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同人 > 四合院:那个农村小鬼真能作妖! > ### 第九章:资源短缺

### 第九章:资源短缺

秦浩站在村子的仓库前,望着那少得可怜的原材料,眉头皱得更紧了。虽然村民们在制作手工制品上的热情逐渐高涨,但资源短缺的问题就像一座大山,横亘在他们面前。

秦浩和赵虎、孙大力等人围坐在一起,商讨竹子采集的问题。

赵虎看着秦浩,满脸担忧地说:“浩子,山上的竹子越来越难采了,之前那些好采的地方都快被我们采光了,剩下的都在那些陡峭得要命的地方,这可咋办?”

秦浩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我们得想更安全的办法,不能让大家冒险。林大叔不是说山上还有其他地方可能有竹子吗?我们再去找找看。”

孙大力摇摇头,“那些地方要么太远,要么就是环境太恶劣,运输也是个大问题啊。”

秦浩咬了咬牙,“不管怎么样,我们先去看看,说不定能找到新的竹子来源。”

第二天,秦浩带着几个小伙子再次上山。山路崎岖,他们走得十分艰难。好不容易到了一处新的竹林区域,却发现这里的竹子虽然数量不少,但周围荆棘丛生,还有不少带刺的藤蔓缠绕在竹子上。

一位小伙子抱怨道:“这怎么采啊?这些刺一不小心就会把手划伤。”

秦浩看着眼前的景象,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拿起一把镰刀,开始清理荆棘。其他小伙子见状,也纷纷动手。

在清理的过程中,有人不小心被刺划伤了手,鲜血直流。

“啊,好痛!”受伤的小伙子叫道。

秦浩急忙跑过去,“怎么样?严重吗?”

小伙子忍着痛说:“没事,就是划了个口子,这竹子真难弄啊。”

秦浩一边帮他包扎伤口,一边说:“大家小心点,我们慢慢来。”

经过一番努力,他们终于清理出了一条通道,可以开始砍伐竹子了。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这里的竹子比较粗壮,他们带来的工具砍起来十分费力。

赵虎挥舞着斧头,砍了几下,累得气喘吁吁,“这竹子太硬了,这样砍下去,不知道要砍到什么时候。”

秦浩看着大家疲惫的样子,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想了想,说:“我们先回去,想想办法改进一下工具,下次再来。”

回到村子后,秦浩找到了刘川,把竹子的情况和他说了一下。

刘川挠挠头,“这得做个更锋利、更结实的斧头才行,不过这需要一些好的材料。”

秦浩问:“我们村里有吗?”

刘川摇摇头,“没有,得去镇上看看。”

秦浩犯难了,去镇上买材料需要钱,可村里现在没有多余的钱。

这时,杨婶路过,看到秦浩愁眉苦脸的样子,问:“小浩,怎么了?又遇到难题了?”

秦浩把情况告诉了杨婶。

杨婶想了想,说:“我们可以大家凑一凑,每家出一点,先把工具买回来。”

秦浩觉得这是个办法,于是他在村子里发起了集资。村民们虽然都不富裕,但为了能继续发展手工制品副业,都纷纷拿出了自已的一点积蓄。

秦浩拿着集资来的钱,和刘川一起去了镇上。他们在铁匠铺里找到了合适的材料,让铁匠打造了几把锋利的斧头。

回到村子后,他们再次上山。这次有了新工具,砍伐竹子的速度快了很多。但是运输竹子又成了问题,山路陡峭,靠人力搬运太困难了。

秦浩看着堆积如山的竹子,对大家说:“我们得做个简易的运输工具,像雪橇之类的,这样可以利用山势把竹子滑下去。”

孙大力眼睛一亮,“这个主意好!我们可以试试。”

于是,大家又开始动手制作雪橇。经过一番折腾,雪橇终于做好了。他们把竹子捆在雪橇上,小心翼翼地沿着山路滑下。虽然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小意外,比如雪橇失控,但好在没有造员伤亡。

竹子的问题暂时缓解了,麻绳和布料的问题又凸显出来。虽然村民们拿出了旧衣服改制,但还是远远不够。而且随着制作规模的扩大,麻绳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秦浩召集妇女们开会,讨论麻绳和布料的问题。

秦浩说:“婶子们,现在麻绳和布料不够用了,大家看看还有什么办法?”

