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秦浩来到王大爷家的院子里,王大爷正坐在小板凳上抽着旱烟。
秦浩热情地说:“王大爷,我想和您说说我们发展手工制品副业的事儿。”
王大爷皱着眉头,看了秦浩一眼,“孩子,我知道你是好心,但咱们庄稼人就该好好种地,搞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要是卖不出去,那不是白费力气嘛!”
秦浩急忙解释:“大爷,您看啊,咱们不能光靠种地,这手工制品要是做好了,能给咱村增加不少收入呢。”
王大爷磕了磕烟袋锅,“哼,增加收入?咱们祖祖辈辈都是种地的,没听说过靠编篮子、织坐垫能挣钱。你这孩子,别异想天开了。”
秦浩有些着急,“大爷,我都考察过了,附近有些村子就是靠这个富起来的,咱们村也有这个潜力啊。”
王大爷站起身来,语气有些严厉,“潜力?我看是瞎折腾!咱把地种好了才是正经事,别到时候庄稼也种不好,手工制品也卖不出去,那可就惨了。”
秦浩无奈地离开王大爷家,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又来到另一位村民家,这位村民正在院子里修理农具。
秦浩走上前,“叔,我和您说说咱们发展手工副业的计划吧。”
村民停下手中的活儿,看着秦浩,“小浩啊,我听说了你的想法,但是我担心这会耽误农时啊。咱们一年到头就指着庄稼的收成呢,要是因为做这些手工活儿,耽误了种地,那可咋办?”
秦浩连忙说:“叔,我们可以在农闲的时候做啊,不会耽误种地的。”
村民摇摇头,“说是这么说,可真干起来,谁能保证啊?而且做这些手工制品得花不少时间和精力,到时候大家都累得不行,哪还有力气种地?”
秦浩继续劝说:“叔,您放心,我们可以合理安排时间,而且这手工制品做好了,能卖不少钱呢,到时候大家的日子都能好过些。”
村民还是不太相信,“我还是觉得不靠谱,你再好好想想吧,别冲动。”
秦浩在村子里转了一圈,听到了各种各样的质疑声。有的村民说:“我们没做过生意,被人骗了咋办?”还有的说:“做这些手工活儿,材料从哪儿来?咱村里可没那么多东西。”
秦浩感觉压力巨大,他来到村头的大树下,坐在石头上,眉头紧锁。
这时,赵虎走了过来,“浩子,你别灰心,我知道你现在不好受,但是咱们不能就这么放弃啊。”
秦浩叹了口气,“虎子,我知道,但是大家的质疑也不是没有道理,我得想办法让他们相信这事儿能成。”
赵虎拍了拍秦浩的肩膀,“对,咱们一起想办法。我觉得我们可以先做一些更详细的计划,把大家担心的问题都考虑进去,然后再和村民们说。”
秦浩点点头,“嗯,你说得对。我们得让村民们看到我们是认真的,而且这个计划是可行的。”
秦浩和赵虎回到村里,开始重新规划手工制品副业计划。他们把制作手工艺品的时间安排、原材料来源、销售渠道等问题都详细地列了出来。
秦浩找到孙梅、周强等小伙伴,和他们说了自已的想法。
孙梅说:“我们可以制作一个时间表,清楚地告诉村民们什么时候种地,什么时候做手工,这样他们就不用担心耽误农时了。”
周强也点头,“对,还有原材料的问题,我们可以再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找到更多的竹子、麻绳和布料。”
秦浩说:“好,我们就这么办。我们还要把我们做的手工样品展示给村民们看,让他们知道我们的手工艺品有多好。”
于是,秦浩和小伙伴们又开始忙碌起来。他们制作了一份详细的计划,包括每个月的农事安排和手工制作时间安排。在原材料方面,他们除了之前想到的采集竹子、用麻搓绳和改制旧衣服外,还计划在村里开辟一小块地,专门种植麻类作物,以保证麻绳的供应。
他们把计划和样品带到村子的广场上,召集村民们来开会。
秦浩站在广场上,大声说:“叔伯婶子们,我知道大家对我们发展手工制品副业有很多疑虑,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详细说说我们的计划。”
村民们纷纷围了过来,有的还是一脸怀疑的表情。
秦浩拿起一份时间表,“大家看,这是我们制作的时间表。我们可以在春耕前、秋收后的农闲时间集中制作手工制品。在种地忙的时候,每天也只安排少量的时间,绝对不会耽误庄稼的收成。”
一位村民问:“小浩,这时间安排是挺好,但是万一到时候有突况,比如下雨耽误了种地,我们还得做手工,咋办?”
秦浩回答:“叔,我们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的。如果遇到特殊情况,我们可以先暂停手工制作,以种地为重。而且我们可以分组轮流做手工,这样即使有突况,也不会影响整体计划。”
秦浩又拿起一个手工样品,“大家再看看这些手工艺品,这都是我们自已做的。我们有信心做出高质量的产品,而且我们已经找到了一个杂货店老板,他对我们的手工艺品很感兴趣,愿意收购。”
这时,王大爷又说话了:“就算有人愿意收购,那价格呢?要是价格太低,我们不是白忙活了?”
