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注释】
子游:孔子弟子,姓言名偃,字子游。
问孝:向孔子请教孝道的本质。
至于:即便是/说到。
皆能:都可以做到。
不敬:没有发自内心的尊敬。
【大意】
子游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现在所谓的孝顺,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但即便是犬马之类的动物,人也会去饲养。如果侍奉父母没有发自内心的尊敬,那么赡养父母和饲养牲畜又有什么区别呢?”孔子通过“犬马之养”的比喻告诉我们孝道的最低标准是物质赡养(能养);其核心本质是精神层面的尊敬(敬);人与动物的根本差异在于情感与尊严。
【故事】现代版“犬马之养”
张明和李华是住在同一小区的两位中年白领,他们的父母都住在养老院里。
张明每周日都会像时钟一样准时地完成一系列的事情:
首先,他会给父亲的账户转账 3000 元作为生活费,确保父亲在养老院里的生活开销得到充分保障。
接着,他会在网上购买一些日用品,然后首接寄到养老院,让父亲能够方便地使用。
此外,张明每个月还会带上一些营养品去探望父亲一次,但他停留的时间通常不会超过 20 分钟。
在与父亲交流时,张明常常会说:“爸,你需要什么尽管买,钱不够跟我说。”这句话似乎成了他与父亲之间的一种默契,虽然简单,却充满了关心和爱意。
李华的父亲和他一样也住在养老院里,李华为了让父亲在养老院的生活过得舒适和愉快,他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
每天晚饭后,李华都会和父亲进行视频聊天,时间大约是30分钟。在这段时间里,他们会分享彼此一天的生活点滴,聊聊家常,让父亲感受到儿子的关心和陪伴。
每到周末,李华都会亲自去养老院看望父亲。他会陪父亲一起下棋,这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还能锻炼父亲的思维能力;他会为父亲读报,让父亲了解外面的世界;他还会和父亲一起回忆那些老照片,重温过去的美好时光。
此外,李华非常重视父亲的健康状况。他会定期咨询医生,根据父亲的身体情况调整健康方案,确保父亲能够得到最好的照顾和治疗。
在对待父亲的个人意愿方面,李华也表现得非常尊重。他不会勉强父亲参加一些他不感兴趣的活动,而是尊重父亲的选择。同时,对于父亲的一些旧物,比如那只老怀表,李华也会小心保存,因为这些都是父亲的珍贵回忆。
在与父亲交流时,李华常常会说:“爸,您觉得这样安排合适吗?”这句话充分体现了他对父亲意见的重视,让父亲感受到自己在儿子心中的地位。
某日,两位老人在花园不期而遇。张父凝视着儿子送来的最新款按摩椅,不禁长叹一声:“这椅子确实舒适无比,但却总让我想起小时候养鸽子的情景,每天只需撒上一把谷子,便万事大吉了。”李父则轻柔地抚摸着儿子精心修补好的旧茶壶,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我这壶不慎摔破时,儿子特意寻来老师傅,用金缮之法将其修复,还说残缺也是岁月的独特印记呢。”
三个月后,张父突然中风,待他悠悠转醒,望着病床前心急如焚地转账的儿子,有气无力地说道:“明啊,你可还记得我养的那条退役警犬吗?它生命的最后那半年,我也是这般按时打钱,拜托宠物店好生照料的……”
此时,李华正紧紧握着父亲的手,轻声诵读着家书。护士见状,不禁感慨道:“您儿子可真是孝顺啊,每次来都像向老首长汇报工作一样,认真又仔细。”老人听后,微微一笑:“这便是养人和养狗的天壤之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