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获批的好消息就像一阵春风,吹得整个村子都热闹了起来,大家都知道陈宇的加工厂马上要进入实质性的建设阶段了,而招工这件事,更是成了村民们热议的话题。
陈宇一大早就来到了村里的大槐树下,这里向来是大家聚在一起唠家常、商量事儿的地方。他清了清嗓子,大声说道:“各位叔伯婶子,兄弟姐妹们,咱村的加工厂马上就要招工啦,大家要是有意向,都可以来报名啊。”
话音刚落,人群里就炸开了锅。刘婶第一个站出来问:“陈宇啊,你这厂里都招些啥样的工呀?咱这些没文化的妇女能干不?”
陈宇笑着回答:“刘婶,当然能啊。厂里有不少岗位适合妇女同志呢,像产品包装、分拣这些活,不需要太高的文化,只要手勤眼快就行。”
这时,年轻力壮的赵大力也挤了过来,“陈宇哥,我有力气,能吃苦,你那厂里有没有重活累活,我都能干。”
陈宇拍了拍他的肩膀,“大力,有你这份干劲儿就好。像搬运原料、成品这些活,正需要像你这样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呢。不过咱厂里可不只靠力气,还得学技术,你愿意学不?”
赵大力把头一扬,“陈宇哥,只要能挣钱,学啥我都愿意,你就瞧好吧。”
陈宇又详细地介绍了厂里各个岗位的要求和大致的工作内容,然后在村部设立了一个招工报名点。
负责登记报名信息的是村里的老文书李大爷,他为人严谨,做事一丝不苟。看着前来报名的村民们,李大爷一边登记一边念叨着:“这可是咱村的大好事呀,大家以后都能在家门口挣钱了。”
来报名的人络绎不绝,有年轻的后生,也有上了岁数但经验丰富的长辈。陈宇在一旁认真地看着,心里满是对未来工厂热闹景象的期待。
报名结束后,陈宇开始着手筛选合适的人选。他请来了镇上工厂的一位老厂长王厂长帮忙把关。王厂长在工厂管理方面有着几十年的经验,眼光很是独到。
王厂长看着一摞摞的报名资料,对陈宇说:“小陈啊,招工可不能只看力气和热情,还得看看这人是不是踏实、有没有责任心。这关乎着工厂以后能不能顺利运转呢。”
陈宇点头称是,“王厂长,您说得对,所以才请您来给我掌掌眼呀。您经验丰富,您觉得哪些人合适,我都听您的。”
两人一边看着资料,一边讨论着。王厂长指着一份资料说:“这个叫张福的,以前在别的地方干过类似的活,有经验,而且从他之前的工作评价来看,干活挺认真的,这个人可以考虑。”
陈宇仔细看了看,“嗯,确实不错。还有这个叫李梅的大姐,虽然没在工厂干过,但她在村里就是出了名的细心,包装分拣的活交给她,肯定让人放心。”
经过一番筛选,第一批工人算是定了下来。陈宇把大家召集到了一起,准备开个动员会。
在临时搭建的简易棚子里,工人们坐得满满当当。陈宇站在前面,神情严肃又充满激情地说:“各位叔伯兄弟姐妹们,大家能来咱们这个加工厂,那就是缘分,也是对我的信任。咱这厂虽然刚开始建,但我有信心把它办好,让大家都能挣到钱。不过刚开始的时候,肯定会辛苦些,大家要跟着师傅们好好学习技术,遵守厂里的规章制度。只要咱们齐心协力,以后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下面的工人纷纷响应,“陈宇老板,你就放心吧,我们肯定好好干。”
动员会结束后,就是正式的建厂工作了。一边是建筑工人在加紧建设厂房,另一边陈宇带着新招来的工人开始熟悉场地,规划各个车间的布局。
负责厂房建设的是包工头孙师傅,他嗓门大,干活也麻利。这天,孙师傅找到陈宇,着急地说:“陈老板,这工程进度有点受影响啊,最近建材供应不太稳定,有些材料老是缺货,这可咋办?”
陈宇皱了皱眉头,“孙师傅,您别急。我这就去联系供应商,看看能不能尽快把材料补齐。咱们可不能耽误了工期呀。”
陈宇赶忙跑去打电话联系建材供应商,好说歹说,总算协调好了,保证材料能按时供应。
而在车间这边,技术师傅正在给工人们讲解设备的操作知识。年轻的工人小王听得很认真,不时还举手提问:“师傅,这机器上的这个按钮是干啥用的呀?看着挺复杂的呢。”
师傅耐心地解答:“这按钮啊,是控制加工速度的,不同的产品需要不同的速度,操作的时候可得小心着点儿,按错了可就影响产品质量了。”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厂房的轮廓渐渐清晰起来,车间里也开始摆放起了一台台崭新的设备。看着这一切,陈宇心里满是感慨。
林晓来到厂里,看着忙碌的陈宇和逐渐成形的工厂,眼中满是钦佩,“柱子哥,你看这工厂在你的努力下,越来越像样了。真不敢想象,当初只是一个想法,现在都快变成现实了。”
陈宇握住林晓的手,笑着说:“晓儿,这可少不了大家的帮忙。我相信,只要咱们继续加油,这工厂肯定能红红火火地开起来,让咱村的日子都跟着好起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