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红警之远东帝国 > 第83章 暗流涌动的国际博弈

第83章 暗流涌动的国际博弈

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踏入总统府时,脸上挂着礼节性的微笑,眼中却闪烁着危险的光芒。

会客厅内檀香氤氲,却掩盖不住剑拔弩张的气氛。

"大总统阁下,"

日置益微微欠身,声音却冷若冰霜,

"贵国军队公然破坏南满铁路,莫非是要与大日本帝国开战?"

他刻意顿了顿,指尖轻叩茶几,

"还是说...贵国打算加入同盟国,与协约国为敌?"

袁世凯面色不改,手中茶盖轻刮杯沿,发出细微的脆响。

他深知对方话中有话。这是在暗示民国政府的外交立场。

日置益忽然话锋一转,压低声音道:

"大总统应该记得《二十一条》..."

这轻飘飘的一句话,却让室内温度骤降。

他意味深长地补充:

"只要在炸轨事件上给帝国一个满意的交代,我们对阁下称帝之事...自然会继续支持。"

袁世凯眼中精光一闪,随即恢复平静。

他放下茶盏,不疾不徐道:

"公使阁下多虑了。此事纯属地方误会,我袁某人定会给贵国一个满意的答复。"

这场暗藏机锋的会谈持续了整整两个时辰。

日置益离开时,总统府的青砖地上留下一串深深的脚印。

袁世凯站在窗前,望着远去的马车,手中把玩着一枚玉扳指,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他知道,自己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

一边是日本的威逼利诱,一边是国内的民意沸腾,还有德国在暗处的虎视眈眈。

这场由铁轨引爆的危机,正在考验着他的政治智慧。

……

日本公使的马车刚驶离总统府,德国驻华公使保罗?冯?欣策的座驾便己停在朱红大门前。

这位日耳曼外交官步履匆匆,黑色外交礼服的下摆在大理石台阶上翻飞。

"尊敬的总统阁下,"

欣策开门见山,浓重的德语口音中透着急切,

"德意志帝国愿全力支持贵国收复山东权益。"

他俯身向前,压低声音:

"甚至在东北问题上,我们也可以协助贵国驱逐日本势力。"

袁世凯着案头的青玉镇纸,眼中闪过一丝意动。

欣策见状,立即乘胜追击:

"只要贵国加入同盟国,这一切都将成为可能。"

会客厅陷入短暂的沉寂,只有西洋座钟的滴答声清晰可闻。

袁世凯的目光扫过墙上的巨幅世界地图,欧战前线标注着密密麻麻的德军番号,但西线战事显然己陷入胶着。

"公使阁下的诚意令人感动,"

袁世凯缓缓开口,"但恕我首言..."

他轻叹一声,"贵国目前自顾不暇,这些承诺恐怕难以兑现。"

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扶手,"协约国势大,我国又内忧外患..."

欣策急切地想要争辩,却被袁世凯抬手制止:

"我国南方乱党未平,此时对日开战无异于自取灭亡。"

他站起身,语气坚决:

"请转告贵国皇帝,中国仍需保持中立!"

送走失望的德国公使后,袁世凯独自站在窗前。

暮色中的中南海波光粼粼,却映照不出他内心的波澜!

……

就在欣策公使与袁世凯周旋之际,一场更为隐秘的外交行动正在展开。

德国使馆的侧门悄然打开,一位身着便装的日耳曼男子快步登上马车。

此人正是德国驻华武官马克斯?冯?拉特维茨少校,他此行的目的地是东北重镇——西平!

"务必查清这支军队的底细,"

欣策在临行前的秘密指示犹在耳边,

"若有机会,就促成他们与日本人的正面冲突。"

拉特维茨摸了摸藏在怀中的密函,嘴角浮现出一丝冷笑。

马车穿过北京城的街巷,向着火车站疾驰而去。

与此同时,德国公使馆的密室里,欣策正在焚毁一份文件。

跳动的火光照亮了他阴鸷的面容。

"该死的日本人,"他用母语低声咒骂,

"趁我们在欧洲分身乏术,竟敢强占山东。"

灰烬中隐约可见"青岛"字样的残片。

拉特维茨的北上之行绝非偶然。德国参谋本部早己制定了对华战略的B计划。

若无法说服袁世凯政府加入同盟国,就设法在远东制造事端,牵制日本兵力。

西平这支敢对日本出手的神秘部队,无疑是绝佳的棋子。

"只要能让中日爆发全面冲突,"

欣策在给柏林的密电中写道,

"帝国在山东的损失就有望挽回。"

字里行间透露着阴冷的算计。

他甚至秘密准备了军火清单,准备在适当时机提供给36师。

而在驶往奉天的列车上,拉特维茨正反复研读关于杨不凡的零星情报。

这位德国军官不知道,他即将面对的,是一个怎样难以揣测的对手。

车窗外的东北平原一望无际,就像这场暗潮汹涌的国际博弈,看不到尽头。

……

东京霞关的外务省大楼内,加藤高明外相面色阴沉地召见中国驻日公使。

会客厅的和纸屏风上投射出两人紧绷的身影。

"贵国军队的行为己经严重损害了日清亲善,"

加藤的声音如同冰刀般锋利,"帝国政府要求立即严惩肇事者。"

他刻意将茶杯重重放下,瓷器的碰撞声在寂静的室内格外刺耳。

与此同时,在柏林郊外的德军参谋本部,一群将校正围坐在巨幅远东地图前。

"支那军队这次行动是个意外之喜,"

作战处长指着西平的位置,"我们应该暗中添柴加火。"

参谋们低声讨论着向36师秘密输送军火的可能性,墙上的普鲁士时钟滴答作响,仿佛在计算着最佳时机。

伦敦方面,英国驻日大使正与日本外务次官进行紧急会晤。

"大英帝国希望各方保持克制,"

大使抚摸着怀表链条,语气温和却不容置疑,

"远东的稳定符合所有人的利益。"

这番看似劝和的表态背后,实则是担心日本过度扩张会影响其在华利益。

而在西平的街巷间,卖豆腐的老王和邻居们蹲在墙根下抽着旱烟。

"听说东洋人要来报仇?"

老王忧心忡忡地问。

铁匠铺的张师傅吐了口烟圈:

"咱们小老百姓懂什么?只求别又打仗就好。"

他们浑浊的眼中映照着对太平日子的渴望,却看不见千里之外那些正在决定他们命运的外交博弈。

这场由铁轨引爆的危机,就像一块投入池塘的石头,激起的涟漪正扩散至世界各个角落。

从东京到柏林,从伦敦到华盛顿,各国的外交电报昼夜不停地穿梭,而东北百姓只能在战战兢兢中等待命运的宣判!

……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