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苗书也正在召集文武商讨计策。
历史上,崇祯皇帝是乱打牌,把自已手里的王炸全都一股脑的扔掉了,最后手里捏了一把三,输个净光。以至于有人认为,魏忠贤若是还活着,国事绝至于这般。
玩了十七年,最后瞬间崩盘。
李自成则是不懂政治和谋略,只懂军事。手里的握的牌,他根本意识不到那是自已的牌,也不知该如何利用。比如,在“太子”身上怎么做文章,李自成在一片石战败后,轻飘飘把崇祯的三个儿子在乱军中抛弃了,展现了农民军的良好风范——坚决不带累赘。结果呢,这三位皇子都下落不明,很可能被有心人暗害了,或者死于乱军中。最后这三人的死,也算到了李自成的头上。
除了这三位皇子的牌没有打好,还有陈圆圆的牌也没打好。陈圆圆,这也是好牌呐,也未充分利用。被陈圆圆轻飘飘一句“今杀妾,何足惜。恐妾死而不利于王,奈何?为大王计,宜留妾以系其心,当说彼不追,以报大王之恩遇也”给耍了。放了陈圆圆回去找吴三桂,简直是妇人之见,被女人玩弄于股掌之间,乡巴佬终究还是玩不过城里人。
除此之外,李自成更大的失败在于,京师当中有大量的人才和武器装备。一是印钞厂。二是枪炮厂。这些物资、人才,李自成都未充分利用。苗书则不同,他都会充分利用,实现资源整合。
此时的苗书打起“太子”这张牌来,就愉快的很。
……
“咱们把太子送到关宁军中之后,你们觉得吴三桂会如何应对?”苗书抛出一个议题。
本次召集‘文攻广孝司’和‘甩锅办’共同商议计策,苗书扩大了会议规模,允许李明睿等前明大臣参与进来。
此时,这些前明大臣均坐在后面角落里,有二十余人。
李明睿看到这些同僚当中,老中青皆有,但是跟自已大多不是同年,很多并不熟悉。
这二十余人,均是头一次听闻太子的消息,心中充满了震惊。原来太子还活着。而且不仅活着,太子现在居然到了吴三桂那里,不知太子是怎么到山海关去的?
只是听李自成的言辞,太子到关宁军中,仿佛是大顺军主动送过去的?大顺军这是在干什么,邀约人心?这也在情在理。
不过,他们很明智的选择不说话,他们只是来旁听的。
……
牛金星也不说话。
经过之前的事情后,牛金星老实的很。
自从遣散了自已的三个谋士之后,他最近一直默默的做着收编前明文官的工作,派遣前明文官去山东和河南去做县令。老牛现在知趣的很,只派遣县令,再高级别的州牧等职务,他就不敢直接委任,而是只向军师提出一个名单,让军师宋献策去委派。不过,这个名单递上去之后,长时间没有回复。牛金星也不敢去问。
他不知道闯王上次为何针对他。
但是,毫无疑问,自已在闯王那里不讨喜。
……
“我大顺军从西安至燕京,一路所向披靡,大明文武争相投效。时至今日,吴三桂却迟迟不降,这是早就怀了不臣之心!臣以为,吴氏不臣之心,并非单针对我大顺军,也是针对大明。此次崇祯太子入关宁军中,只怕凶多吉少。相信不久之后,我等便能听到太子病死军中的消息。”顾君恩一开口,就扔下一块重磅炸弹,但是在座诸人静悄悄的,没有任何人多言一句。
宋献策立即反驳:“若是那样,吴三桂为我军剪除一块烫手山芋,我们是不是应该感谢吴氏。”
顾君恩不言语。
宋献策继续说道:“属下以为,吴三桂行事不会如此不着调,吴氏如果杀了太子,对我们有诸般好处,对他却没有任何好处。一来,我军已封太子为宋王,吴三桂接受太子,也可以解释为迎接宋王。如果吴三桂杀了太子,便是杀了我大顺军的宋王,那么我们大顺军的一个王爷被人悄无声息的杀害,咱们就可以打着为宋王报仇的旗号出兵讨伐之,此为大义。其二,吴三桂现如今夹在两军中间,左也不是,右也不是,上也不是,下也不是。此时,太子驾到。我若是吴三桂,便将军权交于太子,吴三桂既忠君,又爱国,既为忠臣,又为明将。反置我军于不义中。难道我们要攻灭自已册封的王爷的军队。”
