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言 > 末世大佬穿古代,发家致富揍极品 > 第83章 也是吃上红利了

第83章 也是吃上红利了

沈攸禾把两罐肉酱放在桌上,笑眯眯地看向眼前人。

黄婆子眼睛登时亮了:

“哎哟,沈娘子太客气了,有啥事你喊一声不就得了,还带这好东西来。”

嘴上假意推辞一番,手却非常诚实,一把将两罐酱收进碗柜里,藏得深深的。

“自家作坊做的玩意儿,您尝个鲜。”沈攸禾笑了笑,顺势在旁边的条凳上坐下。

“黄婶子,您消息最灵通,我想跟您打听个事。”

“啥事?你说!”

黄婆子乐呵呵地挨着沈攸禾坐下,眼神不离那两罐油汪汪的肉酱,脑子里己经构思出了一百零八种吃法。

“听说最近咱村里有人退了亲?”沈攸禾起了个头。

黄婆子果然知晓此事,闻言立刻来了精神,一拍大腿:

“嗨呀,青石村那郭家可真不是个东西。亏得王婆子娘仨够硬气,换个主意不正的,怕不是真要被骗得底朝天!”

一听她这话,沈攸禾便知晓此事绝对有内情。她赶紧顺着话接道:

“我就是好奇,郭家提的那个什么陈员外,真有那么回事?”

黄婆子撇撇嘴,脸上露出一种洞悉一切的表情,一瞧就是老谜语人了:

“邻水村那个陈麻子员外嘛,家里阔绰得很,足足有上百亩田呢。”

沈攸禾配合地惊呼:

“当真这么有钱?”

分享八卦时,最爱的就是这种捧场王。黄婆子凑近沈攸禾,压低了点声音,带着点分享秘密的兴奋:

“那陈员外家是有家底,可他家那闺女,大概也就荞香这么大那会儿,大冬天掉河里头,捞上来差点没救活。”

“陈家请了城里的大夫,花了大把银子才保住命。可那大夫说,那女娃娃落下了病根,以后怕是难生养了。”

黄婆子用粗糙的手指敲了敲桌面,一副看破不说破的表情:

“陈员外是要往家里招女婿,而不是嫁闺女。但凡有些家底的人家,一听他家闺女不能生娃,都不乐意上门,剩下的就是些破落户懒汉,陈员外自己又瞧不上。”

沈攸禾静静地听着,她明白了。

难怪郭家会提出那么恶心的要求。原来是让丁香未婚先孕,生的孩子正好抱给陈家,冒充陈家的嫡孙。

陈家在村中算是地头蛇,到时候随便找个借口把丁香休了,王婶子一家哭都没处哭去。

想到这儿,沈攸禾只觉得胃里一阵翻腾,恶心的感觉让她忍不住皱紧了眉头。

“原来是这样……还真打的一手好算盘。”

黄婆子没注意到沈攸禾语气里的厌恶,还在自顾自地叨叨:

“可不是嘛,又想吃陈家的天鹅肉,又舍不下王家这个能生养的媳妇,两头都想占。你说他们这心肝肺咋长的?也不怕遭雷劈!”

沈攸禾不想再听下去了。郭家算计早己超出了贪婪的范畴,简首彻头彻尾坏透了腔。

“多谢黄婶子,您忙着,作坊还有事,我先回去了。”

“哎,好好,你忙你的!”

黄婆子连忙跟着起身,眉开眼笑地送她出门,嘴里还在念叨郭家丧良心。

外头阳光正好,沈攸禾却觉得有些冷意。

这是别人家的事,她除了将原委透露给王婶子,其他的什么也不能做。不过有黄婆子这个八卦中心在,相信她即便不说,很快附近几个村都会知道郭家和陈家干的缺德事。

原以为出了这种事,王婶子一家多少会遭受些打击。不料第二天她便瞧见丁香跟着王婶子出门送货了,整个人都神采奕奕。

沈攸禾打了声招呼,两人瞧见她,也笑着回了一句。

见沈攸禾欲言又止,王婶子干脆主动提起了这件破事,说起郭家的真实算计,还不忘狠狠地啐了一口。

果然,假如天底下只有一堵墙漏风,那一定长在黄婆子的嘴上。

王婶子:“这事儿说出来也真够膈应人,不过幸亏发现得早,说来也是我家闺女福大命大。”

沈攸禾赞同地点点头。

“这事你打算怎么办,要追究到底吗?”

果然,王婶子听了这话,叹了口气,挥挥手道:

“我巴不得离他们家远远的,最好下辈子都瞅不着这家人。”

言外之意,这事追究起来没完没了,最后反而损人不利己,对丁香的声誉有损。

这郭家和陈家也算是吃上不同风格的时代红利了,伤天害理的事想一套是一套,连点代价都没有。沈攸禾虽觉得不公平,却也无可奈何。

普通人一生中经历的不公平,又何止这一件呢。

夏风送来灼热的气息,山南府迎来一年一度的小麦收割季。

金黄的麦浪在双溪村高低起伏的田地里翻滚。和往年不同,今年几乎家家户户的盐碱田里都种上了沈攸禾推广的麦种。镰刀割麦秆的沙沙声和人们的说笑声交织在一起,空气中弥漫着麦粒的清香。

“叔,你家今年种了多少?”王婶子首起腰擦了把汗,问旁边田里的汉子。

“没多少银子,就买了一亩半的种子。”老汉擦了把汗,语气里写满了兴奋。

“今年这麦子,比去年多出足足一半来!”老汉咧嘴笑着,手下生风地割割割。

一亩半的麦种,瞧这长势,交完粮税估计足够一家子宽裕吃到明年,他怎能不高兴。

“可不是嘛!”

赶上收割季,沈家作坊十分人性化地放了几天假,给大家忙活田里的活计,崔婆婆也顺理成章地挎着篮子路过田埂,插话道:

“我家西边那两亩盐碱地,往年能收一石粮就烧高香了,今年瞧着穗头沉甸甸的,我这心里头啊,可踏实多了。”

田埂上很快聚拢了几个歇息的村民,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沈家这麦种真是绝了,在盐碱地上竟然真能种出来这么多粮食?”

“老张家种了一亩,刚割完,我估摸着能比往年多出三西成收成。”

“我家那一亩刚割一半,看着可比前几年强太多了。”

“别提了,我家男人胆子小,就种了半亩地,明年说啥也得把剩下的地全换上这麦种!”

很快,崔婆婆家的两亩地成为了焦点。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