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注释】
君子:有德行修养的人。
无所争:不执着于世俗争斗。
必也射乎:若说有竞争,大概就像射箭比赛(古代六艺之一,礼仪性竞技)。
揖让:拱手行礼互相谦让
升:登上射台
下:比赛结束走下射台
饮:共饮庆功酒
其:这样的
争:竞争方式
也:表示判断
君子:具备君子品格
【大意】
真正的君子不会卷入无谓的争执,若有竞争,或许唯有射箭比赛而己。比赛时,需依循射礼,比赛双方行礼后相互谦让,方登射台。赛罢,一同走下射台,共饮庆功酒。此乃君子之竞争之道。身为君子,即便在必须展现能力竞争之场合,亦须恪守礼仪规范。如射箭之全程,皆依射礼而行,竞争前礼数周全,竞争中专注技艺,竞争后和睦相处。竞争之本质,不在于胜负,而在于借竞争完善人格,鄙夷无礼、不公正之竞争。真正的君子应胸怀宽广,不被琐事所缚,对自身具有强大的自控力。
【故事】君子赛事射礼
仲春时节,鲁国举行乡射礼,这是一项古老而庄重的仪式,旨在选拔优秀的射手,并展示国家的武力和文化。子路和冉有作为孔门弟子,身着玄端礼服,登上了射台。
阳光明媚,桑树枝叶繁茂,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朱漆的箭靶上,形成斑驳的光影。子路和冉有站在射台上,彼此对视一眼,然后同时后退三步,左手持弓,右手抚心,行揖礼。
子路的动作干脆利落,他挽起柘木硬弓,犀角扳指划过弓弦,发出清脆的响声。羽箭如同流星一般破空而出,首中鹄心,观礼的众人还来不及喝彩,就看到子路忽然侧身,用身体挡住了阳光。原来,冉有正要引弓,子路这一动作,显然是不想让阳光影响到冉有的射箭。
冉有微微一笑,他的动作优雅而从容,三矢连发,每一箭都准确无误地射中了鹄心。观礼的众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
待冉有射完三箭后,子路才继续开弓,他的每一箭都如同雷霆万钧,气势磅礴。最终,冉有以“贯革之力”稍胜一筹,赢得了这场比试。
然而,子路并没有丝毫的不满或嫉妒,他率先捧起酒爵,对冉有说道:“闻弦而知雅意,师兄射艺己得《采蘩》之韵。”冉有也微笑着举起酒爵,与子路对饮。在两人对饮的过程中,冉有将酒爵稍稍低于子路的杯沿,表示对他的尊重。青铜器皿相碰,发出清脆的响声,这声音在空气中回荡,仿佛也在为两人的友谊和谦逊喝彩。
观礼的孔子看到这一幕,微微颔首,表示对子路和冉有的赞赏。
在暮色渐浓的时分,弟子们围坐在孔子身旁,其中一个弟子好奇地问道:“夫子,今日射艺比试,胜负究竟有何意义呢?”
孔子微微一笑,轻抚着琴弦,悠扬的琴音在空气中回荡。他缓缓说道:“今日之胜者,得其诚也。”
弟子们面面相觑,不解其意。孔子解释道:“射之时,心无旁骛,专注于目标,此乃诚心之体现。胜者能在射箭时保持心境的纯净,不被外界干扰,这便是他所获得的胜利之道。”
接着,孔子话锋一转:“而今日之负者,得其让也。”
弟子们更是疑惑,孔子继续说道:“候射时,不争先机,而是谦逊礼让,此乃让道之表现。负者虽未射中目标,但他在等待的过程中展现出的谦逊和退让,同样是一种宝贵的品质。”
最后,孔子感慨地说:“这栝木箭矢穿透的何止是皮革,分明是修己安人的大道啊!”
弟子们若有所思,孔子的话语如醍醐灌顶,让他们对胜负的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