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王!
李来亨。
火王没有想到,自已的第一份工作,居然是“被服厂”!
确切的说,是纳鞋底。
……
源于闯王“打仗就是打后勤”的观念,闯王要求在新泰、沂南和济宁开办了三家“被服厂”!
“军队的战斗力来自哪里?”
“后……后勤?”火王现在已经被闯王这些时新的词搞得晕头转向,只能结结巴巴的猜答案。
“军队的战斗力,来源于,快!”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尤其是快速移动!”
“兵法曰,兵贵神速!”
“我大顺军本是流贼出身,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
“刮……刮地皮?”李来亨结结巴巴的试图寻找答案。
……
“大顺军最大的优点和战斗力乃是,流窜作战。今日在河南围开封,明天在凤阳掘皇陵,后天就转战潼关了,大后天就出现在宣府!”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一支强大的军队,就是敌人摸不清你的动向。”
“快速移动,变化无常。”
“八旗军队为什么战力这么猛,就是他们的骑兵部队,机动性极强。从辽东出发,绕过蒙古草原,从长城南下,分兵两路,互相照应,十天时间,就可以打到济宁城下。”
“这就像一条巨大的洪水,一只凶猛而快速移动的蛇,沿途肆无忌惮的予以破坏!”
“比咱们从西安出发,一个多月才打到燕京,快得多了!就是强中更有强中手,你快,还有的是人比你更快。”
“咱们也要拥有巨大的机动性,但是咱们没有马,只有靠脚底板了!”
……
“脚底板?”李来亨发现,什么话从闯王嘴里说出来,就变了味。
明明在说“快”的问题,结论却是“脚底板”?
脚底板最慢了!
既然大家在谈“快”,结论明显是“骑马”!
最不济,骑头驴,或者骡子也行哦。
闯王的“逻辑学”,一定是体育老师教的。
“那不是很慢吗?还是骑兵快!那我们为什么不发展骑兵?”火王不太明白。
骑兵那样才快。
“因为养马太费劲了!而且,咱们没有时间了。”
“骑兵珍贵,只能用来通信!”
……
“脚底板,确实很慢!”苗书心说,天下的马,不都被八旗抢走了咩,大明百姓有一部分的马匹,但很少是军马,其他的马匹,被大顺军带走了,总之,就是没有马,“这不是没有办法吗。”
“郭升所部才三千马兵,这已经是他努力的极限了!咱们要想短时间内养上五万匹马,比手搓五万杆‘长管鸟铳’难得多。!”
“手搓‘思茅1644式’,也就是费点劳动力,费点铁,费点煤,只要管饱煎饼卷大葱,撸起袖子可劲抡大锤,早晚把‘思茅1644式’撸出来!”
“但是,养马就太困难了!还要找马种!还要训练士兵骑射。关键咱们现在粮食根本不够吃的,人都管不饱,哪有马吃的呢!”
“而且,完全是落后产能!”
“退而求其次,最优解只能靠脚底板了!”
“再说了,我们山东自由贸易区是防御性的军事策略,地盘就山东八十九个县!”
“脚底板,完全够用了!”
……
“发扬我军流窜作战的优良传统!”
“大顺军现在如此被动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发挥自已的专处——流窜,而开始做自已并不擅长的事情——守城!”
“以已之短,攻人之长,岂有不败的?”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骤遇强敌,又要完成作战模式的转型,岂能不败!”
“咱们现在一定要发挥自已的长处,补短板来不及了!”
“只要长处发挥的好,短板自然补齐!”
“面对强大的敌人和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必须集中人、财、物,单点突破,才能带动全面开花!”
……
“我希望,我们的步兵能够日行百里!”
“两至三天,能够从济南走到临沂!”
“所以,你一定要把‘纳鞋底’这件事重视起来。”
……
“建设很难,破坏容易!”
“我们早晚要面对这样一支强大的军队进入山东对我们进行肆意破坏的局面,到时候,破局之道,就是我们的脚底板。”
“你来了,我就走!”
“你走了,我就回来!”
“呵呵!”
“充分发挥我军流窜作战的优良传统!”
……
李来亨的耳朵已经长出茧子来。
现在这个闯王简直就是“话痨”!
无论何时何地,逮到李来就一顿说教。
不停的往外蹦时新词,今天是“单点突破、全面开花”,昨天是“山东不设防”、“建设自由、民主、法治的山东自由贸易区”、“以工代赈济”,更早的时候还有“甩锅办”、“黑红路线”、“扶植第三方势力”。
偶尔还提一两个直击灵魂的要命题,“大顺军的战斗力来源于哪里——流窜”?。
李来亨最近的生活质量一直在下降。
压力山大。
不过,闯王给他起的代号,自已非常满意。
火王!
好酷。
有一次李来亨问闯王:“怎么想到给自已起个代号叫火王的?”
闯王说了一句奇怪的话:“你梦里难道没有看见过一堆熊熊燃烧的火?”
火王心说,先不去管了。
……
“济南步兵学堂,优先训练士兵的徒步长途奔袭能力!”
“火器营也不例外!”
