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哟,老李你有什么消息?说来听听。”
冯斌心中好奇,你不会拿我当工具人吧?不至于吧?
“我听说,鼓楼东大街上有一个贩卖粮食的窝点,有人甚至接触了食堂的梁安定,想要把东西倒进厂里。”
“老李,有这些东西你不收,反而要卖个人情给我?”
话虽如此,冯斌也理解,现在这个时代,只要物资进了厂就不怕洗不干净。
尤其是在三年困难时期,那些小食堂里的饭菜和招待餐都是从**采购或是从其他单位想办法弄来的。
“粮食一直不缺,但计划内外的肉类和油料还是紧缺。
况且我也不想和这样的人打交道。”
“免得到时候出点事连累到轧钢厂,食堂主任顶不住,最后还得我自已背锅。”
李怀德对此确实看不上眼,说真的,轧钢厂什么时候缺过主食?毕竟这是钢铁工厂,哪怕是困难时期也能保证工人吃上饱饭。
“这些年我缺的是油和肉,定额少了些,为了补足这些,我一直都在各处奔走。
你看看我从主任升到副厂长,可见我有自已的一套人际关系网。”
“好吧,这事我来查查,老李,你不会白白给我一个消息吧?”
“是有事请你帮忙,但这消息并不是交易条件,我只是刚得知这消息,正好与来找你的事凑在一起了。”
“那你有什么事?说说看,我好好研究一下。”
冯斌示意他先说。
“今年的产量提高了,个人定额也恢复了,但是肉类依然有所短缺。”
“大家都辛苦熬了过来,工会也在跟后勤部门商讨今年的职工福利,我也找了所有可能的关系。”
“今年发不出肉的话,至少得发点油和面粉。
所以这个缺口我想找你帮忙弥补。”
李怀德整理了一下思路,用商量的语气向冯斌说道。
“缺口有多大?你知道轧钢厂有九千多人,老李,这点关系可不一定能补得上。”
冯斌一听,心里直嘀咕,我有门路搞点油和面粉是给科室的小兄弟们尝尝鲜,可近万人的大厂,我哪有这本事啊。
“关于粮食问题,我自已基本能解决,至于油和肉,有多少算多少,能补贴一点儿是一点儿。”
李怀德解释道。
“原来如此啊?早说啊,你把我吓得不行,我还以为你在利用我呢。”
冯斌心想,早这么说就不会闹得要赶你走了。
“是我的错,是我的错,没说清楚。
这种事情,谁能做到一下子补齐啊,我找了好多单位和人,好不容易东拼西凑了一点。”
“实在不行就少发一些,再多发些米面就好。”
李怀德的意思是有余地的,有就多发些,没有就换个方法。
“那我帮你问问看,不过科里的人我也要留点儿,你能帮我采购回来吗?”
冯斌想了想,自已的手下也得有些福利,而且他自已也没有采购权。
就让冯斌去办吧,反正把东西交给他,具体怎么运进厂我不管,一到了就把东西赶紧悄悄分发出去,回头就假装不知道。
“没问题,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冯兄弟,这件事就麻烦你了。”
李怀德向冯斌拱手说道。
“那行,我会去打听打听,烟酒备好,等我的消息吧。”
两人商量妥当后,刘勇和王大虎相继前来汇报后勤情况,发现缺了八十来斤粮食和十几斤肉类。
冯斌带着这份报告找到了处长。
全厂九千多人,后勤一点损失都没有反而更奇怪,有点亏空是正常的。
“嗯,不错,后勤方面确实没有什么大问题。”
陈德忠签字后对冯斌说。
“另外,李怀德给我透露了一个线索,说厂外有个小窝点在倒卖粮食,我打算去端了。”
冯斌接着说道。
“你看着办吧,嗯,带着你的朋友和二哥。”
陈德忠说到一半停了一下,又补充道。
“好的,处长,我这就去安排。”
冯斌回到办公室后,立即给赵杰和冯磊打了电话。
“老王,老刘,你们俩分别带十个人,今晚在厂里待命。”
“是,科长。”
“明白,科长。”
冯斌从食堂的梁安定那里得到了确切的消息和具 ** 置,开始部署行动。
那个小窝点规模不大,大概不到二十人。
他们这一行人二十三个,加上冯磊和赵杰带来的二十个,总共四十五人,每人对应两个绰绰有余。
在一处四合院外,贾张氏正偷偷地在一角落吃着买来的猪头肉,完全不顾寒风的侵袭,一手拿着油纸包,一手不停地往嘴里塞。
“不是说买烤鸭不要肉票吗?害我白跑了一趟。”
“真香,明天得想办法换张票,一定要去吃烤鸭,刚闻到那味道,真是香死了。”
嘴里塞满了猪头肉,她还在抱怨着之前在便宜坊门口被拒的情况。
许多餐馆有特定的规定,有的能通过议价不使用肉票购买肉类,但有些则必须使用肉票。
这些规矩往往让普通老百姓难以买到肉,这也算是一个潜规则。
贾张氏抓完猪头肉后,直接把油腻的纸包埋进了雪堆里,然后用雪擦了擦自已略微油腻的嘴唇,装作若无其事地回到了四合院。
“贾张氏,这么冷的天气,你这是去什么地方吹冷风了?”