“军师的想法未免太简单!自古拥兵自重者,哪个愿意放弃权柄、回归山林。况且太子未统过军,是个赵括一般的新人。若是这支军队归太子指挥,那我们大顺军要攻灭他们,不费吹灰之力。对我军极为有利。”
“我只是在推演局势!”宋献策不为所动,继续说道,“假若太子掌了关宁军,他们何必与我军攻伐。太子是我军的宋王,他只需带领关宁军选个偏远的地界,大摇大摆的从我军眼皮子底下走过去。若是有人遇到了,他只推说自已也是大顺军。只要过了天津,我军再想追上,就不容易了!当务之急,是派一支军队,在山海关往南的路上处处设防。”
“说来容易,从山海关往南至天津一段,路上有多少条道路。我军哪里来的这许多兵力处处派人盯防!”顾君恩提出反对意见,“依我来看,此时不若派勇士继续刺杀吴三桂,敲山震虎。”
……
苗书听了二人争吵,此番他关注的不是顾君恩和宋献策,而是后面的那些新人,希望大顺军的参谋群体能够迅速成长。
这样只需要一两个案子,就能带出一大批人来。
关键的问题在于,吴襄已经被转送到刘体纯军中,准备跟八旗军进行交易,以换取佛郎机炮。几门佛朗机炮,当然不是什么重要的战略物资,这只是一个借口,因为在明面上大顺军跟八旗军也没有沟通渠道。只有借着交易吴襄,建立一个跟八旗军的官方沟通渠道。为此,要把吴三桂的爹地卖给多尔衮。因此,吴三桂肯定是要敌对阵营的。苗书已经把跟吴三桂和解的路堵死了。
只是这些谋士们并不知道这个消息。
现在苗书召集会议,也不是为了真得商讨对策,而是为了培养一支强有力的参谋队伍。
尤其是新成立的情报司,需要大量的谋士参与其中。
而大明的文武许多都是进士出身,这些人只要稍加点拨,很快就可以为我所用。
“前次杀他不死,必被他反噬!”
“只需要释放出刺杀他的谣言,不用我等动身,自有勇士奋不顾身!”
……
“你们以为呢?”
苗书走到一众前明进士面前。
这些人大部分是三十岁的年轻人,也有二十出头的年轻人。
其中十多人均为崇祯十年丁丑科进士。这些人进入仕途已有六七年,对时局和政务都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只要给他们历练的机会,均可成为新朝廷的顶梁柱。
剩下的则是崇祯十六年癸未科的末代进士,这些人的遭遇更糟糕一些,刚刚中了进士,人生正前途大无量之际,忽然大明帝国亡了。真乃悲喜交加,许多人年轻气盛,不肯为大顺军效力。但是,这些人刚刚进入社会,对大明帝国也很难说有多么深的感情。
苗书选了这一科中的三个代表杨廷鉴、宋之绳和陈名夏,出席了今天的会议。
此三人分别为癸未科的状元、榜眼、探花。
其余之人大部分是因为策论答的好,或者答出了鸡兔同笼问题,被苗书亲自点名选至面前。
在此之前,他跟这些人从来没有见过面。
不过,文章是一个人面貌。
文章做的好,这个人的问题就不会太大。
但是,没有人说话。
苗书从众人面前走过,走到最后一个人时,苗书有些失望。
居然没有人主动回答。
……
排在最后一位的进士,他看着闯王的背影,居然有些紧张,最后嗫嚅的起立说道:“臣臣臣……臣……有……有……有……话……要……说说说……。”
引来众同僚一阵哄笑。
原来此人竟是个结巴。
不知他当年是如何通过殿试的,看来这进士应是殿试之后才结巴的。
只有石嶐自已知道,他在殿试之前就是个结巴。
只是殿试时,自已排在最后一个,皇上已经极度疲乏了,只问了他一个问题,以为他是紧张,就放他过了。
真乃滔天之幸。
“拿笔墨来!”苗书命人取来笔墨,石嶐很快写就一篇小作文。
“若我为吴三桂,则以美女诱惑太子,择机将太子送出军中,以避免朱元璋当年接回小明王旧事。”
苗书看完这句话,将纸条传给诸人看了。
众人均不说话。
“在本王看来,咱们与其讨论‘若我为吴三桂’,不如讨论,‘若我为太子’。若我为太子,则太子在吴三桂军中将如何行事?”苗书将这个问题抛出,投石问路。
顿时议事堂中就炸了锅。
苗书从石嶐往前,挨个询问众人的应对之策。
……
当先第一人,姓陈名夏。
探花郎!