一位妇女说:“我们家里能拿出来的旧衣服都拿出来了,实在没有了。”

另一位妇女说:“种麻需要时间,现在远水解不了近渴啊。”

杨婶想了想,说:“我们可以去问问其他村子有没有多余的布料和麻绳,我们可以用我们的手工制品和他们交换。”

秦浩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好,那我们先去附近的村子问问。”

秦浩带着几个村民来到了邻村。他们找到了邻村的村长,说明了来意。

邻村村长想了想,说:“我们村也没有太多多余的麻绳和布料,不过我们可以帮你们问问其他村子。不过,你们的手工制品真有那么好吗?”

秦浩连忙拿出几个手工样品,“村长,您看看,这都是我们村民精心制作的,质量绝对没问题。”

邻村村长看了看,点头称赞,“确实不错,那我帮你们问问。”

过了几天,邻村村长传来消息,说在离他们村子较远的一个村子里,有一些人家有多余的麻绳和布料,愿意和他们交换。

秦浩高兴地带着几个村民赶过去。当他们到达那个村子时,却发现对方提出的交换条件很苛刻。

那个村子的代表说:“你们的手工制品是不错,但是我们要的量很大,而且我们要先看看你们后续的制作能力。”

秦浩说:“我们可以保证质量和数量,但是你们要的太多了,我们现在的人手有限。”

双方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达成了一个初步的交换协议。但是秦浩知道,要完成这个协议,他们必须加快制作速度,提高制作效率。

回到村子后,秦浩组织村民们加班加点地制作手工制品。大家都很辛苦,但为了能得到更多的原材料,都没有怨言。

在制作过程中,秦浩发现一些村民为了赶进度,手工制品的质量出现了下降的情况。

秦浩着急地对大家说:“我们不能为了速度就牺牲质量啊,要是质量不好,以后就没有人愿意和我们交换了。”

一位村民无奈地说:“小浩,我们也知道,但是时间太,而且大家都太累了。”

秦浩想了想,说:“我们调整一下计划,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部分,这样可以提高效率,也能保证质量。”

于是,村民们重新调整了制作计划,质量问题得到了改善。

随着制作的进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一些村民在改制旧衣服的时候,发现有些衣服的布料太破旧了,根本无法使用。

一位妇女拿着一件破衣服,对秦浩说:“小浩,你看这衣服,破成这样了,没法用啊。”

秦浩看着那些破衣服,陷入了沉思。突然,他想到了一个办法,“我们可以把这些破衣服拆开,把能用的部分剪下来,然后重新拼接,做成新的布料。”

妇女们听了,觉得这个办法可行,于是又开始忙碌起来。

在解决麻绳问题上,秦浩决定在村里组织一次集体种麻活动。他把村民们召集到一起,说明了种麻的重要性。

秦浩说:“叔伯婶子们,现在麻绳不够用,我们得多种麻。虽然现在种下去不能马上有收获,但这是为了我们以后能有稳定的麻绳来源。”

村民们纷纷响应,大家一起在村子的一块闲置土地上种上了麻。

在种麻的过程中,一位大爷问秦浩:“小浩啊,这麻要怎么种才能长得好呢?我们以前没种过啊。”

秦浩回答:“大爷,我已经向有经验的人请教过了。种麻要注意间距,还有浇水施肥也要合适。我们种的时候要细心点,等麻长起来了,就有麻绳了。”

经过大家的努力,麻种好了。秦浩看着那片种满麻的土地,仿佛看到了未来源源不断的麻绳。

在资源短缺的困境中,秦浩和村民们不断地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他们的努力和坚持让这个小村庄充满了希望,尽管前方还有很多未知的挑战,但他们都没有退缩的念头。

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一批交换用的手工制品终于完成了。秦浩带着这些手工制品再次来到那个有麻绳和布料的村子。

对方看到这些精美的手工制品,非常满意。

“你们做得真不错,看来我们的合作可以继续下去。”那个村子的代表说道。

秦浩松了一口气,“那我们按照之前的协议交换吧。”

这次交换,村子里得到了足够的麻绳和布料,手工制品副业得以继续顺利开展。

然而,在使用新换来的麻绳时,又出现了问题。村民们发现这些麻绳的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很容易断裂。

一位正在编织的村民抱怨道:“这麻绳质量太差了,编到一半就断了,太耽误事了。”

秦浩拿起麻绳看了看,眉头紧锁,“这可麻烦了,我们得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他找到几个有经验的村民一起商量。

一位村民说:“我们可以把这些麻绳重新加工一下,把不好的部分去掉,然后重新搓一下。”

