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论语浅学 > 第2章 明哲保身

第2章 明哲保身

【原文】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注释】

子谓南容:孔子评价南容。

谓:评论、谈论。

南容:孔子弟子,姓南宫,名适(kuò),字子容。

邦有道:国家政治清明、社会有序时。

不废:不会被埋没,能得到任用。

邦无道:国家政治黑暗、社会混乱时。

免于刑戮:能够避免遭受刑罚和杀戮。

其兄之子:孔子的哥哥(孟皮)的女儿 。

妻之:嫁给他为妻 。“ 妻”作为动词,嫁女的意思。

以其兄之子妻之:把哥哥(孟皮)的女儿嫁给了他。

【大意】

孔子评价南容说:"国家政治清明时,他不会不被任用;国家政治黑暗时,他也能避免遭受刑罚和杀戮。"于是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这段话所阐述的核心思想是在逆境中要懂得自我保护,避免无谓牺牲;真正的智慧是能根据环境变化调整处世方式;既能顺势而为,又能保全自身,体现了儒家中庸的处世哲学。

【故事】进退有度的蘧伯玉

在春秋时期,卫国的大夫蘧伯玉堪称是这一智慧的杰出代表。当时卫灵公在位,国家局势相对稳定,蘧伯玉因其德才兼备而备受重用。他积极推行仁政,关心百姓疾苦,致力于国家的繁荣昌盛。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卫灵公逐渐变得昏庸无道。他沉迷于享乐,不理朝政,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面对这种情况,蘧伯玉并没有选择继续阿谀奉承,而是明智地“卷而怀之”,选择低调退隐。

他深知在这样的环境下,继续强谏可能不仅无法改变局势,反而会给自己招来灾祸。因此,他选择了明哲保身,既不与昏君同流合污,也不强行劝谏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蘧伯玉的这种做法,既体现了他的智慧,也展现了他的品德。他在政治风云变幻中,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不为权力所诱惑,不为困境所屈服。这种处世之道,不仅使他在乱世中得以保全自己,更为后人树立了一个值得学习的典范。

孔子对南容的欣赏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他对南容智慧的深刻洞察。南容所展现出类似于蘧伯玉的智慧,既包含了积极进取、有所作为的一面,又体现了审时度势、保全自身的一面。这种独特的处世态度,使得孔子对他充满信心,放心地将侄女托付给他。

“达则兼济天下”,意味着当一个人处于顺境、拥有足够的能力和资源时,他应该积极地去帮助他人、为社会做出贡献。南容无疑具备这样的品质,他在合适的时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周围的人带来福祉。

然而,“穷则独善其身”同样重要。当面临困境或无法施展抱负时,懂得保全自己、不随波逐流也是一种智慧。南容明白在不同的环境下如何保护自己和家人,确保他们的安全与幸福。

这种“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态度,让孔子相信无论南容处于何种境遇,他都能够妥善处理各种情况,保障家庭的稳定和安宁。孔子将侄女托付给南容,正是基于对他这种全面智慧的认可和信任。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