前院的周赵氏看到贾张氏满身是雪,疑惑地问。
“多管闲事,我愿去哪里就去哪里。”
自从上个月拿到钱后,贾张氏变得越发高傲,甚至不愿意和这群没有收入的穷人多说一句话。
“哼,我好心和你说句话,你们家讨饭也要挑日子,居然还敢看不起人?”
周赵氏被贾张氏的话噎得无言以对,忍不住怒骂起来。
回到家中,贾张氏从怀里掏出另一张油纸包的东西,小心翼翼地放到桌上,盖上盖子。
秦淮茹见状好奇,想要打开看看。
“你干嘛?这是我为东旭和棒梗买的。”
贾张氏连忙拍开了秦淮茹伸向盖子的手。
“妈,我只是想看看,并没打算动它。”
秦淮茹抚着被拍红的手背说道。
“看什么看,你又没见过猪头肉吗?”
“啊?妈,你真的买了猪头肉?”
秦淮茹大为惊讶,因为这十年来,贾张氏很少会花钱买肉回家。
“当然是给他们兄弟俩吃的,你激动什么?”
“知道了,我去改旧衣服……”
秦淮茹见贾张氏像防贼一样守在饭桌前,只得转身离开。
“哼,你也配吃老娘买的肉?”
贾张氏撇了撇嘴,高昂着下巴,一副高傲的模样。
### 第22章 傻柱准备相亲,贾东旭被收割
四合院的后院,聋老太太屋里,傻柱今天帮厨带回了些许肉菜:一盒完整的红烧肉,一碗鸡汤,还有一个小饭盒里的蘑菇炖鸡。
整整三大盒的饭菜摆在那里,易中海、一位大妈和聋老太太四人正坐在一起享用,显得就像是一家四口三代同堂般温馨。
“奶奶,我的手艺怎么样?”
傻柱一脸得意,仿佛写满了“快来夸我”
三个大字。
“好,你真是我的好孙子,手艺比那些大厨还要好。”
聋老太太笑容满面,皱纹如同一朵盛开的菊花。
“柱子的手艺确实越来越精湛了,这红烧肉色香味俱佳。”
易中海用筷子指着红烧肉称赞道。
“没错,现在柱子可是轧钢厂里的大厨。”
大妈笑眯眯地说。
“那是,方圆之内没有谁能比得上我的手艺,每天都有一堆人排队等我做菜。”
傻柱已经乐不可支,连说话的语气都像是醉酒般得意。
“哈哈,我的孙子真有本事,我这做奶奶的就等着享福喽。”
“柱子已经二十六岁了,该找个媳妇了。”
聋老太太不经意间又提到傻柱的大事。
“对呀,柱子这个年纪的确不算小了。”
一位大妈放下筷子回应道。
“中海,你怎么看?”
聋老太太看着易中海,缓缓地问道。
“是啊,柱子二十六岁了,该结婚了。”
易中海目光游移,面上却保持平静地回答。
“柱子,奶奶帮你找个媳妇,怎么样?”
聋老太太笑着摸了摸傻柱的头。
“奶奶,不好看的可不要。”
傻柱略显羞涩但笑着回答。
“好,好,奶奶会帮你找个既漂亮又懂得照顾你的媳妇。”
“大妈,过了年,我们就给柱子找个好对象吧。”
一位大妈兴奋地说,脸上满是喜色。
“柱子,说说你想要什么样的媳妇?光漂亮不行哦。”
聋老太太问。
“要漂亮,最好是城里人,还要有工作,如果有点文化就更好了。”
傻柱认真地想了想,提出了自已的期望。
“好,奶奶帮你留意,咱们柱子这么能干,一定要找个好姑娘。”
今天聋老太太心情特别好,饭后一直挂着笑容。
饭毕,大妈一边收拾碗筷,一边伺候聋老太太上床休息。
她检查完火炉回到家中,一进屋就看见表情阴郁的易中海。
“你吓我一跳,坐在黑暗里也不开灯,点个油灯,真是吓死人了。”
妇人大吃一惊,几乎要喊出来。
易中海并未理会,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抽着烟,脸上的阴霾让人心里不安。
“老易,你这是怎么了?哪里不舒服吗?别吓我啊。”
妇人关心地问。
“没,我只是在想事情。”
易中海终于开口,语气却异常沉稳,似乎带着聋老太太特有的深思。
“是什么事情?是不是东旭的事?”
大妈见老伴这样,心中既担忧又怨责贾东旭。
“不是东旭的事。
今天东旭只是出去打牌,还向我借了两块钱,这不算大事,小赌怡情嘛。”
“但是柱子的事就是大事。”
今天,贾东旭为骗过易中海,故意扭捏地向他借了钱,连同昨天的两块,除去买烟的钱,现在身上只剩下四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