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论语浅学 > 第22章 无信不立

第22章 无信不立

【原文】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注释】

子:孔子。

曰:说。

而:如果。

信:诚信、信用。

不:无法。

知:知道、了解。

其:他。

可:可以(立身处世)。

大车:牛拉的载货马车。

輗(ní):大车辕端与横木相接的关键部件。

小车:马拉的载人轻车。

軏(yuè):小车辕端与横木相接的关键部件。

行:行驶。

哉:疑问语气词。

【大意】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真不知道他如何能在社会上立足。就像牛拉的载货马车(大车)失去连接的关键部件輗(ní)、马拉的载人轻车小车失去连接的关键部件軏(yuè),这样的车怎么能够行驶?诚信之于人,正如这些零件之于车,是立身处世的根本。也是为政者取信于民的基础。"为政者在百姓面前应该信守承诺,不能朝令夕改,否则所有的规定都会成为废纸,不会产生任何作用。

【故事】诚信赢天下

春秋时期,鲁国之地,有一商人,名曰季平。一日,季平携家传玉佩,欲往临淄行商。行至半途,忽遇暴雨如注,遂觅得一破庙,入内避雨。庙中,己有一布衣书生,蜷缩于角落,怀中紧抱一木盒,宛如护宝。"先生亦来此避雨乎?"季平主动开口,言语间似有春风拂面。交谈中,方知书生名颜回,正欲赶赴曲阜,拜师求学。木盒之中,所盛乃束脩十条,乃颜回为敬师之礼。观颜回衣衫单薄,季平心善,解下披风,慷慨相赠。

三日后,季平于市集偶遇颜回。只见那年轻人,正被肉铺老板揪住衣领,如待宰羔羊:"汝言今日还钱,钱在何处?"颜回面红耳赤,仿若熟透之苹果:"家母突患重病,实难......""汝又以此为由!前日赊账时,汝非言今日必还?"季平见状,快步上前解围,替颜回付了钱款。颜回感激涕零,涕泪横流,仿若决堤之洪水:"恩公留个住处,三日内必当奉还!"季平本不在意此些许钱财,然见年轻人眼神真挚,宛若星辰闪烁,遂告知其客栈地址。

第三日傍晚,暴雨如注,倾盆而下。客栈伙计嘟囔着:“这种天气,那穷书生肯定不会来了。”话还没落音,门帘就像被狂风扯开一般,浑身湿透的颜回踉踉跄跄地走了进来。他从怀中掏出一个油纸包,那包裹得里三层外三层的铜钱,竟然没有沾上半点雨水,仿佛是被一层神秘的力量保护着。“先生,这是当日您代付的五十钱。”颜回的嘴唇冻得发紫,声音颤抖着,“家母说,人无信不立,哪怕是下刀子,我也一定要来。”季平听了,如遭雷击,心中大受震动。他想起自己原本打算用假玉欺骗客商的主意,顿时羞愧得无地自容,仿佛被千万只蚂蚁啃噬着。

次日交易时,季平犹如一道惊雷,突然摔碎玉佩,在客商惊愕的目光中,他坦白道:“此乃赝品,我不愿学那无輗之车。”客商闻言,不仅没有恼怒,反而对他肃然起敬,宛如见到了一座巍峨的高山,赞叹道:“君有軏在心,何愁商路不通?”当即与他签下长期契约。十年后,“季氏商行”的金字招牌如同一轮璀璨的太阳,闪耀在中原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每家分号大堂都高悬着一块木匾,左侧刻着輗軏图形,右侧写着:“信者,商之輗軏也”。每当新人问起,季平总会小心翼翼地取出当年颜回还钱用的油纸包,仿佛那是一件稀世珍宝,然后用低沉而富有磁性的声音,讲述那个暴雨之夜的故事,那故事如同一首激昂的乐章,在人们的心中回荡。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