“如果火器营不能今天出现在新泰,明天出现在安东卫,后天转战登州,大后天又出现在济宁,这支火器营就算没有战斗力!”
“步兵优先训练——长徒行军科目!”
“跟不上趟,淘汰到被服厂,去纳鞋底!”
……
“郭将军所部,还参加训练吗?”
李来亨询问这件事,是因为现在两军矛盾已经有些凸显。
“暂时不用参加!”
“郭升所部,以三千马队为主,步兵也就一千多人!目前,山东各地剿匪、弹压地方,主要靠郭升这一支骑兵!他们本身就有机动能力,只是人数少了些。!”李来亨绕来绕去的,仿佛有话要说。
“以后要对郭升的骑兵进行改编,以后整个山东只有一支军队,他们名字暂时叫做‘山东自贸军’或者,‘山东新军’!”
“他们……”
“有什么话直说!”
“东家,郭将军如果提拔他的手下,我们也提拔大顺军的将领,以后早晚会有冲突!”
“所以,我才找来尹奇逢啊!让他去掌军,至少能起到一部分缓冲作用!”
“总归是不能做到步调一致!”李来亨坚持已见。
“你是说号令不统一?”
“不仅是号令不统一,而是双方中下层军官并不熟悉!”
“嗯,所以,以后所有中下层军官全部由济南兵步学堂晋升,同时对郭升所部进行改编。全部整编为山东自贸区新军!”
……
“但是,总归是有隐患!”李来亨对于闯王现在这种藏头露尾的方式颇为不爽。
闯王一个人藏头露尾,会导致一个非常严峻的局面,那就是顺军的将领无法有效晋升和提拔。如果不对郭升加以限制,很快山东自贸新军上上下下都会是郭升的人。
到时候,会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
“两支军队、两个组织的合并,殊为不易!”苗书知道,在历史上,山东解放区在抗战期间,多次发生两个队伍合并的问题。比如抗战初期,因为一一五师是外来户,而山东军区的基干力量是本土发展起来,双方一碰,中间遇到许多问题。
到了后期,问题更多。新四军又进来合并,粟大将强势崛起,但是山东野战军的各支部队都没有听说过粟将军的名号。导致许和尚抗命等等。
两支军队要合并成一支军队。
这里面的学问太深了。
矛盾太复杂了。
根本就是极难解决。
现在提这个问题,为时过早。
……
“这样,咱们建两所军校,再建一座‘水师学堂’,在水师学堂设立‘水师步战旅’!自贸新军的军官最开始全部由济南步兵学堂晋升,让他们内部先互相争斗一番。等他们闹到不可开交的时候,咱们从水师步兵旅抽调干部当正职,让他们两边的人当副职,这样一来,就可以打压他们的嚣张气焰!”苗书心说,还是早些做点预防措施。
“你们不是争功吗,不是闹不和吗,我不断的找第三方来压制你们。一直给你们从外部空降新的领导!让你们天天陪太子读书,最后升官发财,根本就没你们的事。哈哈。”
“军权,必须牢牢掌握!”
……
“王爷英明!”李来亨早就想过这个问题了。
郭升肯定提拔他自已的部曲,这些人以前都是大明官兵,跟大顺这边天然就玩不转。而大顺现在没有存在感,闯王、李来亨,这些人全是化名,根本无法有效提拔自已这边的人马。
尹奇逢来了后,也未必有多少话语权。
说不定会变成三方争夺军权的局面,更加糟糕。
而且建一所军事学堂,并不解决问题。
只会把矛盾带到学堂里。
现在好了,再建一座水师学堂,同样在另一条平行线上同步培养步兵军官。这样等两边争功,互相闹起来之后,从水师那边空降一个军官过来。
大家都别抢了,谁的事都没有,根本没有你们的事儿。
这一招比较毒辣。
让你们争来争去,最后争到一个空。
两个组织合并,必须培植“第三方势力”。
这就是传说中的“掺沙子”!
……
“上层的组织架构必须先捋顺,否则做事只能互相扯皮,一切都是空!”苗书淡淡的说道,“过段时间,鄙人会跟尹奇逢和郭升进行职权分配,如今你先把水师学堂的架子搭起来!”
郭升的马队就归他所有!
这个没有动的必要。只是整编一下,改个名号。
因为山东自贸区的新军以后主要发展“长管鸟铳”步兵,这些基本上是新军。但是,也有一些当初从燕京带出来原大明火器营的人。
这些人从来不归郭升统属,这样倒好管理些。
而且要把尹奇逢拉进来。
火器营首批军官,尹奇逢推荐三分之一,郭升推荐三分之一,李来亨推荐三分之一。
这样,整个组织架构就理顺了。
领导班子基本搭起来。
既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也能有效的掌握军权。
……
“从济南行军到临沂,需要几天时间?”
“经过测试,最快也要三天半!”
“太慢了!”
“两天!”
“两天走到是不可能的,三天其实也很困难!”
“告诉士兵们,走路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还没有听说哪个人走路走死的?!”
“再造一座煎饼工厂,煎饼卷大葱!”
“给士兵们补充体力!”
“如果士兵们已经奋力行军,真的走不到,这说明,路不好。路太难走了!”
“修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