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注释】
子张:孔子弟子,姓颛( zhuān)孙名师。
问:询问。
十世:十代(泛指未来)。古时称三十年为一世,一世为一代。也有的把“世"解释为朝代。
可知:可以预知。
殷:殷朝,即商朝,商王盘庚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西北)来就称商朝为“殷”。
因:沿袭、继承。
夏礼:夏朝的礼制。
损益:减少与增加(指调整、变革)。
周:周朝。
其或:如果有。
继周者:继承周朝的朝代。
虽:即使。
百世:百代(极言长远)。
【大意】
子张问:“未来十代的礼制能预知吗?” 孔子答:“商朝继承夏朝礼制,其中增减的部分可以推知;周朝继承商朝礼制,其中调整的内容也能明白。将来继承周朝的朝代,即使过百代,依然能预知其演变规律。”
【故事】数据云中的竹简
在 2023 年的某一天,阳光透过巨大的玻璃墙洒在科技公司的展厅里,照亮了各种高科技产品和展示模型。在这个充满未来感的空间里,产品经理小林站在一个全息投影前,满脸无奈地指着它抱怨道:“董事长非要给我们的 AI 教育系统加上‘守礼模块’,这都己经是智能时代了,还要讲什么周礼啊!”
他的声音在空旷的展厅里回荡,仿佛对这个决定充满了不解和不满。全息投影上显示的是一个 AI 教育系统的界面,其中有一个特别的模块被突出显示,上面写着“守礼模块”。
总工程师王老面带微笑地点击了一下演示程序,瞬间,一个虚拟的孔子形象出现在大家面前。这个虚拟的孔子正通过全息影像生动地演示着古老的“束脩礼”。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原本应该教授的六艺课程,如今却变成了编程、AI和量子物理等现代知识。王老解释道:“三千年前,孩子们拜师时会送上干肉作为礼物,而今天,学生们则用数字徽章来表达他们对老师的敬意。”
说着,王老滑动了一下屏幕,只见古代的礼仪在屏幕上逐渐转化为一个动态的二维码。他继续说道:“虽然形式发生了变化,但核心的尊师重道精神却始终如一。这就是所谓的‘因时损益’,我们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创新。”
展厅内原本灯火通明,展示着各种珍贵的文物和科技成果。然而,突然间,所有的灯光都熄灭了,整个空间陷入一片黑暗。
就在人们惊慌失措的时候,应急系统迅速启动,幽蓝色的备用灯光照亮了展厅。在这微弱的光线下,人们发现青铜鼎的全息投影与量子计算机的影子竟然重叠在了一起。
青铜鼎作为古老的文物,其鼎身上的云雷纹在幽蓝的光线下显得格外神秘。而量子计算机作为现代科技的代表,其数据流波纹在备用灯光的映照下也清晰可见。令人惊讶的是,这两者的纹路竟然惊人地相似!
王老站在青铜鼎前,凝视着鼎身上的云雷纹,仿佛在与历史对话。他轻轻伸出手指,触摸着虚空中的纹路,缓缓说道:“当年韩非没有看透的,你现在明白了吗?虽然时代在变迁,纹饰和材料都发生了改变,但这鼎立天地间的精神,却是永恒不变的。”
他的声音在展厅中回荡,让人不禁陷入沉思。这古老的青铜鼎和现代的量子计算机,虽然来自不同的时代,却似乎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它们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都承载着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