秦浩说:“大爷,我们已经和杂货店老板初步谈过了,价格方面我们会争取一个合理的价位,保证大家的劳动能得到相应的回报。而且我们还可以寻找其他的销售渠道,争取卖个好价钱。”
在原材料问题上,秦浩说:“我们除了利用村里现有的竹子和大家的旧衣服外,还打算在村里开辟一块地种麻,这样就能有足够的麻绳了。”
一位村民质疑道:“种麻得花时间和精力啊,而且还得占一块地,这不是影响种地吗?”
秦浩解释:“这块地我们会选在比较偏僻、不太适合种庄稼的地方,而且种麻不需要太多的人力,我们可以安排一些有空的村民去打理。”
尽管秦浩说得很详细,也很有道理,但还是有一些村民不太相信。
一位大妈说:“小浩啊,你这孩子是聪明,但是这事儿风险太大了,我们不敢冒险啊。”
秦浩看着村民们,诚恳地说:“叔伯婶子们,我知道这是有风险,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害怕风险就不尝试啊。咱们村子一直这么穷,我们得想办法改变。如果一直守着老一套,我们永远也过不上好日子。”
这时,一直支持秦浩的杨婶站了出来,“大家就信小浩一次吧,我觉得他的计划很不错。咱们不能总是这么穷下去,得给孩子们一个好的未来啊。”
杨婶的话让一些村民陷入了沉思,但是大部分人还是犹豫不决。
秦浩知道,要改变村民们的观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还需要更多的实际行动和证明。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秦浩决定先在村里小范围地开展手工制作活动。他邀请了一些比较支持他的村民,包括杨婶、赵虎、孙梅等,一起制作手工制品。
他们在制作过程中,严格按照时间表进行,既不耽误自家的农活,又能保证手工制品的制作进度。
杨婶一边编织篮子,一边对其他村民说:“你们看,这也不耽误干活儿啊,而且这篮子编起来还挺有意思的。”
赵虎笑着说:“是啊,等我们把这些篮子卖出去,就能赚钱啦。”
孙梅也说:“我们要把这些篮子做得更漂亮些,这样才能卖个好价钱。”
他们制作的手工制品越来越多,质量也越来越好。秦浩把这些手工制品放在村子里展示,让其他村民可以随时看到。
有一天,几个小孩子在看那些手工制品,其中一个说:“这些东西真好看,要是能卖很多钱就好了。”
另一个小孩子说:“我听大人们说,这些东西可以拿去城里卖呢。”
小孩子的话被一些村民听到了,他们的心里开始有些动摇。
一位年轻的村民对秦浩说:“小浩,我看你们做得还挺不错的,我想试试。”
秦浩高兴地说:“好啊,欢迎你加入我们。我们一起努力,肯定能成功。”
随着加入的村民越来越多,秦浩又面临新的问题。由于人手增多,原材料的消耗也加快了,竹子和麻绳开始不够用了。
秦浩组织村民们一起商量解决办法。
“我们得再去山上砍些竹子,但是要注意安全。”秦浩说。
孙大力说:“我可以带几个力气大的兄弟去,我们有经验了,会小心的。”
对于麻绳的问题,秦浩说:“我们种的麻还没长大,现在得想办法节约麻绳的使用。大家在编织的时候,看看能不能改进一下方法,少用一些麻绳。”
村民们纷纷点头,开始想办法解决原材料短缺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秦浩一直鼓励大家,“大家不要担心,这些问题都是暂时的,我们一定能克服。我们的手工制品一定会给我们带来财富的。”
然而,那些原本就反对的村民还是在一旁冷言冷语。
王大爷看到村民们为了原材料的事忙碌,摇摇头说:“看吧,我说啥来着,这还没开始卖呢,就出问题了,这事儿肯定成不了。”
秦浩听到王大爷的话,没有回应。他知道,只有做出成绩,才能堵住这些质疑的声音。
他带着几个村民再次上山采集竹子,这次他们遇到了更大的困难。山上的竹子经过之前的采集,剩下的大多在更陡峭的地方,而且天气也不太好,下着小雨,山路湿滑。
孙大力看着陡峭的山坡,对秦浩说:“浩子,这太危险了,我们要小心啊。”
秦浩点点头,“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我们慢慢来。”
他们用绳索固定好自已,小心翼翼地朝着竹子生长的地方爬去。在采集竹子的过程中,有人不小心滑倒了,幸好被绳索拉住,没有受伤。
秦浩紧张地问:“怎么样?没事吧?”