秦浩点头,“好,那就试试这个办法。”

于是,村民们又开始对麻绳进行加工。虽然这个过程很繁琐,但为了保证手工制品的质量,大家都认真地做着。

在布料方面,新换来的布料颜色和质地都比较杂乱。秦浩和妇女们一起讨论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布料。

杨婶说:“我们可以把颜色相近的布料挑出来,做成同一种风格的手工制品,这样看起来会更协调。”

孙梅也说:“对,我们可以在设计上多花点心思,把这些杂乱的因素变成特色。”

在大家的努力下,利用新的麻绳和布料,手工制品的制作又走上了正轨。

但是,长期的资源短缺问题让秦浩意识到,他们不能一直依赖外部交换和有限的采集。他开始思考如何在村子里建立更稳定、更可持续的原材料供应体系。

秦浩找到刘爷爷,和他说了自已的想法。

刘爷爷点头称赞,“小浩啊,你想得很对。我们得从长远考虑,不能只看眼前。”

秦浩说:“爷爷,我想我们可以在村子周围多种一些竹子,扩大麻的种植面积,还可以看看有没有其他适合制作手工制品的材料可以种植。”

刘爷爷说:“这是个好主意,不过这需要不少地,还得和村民们商量商量。”

秦浩又在村子里召开了村民大会,把自已的计划告诉了大家。

有的村民表示支持,“小浩,我们听你的,只要能让村子富起来,我们都愿意干。”

但也有村民提出担忧,“种这些东西占了地,会不会影响我们种庄稼啊?而且种这些东西需要时间和精力,我们本来就人手不够。”

秦浩耐心地解释:“叔伯婶子们,我们可以选择一些不适合种庄稼的边角地来种这些原材料,而且我们可以合理安排人手,不会影响种地的。等这些原材料长起来了,我们就不用担心资源短缺的问题了。”

经过一番讨论,村民们最终同意了秦浩的计划。

于是,秦浩带领村民们开始在村子周围寻找合适的土地。他们在村子的西边找到了一块荒地,虽然土地比较贫瘠,但经过改良后可以种植竹子和麻。

秦浩带着村民们开始开垦荒地。大家拿着锄头、铲子,热火朝天地干着。

赵虎一边干活一边说:“浩子,等这块地种上竹子和麻,我们就不用这么辛苦地去山上采竹子了。”

秦浩笑着说:“是啊,以后我们的资源就会越来越充足了。”

在开垦荒地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一块大石头,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孙大力走上前,试图搬动石头,但是石头太重了,他一个人根本搬不动。

“大家来帮忙啊!”孙大力喊道。

几个小伙子一起上前,费了好大的劲才把石头挪开。

经过几天的努力,荒地开垦好了。秦浩和村民们种上了竹子苗和麻种,还在周围挖了排水沟,防止积水。

看着种好的土地,秦浩心中充满了希望。他知道,这是他们解决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一步,虽然这个过程很漫长,但只要坚持下去,村子的手工制品副业一定会越来越兴旺,村子也会越来越富裕。

在等待竹子和麻生长的过程中,秦浩并没有闲着。他又开始研究如何利用村子里现有的其他资源来制作手工制品。

他在村子里四处寻找,发现了一些芦苇和蒲草。这些植物在村子的河边生长得很茂盛。

秦浩心想,这些芦苇和蒲草说不定也可以用来制作手工制品。他采集了一些样本,回到村里和妇女们一起研究。

秦浩拿着芦苇对妇女们说:“婶子们,你们看这芦苇,我们能不能用它来编点东西呢?”

一位妇女拿起芦苇看了看,说:“这芦苇倒是可以编,但是我们没编过,不知道能不能编好。”

杨婶说:“我们可以试试,说不定能编出一些新的手工艺品呢。”

于是,妇女们开始尝试用芦苇编织。一开始,编出来的东西不太好看,但经过不断地尝试和改进,她们编出了一些精美的芦苇篮子和蒲草坐垫。

秦浩拿着这些新的手工制品,兴奋地对村民们说:“大家看,这是我们用芦苇和蒲草编的,这也是我们的资源啊。以后我们可以把这些新的手工制品也拿去卖,增加我们的收入。”

村民们看到这些新的手工制品,都很高兴。他们的努力和创新让这个小村庄在面对资源短缺的困境时,不断地找到新的出路,向着富裕的目标一步步迈进。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