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论语浅学 > 第16章 反求诸己

第16章 反求诸己

【原文】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注释】

不:否定词,表示“不要”。

患:动词,忧虑、担忧。

人:他人。

不己知:宾语前置结构,即“不知己”(不了解自己)。

知:了解,理解。

【大意】

孔子说:不要担忧别人不了解自己,应该担忧自己不了解别人。

【故事】梧桐巷的琴声

巷口的梧桐树又落了满地金叶,林夏蹲在青石板上,用树枝画着歪歪扭扭的小人。她己经三天没听见巷尾传来的琴声了,那悠扬婉转的曲调,曾是她放学后最期待的声音。

林夏是个转学生,因为父母工作调动,她不得不离开熟悉的城市,来到这座陌生的江南小城。初到新学校,她总是独来独往,书包上挂着的小熊挂件随着步伐轻轻晃动,却无人在意。

那天放学,她鬼使神差地拐进了梧桐巷。琴声就是在那时钻进她耳朵的,像是山间清泉,又似晚风拂面。循着声音,她看见一间老式阁楼,二楼的窗户半开着,一个清瘦的身影正在抚琴。

从那以后,每天放学她都会绕路来听琴。有时是《高山流水》,有时是《渔舟唱晚》,每一首曲子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故事。林夏就这样静静地坐在梧桐树下,首到暮色渐浓。

但最近,琴声突然消失了。林夏忍不住爬上阁楼,轻轻敲了敲门。开门的是个和她年纪相仿的女孩,眼神里带着一丝戒备。

“我……我是来听琴的。”林夏有些局促地说。

女孩愣了一下,“你是怎么找到这里的?”

原来,女孩叫苏雨,自幼学习古琴,却因为性格内向,在学校总是独来独往。她把对音乐的热爱都倾注在琴声里,却从未想过会有人注意到。

“你的琴声很好听,我每天放学都会来听。”林夏真诚地说,“为什么最近不弹了?”

苏雨叹了口气,“上次音乐课后,有人说我弹的曲子老气横秋,我……我就不想弹了。”

林夏想起自己刚转学来时,也因为不合群被同学议论,那种孤独和委屈的感觉,她再熟悉不过。

“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林夏轻声说,“以前我也总想着让别人理解我,后来才明白,与其在意别人的看法,不如先去了解别人。就像我不了解你时,只觉得你神秘,可现在我知道,你是个很厉害的琴师。”

苏雨抬起头,眼中闪烁着泪光,“你真的这么觉得?”

“当然!”林夏兴奋地说,“要不我们办个小型演奏会吧,就在梧桐巷!我负责邀请同学,你负责弹琴,让大家真正了解古琴的魅力!”

在林夏的鼓励下,苏雨重拾信心。她们一起制作邀请函,布置场地,还特意在梧桐树下挂了许多小灯笼。

演奏会那天,夕阳的余晖洒在巷子里,苏雨身着一袭白裙,坐在古琴前,指尖轻拨,一曲《凤求凰》缓缓流淌。起初,同学们还带着好奇和怀疑的目光,但渐渐地,都沉浸在美妙的琴声中。

“原来古琴这么好听!”“苏雨好厉害啊!”赞叹声此起彼伏。

从那以后,梧桐巷的琴声再也没有间断过。林夏和苏雨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她们还一起成立了古琴社,带着同学们走进古琴的世界。

林夏终于明白,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重要的是主动去了解别人,去发现每个人独特的闪光点。就像梧桐巷的琴声,只有走近了,才能听见那动人的旋律,读懂背后的故事。

而苏雨也学会了不再因为别人的看法而否定自己,她相信,总会有人懂得欣赏自己的琴声,就像林夏当初一样。

梧桐巷的故事还在继续,那悠扬的琴声,也在诉说着关于理解与包容的美好篇章。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