滑倒的村民说:“没事,就是吓了一跳,这竹子真是不好采啊。”
经过一番努力,他们终于采集到了一些竹子,安全回到了村子。
这次经历让秦浩意识到,原材料的采集不能只依赖山上的竹子,还得寻找其他的途径。
他开始在村子里四处打听,有没有其他地方可以获取竹子或者类似的材料。
一位老人告诉秦浩:“在村子的西边,有一片废弃的竹林,那里的竹子虽然长得不太好,但是也可以用。而且听说以前那里还有一些芦苇,也可以用来编织东西。”
秦浩听了,立刻带着几个村民前往西边的废弃竹林。
当他们到达那里时,发现竹林里杂草丛生,竹子也比较稀疏。
一位村民有些失望,“这能行吗?这些竹子这么少,而且还这么细。”
秦浩说:“有总比没有好,我们先把这些竹子清理出来,看看能有多少。芦苇我们也找找,说不定能派上用场。”
于是,村民们开始清理竹林。在清理的过程中,他们果然找到了一些芦苇。
秦浩高兴地说:“太好了,这些芦苇可以和竹子一起编织,这样我们的手工艺品就更有特色了。”
在解决原材料问题的同时,秦浩也没有忘记关注手工制品的质量和款式。他和孙梅一起研究新的编织图案,让手工艺品更加精美。
孙梅拿着一个新设计的篮子图案,对秦浩说:“你看这个图案,把我们村子的特色元素加进去了,肯定会很受欢迎。”
秦浩看着图案,称赞道:“真漂亮!我们可以教给其他村民,让大家都按照这个图案来编织。”
随着时间的推移,秦浩和村民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手工制品的制作也越来越顺利。但是,质疑声依然存在,秦浩需要一次真正的成功来彻底改变村民们的看法。
有一天,秦浩决定带着一些新制作的手工制品去附近的另一个村庄展示。他希望能从那里得到一些反馈和新的订单。
他带着赵虎、孙梅等几个小伙伴,带着手工制品来到了邻村。
他们在邻村的集市上找了一个空地,把手工制品摆了出来。
很快,就有村民围了过来。
“这是哪儿来的?真好看啊!”一位邻村的妇女拿起一个编织精美的坐垫说道。
秦浩笑着回答:“这是我们村子自已做的,纯手工,您要是喜欢,可以买一个。”
妇女问:“多少钱一个?”
秦浩报出了价格,妇女想了想,说:“有点贵呢,能不能便宜点?”
秦浩解释道:“大姐,我们这都是用好材料,而且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做出来的,这个价格已经很实惠了。”
妇女犹豫了一下,还是放下了坐垫。
秦浩有些失落,但他还是继续向其他村民介绍。
这时,一位邻村的村长走了过来,他看着那些手工制品,眼中露出了赞赏的神情。
“这些都是你们自已做的?很不错啊!”村长说道。
秦浩连忙点头,“村长,这是我们村子发展的一个副业,我们想通过这个来增加收入。”
村长说:“你们这个想法很好,你们有没有想过和我们村合作?我们村有一些人也对这些手工制品感兴趣,我们可以一起做,然后一起找销路。”
秦浩心中一动,“村长,这真是个好主意,我们可以好好商量一下。”
这次邻村之行,虽然没有直接卖出很多手工制品,但却给秦浩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希望。他带着这个好消息回到村子,准备和村民们商量与邻村合作的事情,他相信,这一次一定能让更多的村民看到手工制品副业的前景。
当秦浩把邻村村长的提议告诉村民们时,村民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讨论。
“和邻村合作?这能行吗?会不会有什么问题?”一位村民担忧地问。
秦浩回答:“我觉得这是个好机会,我们可以互相学习,一起把这个手工制品副业做大做强。而且人多力量大,我们可以一起解决原材料和销售的问题。”
杨婶也说:“我觉得可以试试,这说不定能让我们的手工制品卖得更好呢。”
王大爷还是有些怀疑,“哼,和邻村合作?到时候出了问题,可别怪我没提醒你们。”
秦浩看着王大爷,坚定地说:“大爷,我知道您担心,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害怕就放弃这个机会。我们要勇敢地尝试,才能让村子发展起来。”
在秦浩的坚持和劝说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倾向于和邻村合作。他们看到了秦浩的努力和坚持,也看到了手工制品副业的潜力。
秦浩组织村民们和邻村代表进行了一次会面,详细讨论了合作的细节。
邻村代表说:“我们可以提供一些原材料和人力,共同制作手工制品,然后一起找销路。我们可以把产品卖到更远的地方,这样利润会更高。”
秦浩点头,“这很好,但是我们要保证产品的质量,而且要明确分工,避免出现混乱。”
经过一番讨论,两个村子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秦浩看着大家充满期待的眼神,知道自已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他也更有信心了。他要带领两个村子的村民,通过手工制品副业,走向富裕之路,让那些质疑声彻底消失。
在合作的过程中,秦浩发现两个村子的村民有着不同的手工技艺和风格。他们开始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一位邻村的村民说:“你们村编的篮子花纹真好看,我们可以学学。”
村里的孙梅笑着说:“你们村做的那个小挂件也很精致,我们也可以借鉴。”
通过这种交流,手工制品的种类和款式更加丰富多样。秦浩组织大家对新的款式进行试生产,然后再拿到集市上去展示。
这次,他们的手工制品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和喜爱。一些商人甚至主动询问合作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