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阳和赵刚深知,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唯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领先地位。他们决定把目光投向捕猎方式的改进上,期望通过研发新的陷阱和捕猎技巧,提高猎捕效率和猎物质量。
在村子里,有一位名叫老胡的老猎户,他经验丰富,对山林的地形和猎物习性了如指掌,只是年事已高,较少出山打猎。李阳和赵刚带着自已的想法,登门拜访老胡。
老胡的家是一座古朴的小院,院子里摆放着各种打猎工具,虽有些陈旧,但都擦拭得干干净净。他们走进院子时,老胡正坐在门口编着竹筐。
“胡大爷,您忙着呢?”李阳客气地打招呼。
老胡抬起头,看到是他们,脸上露出和蔼的笑容。“是李阳和赵刚啊,找我这老头子有啥事?”
赵刚连忙说道:“胡大爷,您是咱村里的老把式了。现在这打猎竞争太激烈,我们想创新捕猎方法,就想来请教您。”
老胡放下手中的竹筐,站起身来,拍了拍身上的碎屑。“创新好啊,这打猎的法子也不能老是一成不变。你们有啥想法,说来听听。”
李阳说:“大爷,我们想从陷阱入手。您看能不能设计出一种更隐蔽、更有效的陷阱,既能抓到猎物,又不会伤害到它们太多,这样我们还能进行养殖或者卖给饭店活物。”
老胡沉思片刻,然后缓缓说道:“这陷阱啊,讲究的是因地制宜。咱这山林里,不同的地方得用不同的法子。像山谷里,地势低,水流多,就可以利用水的力量来设陷阱。”
李阳眼睛一亮:“大爷,您能说得详细点吗?”
老胡一边比划一边说:“可以在山谷的小溪边挖一个浅坑,然后用树枝和树叶伪装好,在坑底铺上一层淤泥,再把一些诱饵放在中间。猎物来喝水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滑进坑里,而且这淤泥能让它们不容易挣脱。”
赵刚兴奋地说:“大爷,这个主意太棒了!那在树林里呢?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老胡笑了笑:“树林里树木多,可以做一些机关陷阱。比如说,利用树枝的弹性做一个弹射陷阱。找一根粗壮有弹性的树枝,把它弯下来,用绳子系住,在绳子上绑一个触发机关,当猎物碰到机关时,树枝就会弹起来,把猎物困住。不过这需要对树枝的弹性和机关的灵敏度把握得很好。”
李阳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大爷,这听起来不难,但做起来肯定有不少讲究。”
老胡拍了拍他的肩膀:“是啊,孩子。这陷阱的制作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学会的,得反复试验,根据不同的猎物和环境进行调整。”
在老胡的指导下,李阳和赵刚开始动手制作陷阱。他们在村子后面的树林里找了一块合适的地方,按照老胡教的方法,尝试制作弹射陷阱。
赵刚负责寻找合适的树枝,他在树林里转了半天,终于找到一根手臂粗细、弹性十足的树枝。“李阳,你看这根树枝怎么样?”赵刚扛着树枝,满脸兴奋地跑回来。
李阳仔细看了看,说道:“不错,这树枝应该可以。我来准备机关部分。”
李阳找来一些细绳和小木棍,开始制作触发机关。他一边做,一边嘟囔着:“这机关的关键在于灵敏度,不能太灵敏,不然风吹草动都会触发;也不能太迟钝,不然猎物就跑了。”
经过一番努力,他们终于把弹射陷阱制作完成。两人站在陷阱旁边,满怀期待地等待着猎物上钩。
然而,等了半天,却没有一只猎物靠近。赵刚有些沮丧:“是不是我们哪里做得不对?这陷阱看起来没问题啊。”
李阳仔细观察了一下周围的环境,说道:“可能是我们的诱饵选得不好,或者是这个地方的猎物已经察觉到了危险。我们得换个地方试试,再调整一下诱饵。”
他们重新选择了一个靠近猎物经常出没的小径的地方,这次李阳用了一些新鲜的野果和谷物混合作为诱饵,散发出的香味。
没过多久,一只小松鼠被诱饵吸引了过来。它小心翼翼地靠近陷阱,鼻子不停地嗅着。李阳和赵刚在一旁紧张地看着,大气都不敢出。
小松鼠慢慢地靠近了触发机关,就在它碰到机关的瞬间,树枝“嗖”的一声弹了起来,成功地把小松鼠困在了树枝中间。
“成功了!”赵刚兴奋地大喊一声,跑过去查看被捕获的小松鼠。
李阳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看来这陷阱还是很有效的,只要我们不断改进,肯定能提高猎捕效率。”
正当他们为成功捕获小松鼠而高兴时,村里的一位年轻猎户小刘走了过来。小刘为人有些自负,总是觉得自已的打猎方法是最好的,对李阳和赵刚的创新做法不太看好。
“你们这新陷阱也就只能抓到小松鼠这种小动物,能有什么大用处?”小刘不屑地说。
李阳皱了皱眉头,耐心地解释道:“小刘,这只是个开始。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猎物调整陷阱的大小和机关的力度。任何创新都需要一个过程,不能因为一开始的小成果就否定它的潜力。”
小刘哼了一声:“我看你们就是在浪费时间。我还是相信我自已的老办法,简单又实用。”
赵刚有些生气地说:“小刘,你这是固步自封。如果大家都像你这样,我们永远也别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小刘和赵刚争执了几句,最后气呼呼地走了。
李阳看着小刘的背影,无奈地叹了口气:“赵刚,别和他计较。每个人都有自已的想法,我们只要坚持自已的创新之路就好。”
赵刚点了点头:“我知道,只是他这样的态度让人很不舒服。不过没关系,等我们的新陷阱取得更大的成果,他就会明白的。”
经过不断地试验和改进,李阳和赵刚又设计出了几种不同类型的陷阱,如针对野兔的翻转陷阱、捕捉野鸡的网兜陷阱等。这些陷阱在山林里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们的猎捕收获逐渐增多,而且猎物的质量也得到了保证。
一天,李阳和赵刚带着捕获的猎物去镇上的饭店送货。饭店老板钱富贵看到这些活蹦乱跳、毫发无损的猎物,非常满意。
“你们这是怎么做到的?这些猎物看起来都很精神,没有一点受伤的样子。”钱富贵好奇地问。
李阳笑着回答:“钱老板,这是我们新研发的捕猎方法。通过设置巧妙的陷阱,能够在不伤害猎物的前提下将它们捕获,这样您的饭店就可以提供更多新鲜的活物菜品了。”
钱富贵连连点头:“好,好,好!你们这种创新精神值得称赞。有了这些优质的食材,我的饭店肯定能吸引更多的顾客。”
回到村里,李阳和赵刚并没有满足于现状。他们知道,创新是永无止境的,只有不断探索,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据主动。
晚上,李阳和赵刚坐在院子里,讨论着下一步的计划。
赵刚说:“李阳,这新陷阱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我们还得继续努力。我觉得我们可以在猎物的追踪和驱赶方面也进行一些创新,这样能让我们的捕猎更加高效。”
李阳表示赞同:“你说得对,赵刚。我们可以向村里的老猎人请教一些追踪猎物的技巧,然后结合现代的一些工具和方法,说不定能有新的突破。”
赵刚充满信心地说:“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