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论语浅学 > 第2章 三桓擅权

第2章 三桓擅权

【原文】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注释】

三家:指鲁国权臣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均为鲁桓公后裔,故称"三桓")。

《雍》:《诗经·周颂》中的一篇,是周天子祭祀宗庙后撤去祭品时专用的乐歌。

彻:通"撤",指祭祀结束后撤去祭品的仪式。

相:助祭者;

辟公:诸侯。

天子穆穆:天子肃穆庄严的仪态。

奚:为何;

取:采用;

堂:庙堂。

【大意】

鲁国的三大夫家族在祭祀结束时,僭用天子规格的《雍》乐。孔子引用《雍》诗中的两句,原意是"诸侯来助祭,天子主祭时庄严肃穆",强调这是天子专属的仪式。这样的诗句怎么能适用于三家大夫的庙堂呢?

【故事】礼崩乐坏的一天

鲁国季孙氏的府邸张灯结彩,一片热闹景象。府中的庭院里,青铜编钟被敲响,发出清脆而洪亮的声音,回荡在整个府邸。乐工们身着华丽的服饰,高唱着《雍》的篇章:“助祭的是西方诸侯,主祭的天子肃穆庄严……”这庄严的歌声和钟声交织在一起,如同一曲庄严肃穆的交响乐,响彻在季孙氏府邸的上空。

这声音不仅在府邸内回荡,还传到了街市上,引得路人纷纷侧目。人们被这盛大的场面所吸引,驻足观看,对季孙氏的祭祖仪式充满了好奇和敬畏。

就在这时,孔子的弟子冉求恰巧路过此地。他听到这熟悉的《雍》乐声,不禁停下脚步,蹙眉倾听。冉求想起老师平日的教导:“礼,是维系天地的纲纪。”他心中暗自思忖,这《雍》乐本是天子祭祀宗庙时所用之乐,季孙氏作为鲁国的大夫,竟敢在自己的府邸中使用,这岂不是对礼制的僭越?

想到这里,冉求心中焦急,他匆匆赶回杏坛,见到孔子后,便迫不及待地问道:“夫子,季氏今日祭祀用《雍》乐,场面极尽隆重,为何您却说这是失礼呢?”

孔子缓缓地放下手中的竹简,心中的忧虑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他不禁长叹一声:“《雍》本是天子撤祭之乐,诗中‘天子穆穆’说得再明白不过了——唯有周王才能以这样的音乐来祭祀。季氏身为大夫,竟然敢行天子之礼,这简首就是大逆不道!这就好比一个平民,却要穿戴龙袍,这不是颠倒了尊卑贵贱吗?”

孔子站起身来,缓缓地走到窗前,凝视着窗外的世界。他的目光似乎穿越了时空的界限,看到了那曾经辉煌一时的礼乐制度,如今却如同朽坏的屋梁一般,摇摇欲坠,即将崩塌。

“想当年,周公制礼作乐,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君臣各安其位,各司其职。然而,如今的世道却变得如此混乱不堪,大夫们竟然敢僭越诸侯的礼仪,诸侯们也敢僭越天子的礼仪……这样下去,礼若崩坏,天下岂能不乱啊!”孔子的声音中充满了痛心和无奈。

就在这时,子路突然插嘴说道:“可是,季氏如今掌握着鲁国的实际权力,使用天子的乐仪应该也没什么大碍吧?”

孔子听到子路的话后,突然猛地转过身来,他的目光犹如火炬一般,首首地盯着子路,仿佛要穿透他的灵魂。

“权力怎么能够取代礼法呢?”孔子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一种不可置疑的威严,“天子失去了他的权威,诸侯们开始觊觎天子的地位,大夫们也开始擅自行使权力——这正是天下无道的开端啊!”

孔子的话音刚落,原本在庭院里欢快鸣叫的蝉儿们像是被他的话语震慑到了一样,突然停止了鸣叫。整个庭院里顿时变得异常安静,只剩下孔子那沉重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着。

“名不正则言不顺啊……”孔子缓缓地说道,语气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和无奈,“如果每个人都不遵守礼法,随意妄为,那么我们和那些没有道德约束的禽兽又有什么区别呢?”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