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役们身着簇新的皂衣,腰系鲜艳的红绸,那红绸上的透顶红玲随着他们一路小跑,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好似在欢快地宣扬着喜报。
听闻曹轩再度中举的消息,秦韵强忍着内心的激动,那原本就明媚的双眸此刻愈发闪耀着光芒。
“萍儿!快去打赏。”
秦韵声音清脆,带着难以抑制的喜悦,朝着门口身姿挺拔的萍儿吩咐了一声。
“是,夫人。” 萍儿脆生生地应了一道。
站在门外的她,身姿轻盈,如一只敏捷的小鹿般,脚步匆匆地朝着衙役们奔去。
樊祈站在窗前,身姿修长,一袭长袍随风微动。
他静静地望着楼下打赏的身影,目光深邃,意味深长地说道:“曹夫人放心,那日我既然出面,便表明了立场。”
此时,窗外的喧闹声愈发响亮,新科进士们的欢声笑语、百姓们的高声喝彩交织在一起,好似一首激昂的欢庆乐章,久久回荡在街巷之中。
然而,秦韵在听到樊祈的提点之后,心思却早己飘远。科举,素为天下士子命运的关键转折点,放榜之时,向来备受万众瞩目。
康平二十九年,放榜之日却如同被神秘力量拖延,迟迟不至。府衙门外,聚集的学子们交头接耳,多有非议。
众人皆对其中缘由议论纷纷,各种猜测层出不穷。?殊不知,一切的起因,皆源自那阅卷书房内一场激烈的争论。
书房中,烛火摇曳,数位主考官围坐在长桌旁,正对着一份试卷争得面红耳赤。
这份试卷的主人,正是曹轩。
回溯至康平十五年,曹轩高中举人,彼时的他才情出众,在一众考生中宛如一颗璀璨的星辰,崭露头角。
然而,高中之后,曹轩却做出了一个令人大惑不解的决定 —— 他选择外出游历,对朝堂抛来的任职橄榄枝视而不见。
自此便在科举的舞台上,沉寂了数年之久,首至此次再度踏入二次科考的考场。
“这曹轩,实在让人捉摸不透。”
一位主考官无奈地叹了口气,缓缓摆了摆手,将手中的答题卷轻轻放在了一侧,脸上满是困惑的神情。
另一位主考官见状,伸手拿起试卷,细细看了起来。看着看着,他的脸色愈发难看,满脸的愤怒清晰可见。
“啪!~”
一声闷响,主考官顺势将曹轩的试卷重重地拍在桌上,怒声道:“真是可恶。当年他高中二甲第八名,才情尽显,如今再次应试,名次却下滑至三甲末数,这科举成绩怎会如此悬殊?”
考官的声音在书房内回荡,带着浓浓的不解与愤懑。
宰相丁昴坐在主位,身姿端正,面容冷峻。他眉头紧锁,那两道浓眉好似两座巍峨的山峰,紧紧地拧在一起,眼中闪过一丝厌恶。
他的这份厌恶,并非单纯因为曹轩名次下滑,而是打从心底里对曹轩榜上有名这件事就感到不悦。
眼见木己成舟,似乎没有转圜的余地,丁昴心下一定,冷冷地发难道:“且不说曹轩此次排名多少,但以此子之前的举措,分明是轻视科举,藐视朝廷。”
“丁相以为如何?” 一人面露几分不解之色,小心翼翼地试探性问道。
“此子所为实乃与朝廷作对,全然不顾及朝廷颜面。依本相看,应立刻剥夺他的举人功名,以儆效尤。” 丁昴语气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丁昴话音刚落,书房内顿时陷入一片死寂,众人皆被他的威严所震慑,大气都不敢出。
礼部侍郎林文见状,无奈地站起身来,双手抱拳,朝着丁昴行了一礼,试图说和。
“丁相!此事切不可仓促定夺。曹轩当年能高中,足见其才学根基深厚。如今二次科考再次中举,虽说名次不佳,但也是大宋开国以来,少有的妙事......”
林文说道此处,语气微微一顿,话锋一转,再道:“倘此次剥夺了曹轩的功名,实在有失公允,也会令天下士子寒心。”
丁昴脸色瞬间一沉,那原本冷峻的面容此刻愈发阴沉,目光如锋利的刀刃般射向林文。
“林侍郎!你如此为曹轩开脱,莫不是与他有什么特殊交情?”丁昴的 声音中带着浓浓的质疑与不满。
“丁相这是何意?下官不明白。”
林文神色庄重,毫不畏惧丁昴的威严,挺首了脊梁,沉声再道:“丁相!科举选士,下官一心只为朝堂选拔人才,绝无半分私情。然,曹轩之才,众人有目共睹。若就此剥夺他的功名,日后传了出去,恐遭世人诟病,有损朝廷声誉。”
两人你来我往,互不相让,争论声在书房内不断回荡,气氛愈发紧张,仿佛空气都要被点燃。
一旁坐着的其他官员,此刻也是如坐针毡,脸上满是局促与不安。
众考官面面相觑,有的暗自思忖丁昴所言在理,科举规矩不可轻易破坏,那可是维系朝廷选拔人才的根本。
有的则在心底赞同林文的观点,认为不应错失一个可能的人才,毕竟人才难得,科举的初衷本就是广纳贤才。
僵持不下之际,吏部的老考官缓缓开口,出了一个在众人看来显得不太灵光的馊主意。
“二位大人,依老夫之见,我们不如听听曹轩的解释如何?”老考官的声音苍老,带着几分小心翼翼。
“放肆!~”
两人斥责之声先后传出,惹得在场其他监考官员面面相觑,皆是略显自愧地低下了头,书房内的气氛愈发尴尬。
眼见现场又一次陷入了沉寂,一人小声提点道:“诸位大人!放榜时间己经晚了一个时辰了。”
说话之人虽说声音略小,但却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泛起了层层涟漪。
林文瞥了一眼丁昴,整了整衣衫,正了正声道:“官家己经钦点一甲,这曹轩并未从名单剔除,想来官家也是有思量的。”
林文此话一出,众人皆是心中一动,毕竟官家的决策代表着朝廷的最终态度。
面对林文的提点以及搬出了官家,丁昴纵使心中有千般不愿,也无法再强行坚持革除曹轩功名。
他咬了咬牙,极不情愿地 摆了摆手道:“罢了,既然如此,便暂且保留他的功名。但此子心性还需磨练,诸位大人日后多费些心吧。”
林文饶有兴致地点了点头,看向门口候着的衙役,朗声道:“放榜吧!”
“是!~” 两名衙役齐声应道。
林文此次力保曹轩,赢得了众人赞许的目光。也因为此次科举与丁昴对立,为日后的贬官流放埋下了祸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