陈名夏起身说道:“太子新遭大变,尚理不清头绪,会随方就圆,想来不会有太大的主见。”
苗书点点头,颇不以为然。自已可是听说,陈名夏在京师被大顺军攻破后,他有上吊之举,只是自杀未遂,至今脖子上尚有勒痕。
新遭大变,就会随方就圆?
至少,陈明夏自已,就有赴死举动,完全没有做到随方就圆。
说起来,杨廷鉴、宋之绳和陈名夏跟太子的情况差不多,也是新中进士,就遭逢大变。但是,三人的情况还有些不同。陈名夏就不说了。名利,他都要。忠孝,他都全。既要又要,又当又立。
……
排位第二人,杨廷鉴。
杨廷鉴中的是状元。
杨廷鉴是个老成之辈,他起身说道:“臣下以为,太子怎样均不重要,吴三桂久经沙战,均有办法化解。最终这件事如何,还要看吴三桂如何。便如石嶐方才所说,小明王呆在朱太祖营中,难道小明王有自主之权吗?!”
苗书点点头。
这个反问直击核心,杨廷鉴这话讲得有道理。
本质上,这就是个局。
做局的是苗书,局中之人是吴三桂。
太子是刀枪,是手段。
太子乃一局中之“武器”尔,他有什么自主之权,任人摆布罢了。
但是,这是在太子孤立无援,无人帮扶的情况下。
君不知,苗书很早就在防止太子任人摆布的现象出现,因此早在送太子至关宁军中时,给太子配了大量僚属,仅随从大明文武和詹事就达到十五人。
吴三桂要在这十五个前明大臣面前摆布太子?
到了考验吴三桂的时候了。
……
第三人是宋之绳。
宋之绳中的是榜眼。
宋之绳起身说道:“在微臣看来,把太子送到关宁军中,乃是一步臭棋。最差的情况将会发生,那就是,太子提出掌军要求,吴三桂顺水推舟,太子掌军后名正言顺,再无人掣肘,于是率关宁军莽一波,直接杀回京城之下。到时候,我们这些人将处于尴尬地位,而且京师的百姓也会人心浮动。虽然大顺军不惧一战,总归是个麻烦事。因此,当务之急,派出军队将太子的军队堵在京郊以北,不使消息传至京城,才是上上策!”
宋之绳的话,引起众人疑虑。
苗书对宋之绳点点头。
此为良言。
苗书对这个结局不是没想过,但是,关宁军在太子手中,总比在吴三桂手中弱的多。
而且,这个局的着眼点是拖延决战时间。
“拖”字诀使出来,能拖一天是一天,反正李自成在历史上同样战败了,跑到湖北也是一样的结局,自然对这样的结局。
不过,防御手段苗书早就布置下了。
前次去山海关撤回时,在路上挖了壕沟,又埋了火地雷。
如果太子领军,只怕对这些手段并不熟悉,会吃许多暗亏。
……
会议结束后,苗书对李来亨下令:“命人去查一查,陈名夏的脖子上怎么还有个红圈。咱们破城到现在,都半个月多了吧。这脖子上的勒痕,应该三五日就消散才对。”
苗书对这个陈名夏不太放心。
“另外,做一些布置!”
……
此时,牛金星凑上来,李来亨知趣的先行离开:“王爷。”
“有事情?”
“微臣清理刑部大狱,目前发现两人或我军所用,一为前兵部侍郎余应桂,一为山东总兵杨御藩!二人皆因崇祯误信谗言下狱,目前身体状况堪忧。微臣已命人替二人好生调理。”
苗书点点头:“你做的很好,我听说过二人。待二人身体调理好了,带来见我!”
“是!”牛金星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