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到张角的高度重视,马元义心中一阵感动:“师父,我……”
张角打断了他的话:“跟随我这么长时间了,我对你的能力了如指掌。”
“不必自我怀疑,我对你能胜任这项任务有信心。”
马元义深深地吸了口气,点头应承:
“师父,我**一定不负使命。”
张角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事刻不容缓,建议你马上动身。”
“天明之后,人来人往,反而不便于行动。”
马元义同意地点了点头,随即准备出发。
突然想起一事又补充道:
“师父,用于书写的荧光粉还有剩余,是否留下给你?”
张角摆摆手:
“你带在身上吧。
到了司隶,你也可能会用到。”
“何况这边还有一些库存。”
马元义点了点头,将荧光粉收好后,即刻便出发离去。
望着马元义离去的背影,张角的眼神中满是赞赏之情。
若所有 ** 都能如马元义一般,
既有才华又无比忠诚,那么事情将会轻松得多。
然而,他也明白这不过是奢望。
这些天来暗中探查,
发现众多 ** 中各有千秋。
那些承诺将一生奉献给张角的人,竟然不到一半。
明明他们因大汉的 ** 才四处流浪,若非他援手相救,这些人可能早已消亡于无人知晓的某个角落。
然而,在过上安稳的生活后,这些人中却有不少动摇了意志,似乎对大汉的仇恨也随之烟消云散。
这并不是说他们不再憎恨大汉,而是因为害怕被抓后的 ** 。
死亡……是多么可怕。
但是总有事情,总要有人站出来担当。
张角的眼神越来越坚定。
这时,张宝上前邀功:“大哥,这次行动我筹划得天衣无缝,对吧。”
回想过去几日发生的种种——最初指导一些信徒和难民到达神碑周围;在他们眼前显神碑升空、十二字预言的奇迹;随后传播这些预言并揭示张角与之的关系,引导难民加入他旗下——这些都是张宝一手安排的成果。
对此,张角摇了摇头:“你还好意思来领功?如果不是马元义帮忙监督,这几天你出了多少问题?”
张宝露出尴尬的笑容,没有作答。
确实,实施借假预言计划过程中,他曾犯下多次失误,甚至差点让误入的难民揭穿他们在碑文上涂抹荧光粉末的秘密。
幸好马元义反应迅速,及时引导人们离开了现场,才化解了一场危机。
这时,张梁上前说:“大哥,你将司隶的一切交给马元义处理,这样做会不会操之过急?”
张角看向张梁:“老三,你是不相信马元义吗?”
张梁否认:“并非如此,从小跟随我们一起,他几乎可以说是我们的家人。
如果不信任他,我们还能信谁?”
“那你是否觉得他还不够有能力?”
“不,即使在同龄人中,马元义也是佼佼者。”
“那你现在的忧虑在哪里?”
张梁稍作思考后说:“我只是担心……他会太年轻?”
尽管马元义从十岁起便跟随我们一起四方传道,到现在也只有十二年的时光,也就是他才二十二岁,刚刚进入成年人的世界。
“但大哥,古人说过:‘有志之人,不受年岁限制’。”
张角继续说,“汉武帝时代,霍去病十九岁就被封爵,二十一岁封赏,你认为他年轻吗?”
面对这样的反驳,张梁一时语塞:“但马元义能与霍去病相提并论吗?”
张角反问:“为什么不可以呢?在霍去病之前,谁又能想象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竟可以让匈奴望风而逃?”
接着,他继续解释道,“马元义聪明谨慎,才能出众,又经过十余年的培养,已经非常熟悉我们宣道以及聚集信徒的方式了。”
“除了年龄偏小外,他还有哪些不够资格的地方呢?”
“虽非亲骨肉,但在我们眼中,他已如同儿子般重要。”
最后,张梁点了点头,“大哥教训的是。”
张角轻点头部表示赞同,并拍着他的肩膀安抚道:“好吧,我知道你的担忧不仅仅是针对马元义,而是担心他在司隶因为太过年轻,无法掌握局面。
不用担心,司隶距离这里不远。”
“一旦我们把关于谶言的所有事情处理妥当,我们就前去司隶地区帮助他。”
张宝和张梁听后齐齐点头。
关于谶言的事,显然还未结束。
即使已有一部分流浪的民众看到了这些谶言,但这远远不够。
接下来,谶言的传播还需进一步深入民众。
为了完成这一使命,他们还需要留在这里。
他们将继续宣传,同时借由那些已知谶言的人之口,全面扩大谶言的影响力。
如此一来,便能借助预言的力量,汇聚成一股足以撼动整个汉室的强大势力。
夜晚愈加深沉,多数的流民们抵挡不住疲惫,相继进入梦乡。
在无人关注的时刻,云易悄无声息地离开了众人,再次回到地下。
尽管他已经完成了几乎所有的任务目标,这次他的目的并非继续挖掘煤炭。
而是打算收拾这里遗留下的工作台、铁砧以及其他物资,顺带着一些煤块和铁块一同带走。
既然背包的空间还绰绰有余,自然没有理由浪费这宝贵资源。
随后,他再次悄悄回归至穿越者的纪念碑旁,假装混在人群中稍作休息。
时光似乎过得飞快,不久之后,东方地平线上,太阳开始缓缓露头,天色泛起了晨曦之光。
因为此处早先被云易第一次穿越时清除了所有树木,形成了一个平坦开阔的地方,没有阻挡阳光直射的障碍物,所以当早晨第一缕阳光照射下来时,众人立刻感到了热浪扑面而来,没有人再想着躺回地面继续沉睡。
渐渐地,大家一一醒来。
确认中心篝火彻底熄灭无虞,众人结队出发,准备下山,寻找传说中的大师张角的所在。
他们下山选择的道路与云易初次穿越来的路线并不相同,毕竟太行山脉是由无数山峰组成的一系列连续山脉,并非仅此一座孤立山岭,故而山间小径错综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