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嘴里糕点都顺下去后,她舒服的发出一声喟叹,放下青花茶杯:“爹要调回京城了,大哥也官复原职了。怎么样,算不算好消息?”
说完她唇角上扬凝着宋今棠迤逦玉白面容。
就见她墨瞳震了震,唇微张。
愣神间端起的茶杯“啪嗒”一声坠在矮几上,茶水立马洒了一桌。
宋今月吓了一跳,忙把杯子扶正:“棠姐姐,虽说这是好消息,可你也没必要这么吃惊吧?”
蝉衣赶紧拿了抹布来将桌子擦干净,边擦边讪笑着给宋今棠找补:“二姑娘,主要是这件事太意外了,我家姑娘这是高兴过度了。”
“说的也是。”宋今月若有所思点点头:“这对咱们家来说确实是天大的高兴事,也不怪棠姐姐失态。”
她托着下巴,自言自语道:“虽说陵州是不错,可到底比不上京城繁华,好吃的也没京城多,我还是更喜欢京城。”
她看向宋今棠,笑容满面:“棠姐姐,你两年前去京城都没待多长时间,许多好玩的、好吃的你都没尝试过,这次咱们回去了,我一定带你把京城玩个够,所有好吃的都吃个够!”
她越说越兴奋,完全没注意到宋今棠一脸的心不在焉,眉眼间皆是忧色。
叔父能调回京,堂兄官复原职,她该高兴的。
可她实在高兴不起来。
因为这意味着回京后,她随时都有可能会遇到温鹤卿。
圣命难违,叔父他们一家必然是要去京城的。
以他们对她好的程度,绝不可能放任她留在陵州。
怎么办?
难道她真没有选择的余地了吗?
攥紧手,她深思熟虑了片刻,决定和苏若她们先商量商量对策。
晚间用晚饭时,宋今棠主动提起宋今月白日说的事。
宋鸿渊和沈氏面上是难掩的开心。
“阿棠啊,叔父一生致力于做个为国为民的好官,只有官做的越大,才能为百姓做更多的实事。”
“陵州州府一职虽说是不大不小的官了,可到底只能惠及这一方百姓,叔父志在天下百姓,唯有京城才能一展抱负。”
“还有你堂兄,他还如此年轻,不可能一辈子待在陵州当一个闲散之人。”
“宋家的基业,还需要靠他撑下去,所以我们希望,你能理解。”
宋鸿渊和沈氏知道宋今棠自小是在陵州长大的,这里有她所有的回忆,她自是舍不得离开。
但大是大非面前,他们希望她能明白他们的苦心。
宋今棠提之前就做好了心理准备。
面对叔父的一番说辞,她微抿了下唇,表达自己想留在陵州的意愿。
宋鸿渊和沈氏当即反对。
沈氏拉过她的手,叹了口气:“你这孩子,我们一家西口回京城,把你一个人丢在这像什么话?”
“不知道的还以为我和你叔父虐待你,传出去你让我们这一家老小脸面往哪儿搁?这事绝对不成!”
沈氏是首爽性子,向来有什么就说什么。
这一点倒与宋今棠母亲如出一辙。
因而两人关系与亲母女没什么区别。
这也是为什么她当着宋今棠的面说话如此首率的原因。
宋鸿渊放下筷子搭腔:“你叔母说的不错,你爹娘就你这一个女儿,你一个孤女留在这儿要有什么好歹,我这个做叔父的如何对九泉之下的他们交代?”
宋今寒抬眸看来:“棠妹妹,你在这无依无靠,要是遇上什么事都无人做主,就听爹娘的,随我们一起走吧。”
宋今月看大家都在劝,也放下了手中香喷喷鸡腿:“棠姐姐,你要是不去京城,我一个人多无趣,我才不想和唐灵萱她们那群心眼子多的贵女玩,你就当行行好,去京城陪我好不好?”
看到叔父一家西口都注视着她,宋今棠知道自己不想去京城的想法落空了。
眼波流转,她深吸一口气做了决定:“好吧,我听叔父叔母的。”
宋鸿渊几人顿时喜笑颜开,纷纷为她夹菜:“来,都是你爱吃的,多吃点。”
“棠姐姐,这个鸡腿也给你。”
“还有这个……”
看着碗里满满当当的,宋今棠一时心情莫名。
吃完饭回到自个院子,她摸了摸有些撑的肚子,一脸无奈的对跟在身后的苏若两人道:“苏若、蝉衣,我就知道叔父他们不准我留在陵州,现在怎么办?”
苏若给她倒了杯水递上:“宋大人和夫人意己决,便是说破了口舌估计也没法说服他们改变主意,姑娘不妨就顺从他们的意,去京城吧。”
宋今棠接过水,不可置信的看她:“怎么连你也……”
苏若知道她想说什么,接着道:“姑娘,你是女子,就算去了京城也是待在后宅,温三公子是朝廷命官,每日忙着上朝、处理公务,你们基本上不会有什么交集。”
“你平日不大出门,就算要出门帷帽都是随时戴上,便是与温三公子撞上,想来他也认不出你,你无须过于担忧。”
她这话倒是说的没错,但宋今棠仍旧不大放心,想了想道:“你回头照我脸尺寸做一张人皮面具,回京后要是出门我就戴上,以防万一。”
苏若觉得这法子不错,点头应下:“是,姑娘。”
……
阔别两年,宋家人又要回到京城了。
这一消息很快在京中炸开了锅。
要知道被贬官外放的很少有能重返京城还官复原职的。
然,这两样都被宋鸿渊父子占了。
外界对此议论纷纷,都好奇这父子俩是走了什么好运。
随着宋家人到京,这一问题才有了答案。
原是宋鸿渊在陵州政绩突出被圣上注意到。
加上宋家属于清流一派,不参与朝堂之争。
宋今寒又是难得的青年才俊,太子不想这样的人才埋没。
就联合清流一派官员上书请求将宋鸿渊调回京城,恢复宋今寒官职。
当今圣上年迈,有意为太子将来继位铺路。
宋家父子这样的清流官员正是最适合的辅佐人选,因此同意了他们的请求。
宋家人抵达京城后住进了原有府邸,当日便有宫中太监来传旨。
让宋家人意外的是,竟还有一旨赐婚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