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论语浅学 > 第21章 喜惧父母

第21章 喜惧父母

【原文】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注释】

年:年龄、年岁。

不可不知:必须知道、应当牢记。

喜:欢喜、欣慰。

惧:忧惧、担忧。

【大意】

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因他们高寿而欢喜,一方面因他们衰老而忧惧。”强调子女要时刻牢记父母的年龄,体现对父母的关注和孝心。父母长寿是福气,子女应感到高兴。父母年迈意味着健康风险增加,子女需警惕“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故事】李山的喜与忧

在战国时期,齐国境内有一个名叫李山的农夫。他家境贫寒,生活十分艰苦,但他却有一颗孝顺的心,对父母的侍奉可谓是无微不至。

每年父母生日的时候,李山都会特别用心地准备一份礼物,尽管这份礼物可能并不贵重,但却充满了他对父母的敬爱之情。为了铭记父母的生日,他想出了一个特别的方法——在墙上刻下一道记号。

每当父母的生日到来,李山就会站在那面墙边,仔细地端详着那一道道记号。每一道记号都代表着一年,它们见证了父母的岁月流逝,也记录了李山对父母的深深眷恋。

这些记号不仅仅是简单的刻痕,更是李山对父母爱的表达。它们承载着他对父母的感恩和祝福,让他时刻牢记着父母的养育之恩。

随着时间的推移,墙上的记号越来越多,李山的父母也渐渐老去。然而,李山对父母的孝顺却从未改变。他依然会在每年父母生日时,用心地为他们庆祝,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这一年,李山的父亲迎来了他人生中的第七十个春秋。为了给父亲庆祝这个重要的日子,李山特意早早地起床,前往集市卖掉了自己辛苦砍来的柴禾,换得了一些银钱。

他怀揣着这些银钱,在集市上精挑细选,终于买到了一块肥瘦相间的好肉。这块肉在阳光下闪烁着的光泽,仿佛在诉说着它的美味。李山满心欢喜地将肉带回家,准备为父亲做一顿丰盛的寿宴。

寿宴上,李山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其乐融融。父亲看着满桌的佳肴,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感慨地说道:“我这把老骨头,竟然活到了古稀之年,真是不容易啊!”李山连忙起身,为父亲斟满一杯酒,恭敬地说道:“父亲,您能如此长寿,这是天大的福气啊!儿子心里欢喜得很!”说罢,他一饮而尽,以表达对父亲的祝福和敬意。

然而,当夜幕降临,万籁俱寂的时候,李山却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他的思绪如同脱缰的野马,在脑海中肆意奔腾。他盯着墙上那一道道深深浅浅的刻痕,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酸楚。

这些刻痕,记录着他成长的岁月,也见证了父母的衰老。父亲己经七十岁了,母亲也六十八了,他们还能陪自己多少年呢?想到这里,李山的眼眶渐渐了。

第二天清晨,天还未亮,李山便悄悄地起床了。他挑起水桶,踏上了前往水井的路。一路上,他脚步轻快,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推动着他。到了水井边,他熟练地汲起水,然后挑着沉甸甸的水桶往家里走去。

回到家后,他稍作休息,便又拿起斧头,前往山林砍柴。山林中,鸟儿欢快地歌唱,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李山在这片宁静的山林中,尽情地挥洒着汗水,只为了能多砍一些柴,多卖一些钱,给父母买些好吃的。

不仅如此,李山还时常去请教村里的大夫,询问如何照顾年迈的父母。大夫告诉他,老人畏寒,需要注意保暖。于是,李山便连夜编织草席,将父母的床榻铺满,让他们在寒冷的夜晚也能感受到温暖。

邻居们看到李山如此辛苦,都纷纷劝他:“你何必这样呢?父母年纪大了,身体总会有些小毛病,你这样拼命干活,自己也会累垮的。”李山听了,只是微微一笑,说道:“我知道父母的年纪,他们能长寿是我的福气,我高兴还来不及呢。但我也害怕他们的身体会越来越差,所以我要趁现在多尽一些孝心,多陪陪他们,让他们开心。如果现在不尽孝,难道要等将来对着黄土后悔吗?”

李山的孝行,渐渐地传遍了整个乡里。人们都对他赞不绝口,称他是一个真正的孝子。孔子听闻了李山的事迹后,也不禁颔首称赞:“孝子之事亲也,乐其心,不违其志,李山可谓知‘喜惧’矣。”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