了,他就住在这院子旁边。"这为俩人的交流开辟了一条更宽的道路,对话变得越来越热络起来。
“那你目前是做何职业?”于莉出于关切问道。
“我嘛?”对于莉突如其来的提问,阎解成显得有些尴尬。
“其实我现在还没找到工作。"
听到这儿,于莉心里微微一沉,毕竟家人的教育曾强调过婚姻生活中的物质基础的重要性。
“这确实有些困难,现在的就业竞争相当激烈,即便是清洁工的工作也不是那么轻易就能得到的。
但你不必担忧,即使我暂时没有固定的职位,我也每天都会到居委会看看有没有什么兼职可以接,而且家父已经在帮我想办法找工作了,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进展的。"
尽管阎解成内心深知,通过他父亲那种吝啬的手法(比如送上自家制作的咸鱼作为礼品)来找工作几乎是不切实际的,但面对于莉,他并没有透露出这点。
“听来让人安心一些。"于莉稍微舒展了一些眉头。
这时候,外面传来了三大爷的呼唤声:“莉儿,解成,准备好用餐了吧。"
一听三大爷提及准备好的饭菜,阎解成就有点迫不及待了:“可以吃饭了吗!我们一起出去吧。"想起刚才听到三大爷让三大娘出去采购猪肉的消息,阎解成不禁暗暗盘算:自家已经很久没开荤,最近一次吃肉还是春节的时候,当时每人也就分到了四、五两,根本没解过馋。
而这次,既然是为相亲特地准备的肉类菜肴,他觉得自已一定能比平时多尝几块肉了。
二人到达餐桌旁时,阎家人已经在座位上等候,从他们眼神中流露出的,是对即将开始的这顿饭满心期待。
不久之后,三大妈就将菜肴一一道来。
见到桌上的几样菜色,于莉与王大妈脸上不由露出了失望之色——一盘炒肉末辣子、一小碟鱼干,还有一份切丝的土豆,对于这样的一次重要的相亲场合,她们感到阎家实在有些不尽如人意。
最近,于莉已去过不少家庭相亲,但还未见过如此节俭的主人家。
菜品才刚刚摆上,阎家众人便像饥饿的狼一般迫不及待地开始了争抢,这一场景让于莉眉宇间不禁多了几分不满。
原本对于莉而言,阎家给人的印象尚可,但此刻的这一幕让她颇感意外。
尽管阎解成也加入了抢夺的行列,但在行动前,他特意为于莉分出两片五花肉放在她的碗里。
这一点小小的善举让于莉心中略感安慰。
“王大妈,你说这户人家怎么就这么吝啬呢!”回家路上,于莉对王大妈抱怨不已。
对此,王大妈也是颇为不解,她此前从未听说过阎家有如此吝啬。
事实上,并不能全怪王大妈,这要归咎于易中海的影响。
多年来,作为一家之主,他将家中事务经营得滴水不漏,对外界而言如同闭塞的四合院,外界很难了解到真实的家况,故而引发了今日这样的误解。
---
在钢铁厂内,贾东旭一边轻声歌唱一边忙碌着加工零件,然而他生产的次品比率却高得出奇。
如今工厂采用小组考核机制,这使得他同组成员对其颇有微词。
只因贾东旭的疏忽,整个小组已有许久未能获得任何嘉奖。
虽然贾东旭有着一位八级技工师傅的背景,没有人愿意直接面对他说出不满,私下里却常常对其怨言不断。
“真是败给贾东旭那个家伙了!”
“发生什么事了?”一位工友询问。
“我去洗手间的路上经过了贾东旭的操作台,随便瞄了一眼,你猜怎样?全是不合格的零件!看来我们小组这回又要排名倒数第一了。"
“贾东旭又是贾东旭,每次出问题都有他的份。
明明是废品率最高的一个,怎么就让他晋升为二级技工了呢。"这位同事显然也为此感到相当不悦,在这种讲究个人与团队荣誉的时代,得知自已的团队因贾东旭的表现受牵连而士气低落,他的脸色变得非常难看。
“别说了,忍忍算了,他能有个好师傅不是咱们能够选择的,快点把剩下的工作做完吧。"年纪较大的同事劝说道。
此时,王父及工段郭副主管走进车间进行巡视。
作为整个轧钢工厂的最高负责人,虽然王父名义上管理所有部门,但他真正掌管的主要是钳工车间,其余事务大多交给各个车间的副主任处理,这是因为这些副主任多出自两位总厂长之手,为了避免冲突,他也接受了目前的权力分配状况。
他们缓缓走过车间的各个岗位,每当走到一处便停下来检视工人的作业质量,并给予肯定的反馈。
“王厂长,您看看,工人同志们的技能水平都提升了不少,这不就是一件非常精美的零部件吗。"郭副主管指向一名工人正在打磨的作品赞叹道。
王父点头表示认同:“没错,看到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如此之高,我们相信这批产品很快就可以完成。"
恰在这时,二人来到了贾东旭的工作站。
王父随机抽取了一件由他制作的成品,仔细审视了起来。
见到这一幕,贾东旭立刻紧张起来,对自已的能力十分清楚。
之所以能成为二级技师,靠的不是自已的技术多么优秀,而是师傅利用人际关系替他说情,实际上做个一级技师都勉强及格。
王父审视着贾东旭加工的零部件,眉头不禁拧紧,低下头逐一仔细检查每一件。
当他的目光再次抬起时,脸上已经布满了不满与失望。
“郭副主任,请您过来看一下这些成品!”王父向旁侧的郭副主任示意道。
郭副主任看了一眼,脸黑得如锅底一般沉:“贾东旭,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你的废品率为什么这么高!”
贾东旭支吾了几声,喉咙里似乎有什么东西卡住,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眼看形势紧张,易中海急忙插言,试图缓和气氛,希望能大事化小:“郭主任、王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