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大顺1644 > 第41章 粮食问题

第41章 粮食问题

苗书先是闻到一股香味,然后看到一个丫鬟痴痴笑着从门里拐出去。

这个丫鬟有些面熟。

“小姐还在生气哩,你怎么来了?!”

傻丫头丢下一句没头没尾的话,就奔远了。

……

“看上了?她叫秀娘!怎么样,收为二房?”尹小姐看到苗书深夜来访,顿时揶揄起来。

“我不是为此来的?”

“你居然还有脸来,我倒是也颇为奇怪!”尹小姐对于苗书的到来有些意外。

……

小幂现在林黛玉附体,每一句话都夹枪带棒。

怨念颇深。

苗书不能跟她纠缠。

……

“我来是为了告知你,你父亲毕竟在济南为官多年,知府的女儿大婚,也算本地头一等的大事。我准备在德王府门口摆流水宴三个月,让济南百姓都来吃席,你意下如何?”苗书像无事人一般,建议继续搞好宣传工作。

“真有钱呐!随你啦!”尹小姐感觉,自已结的这个婚啊,从头一天认识苗书开始,从头到尾都是生意。每一步,大家都要讨价还价。

“这么说,三个月的时间,我就不方便出门了!”尹小姐立即意识到,这是在消费自已。

自家这个婚礼,父亲忙着给同年跑官,新郎忙着邀买人心,这一对倒更像父子。

看来,自已真是奇货可居呢。

“你可以走后门!”苗书趁着感情好,调戏了一句,发现小幂脸红到了耳根,立即知道玩笑开过了。

“额……是这样的!我最近可能去南方一趟,你也许可以跟着我一起出趟远门。”

“去哪里?去哪里?”小幂立即开启了新婚度假模式,好奇心大增。

“暂时还定!”苗书搪塞一句。

……

“对了,今年生产的长管火铳,全部归你父亲,允许你父亲有自已的嫡系部队!以后知府和州牧的提名权归你父亲所有。”

“哦?”小幂瞪大了双眼,更加好奇了!

“我跟郭将军商议之后,准备这样安排,每次州牧有空缺,你父亲有权提名三个州牧候选人,郭升有三次驳回权,到第四次时再提名时,被提名人自动就任,无须郭升批准。你意下如何?”苗书这是为了缓和与他父女的关系,反正是之前就同意过的条件,只是中间因为讨价还价,立场倒退过一段时间。

现在双方重归于好,自然要重新释放善意。

“很好!”尹小姐听到这里,心中落下一块大石头,她之所以跟苗书结婚,为的还是为父亲谋个巡抚的实职,

如果父亲被郭升和苗书几句空话架空了,只得到一个虚名,那这笔生意就太亏了,不划算。如今终于听到实在话,喜不自禁,按捺不住笑了出来,“听起来,咱们的婚事就像一桩生意。每走一步,都要讨价还价。”

“是啊,很不容易!”苗书转身就准备告辞。

……

“你就这么走了,也不问问我,有没有事情?”

“你有何事?”

“我这两个丫鬟,你准备收哪个做二房?!”

“哪个也不想要!”

“说定的事,你难道要反悔。”小幂不愿意了。

“不反悔,你选吧!”

“那……我就替你选了!日后,你可莫要说不喜欢。”

“随你!”

……

“对了,明天搬去德王府去住吧,那里后花园里有个小院儿,暖阁很小。在里面睡觉不会太空旷!”

……

离开尹家,苗书还算开心。

总算把结婚的事情搞定了。

虽然中间出了许多插曲,但是总体来说,苗书非常满意。

尤其是婚礼上穿孝服,简直神来之笔。看似乖张不可理喻的背后,成功揽获了大明帝国“遗老遗少”这些“遗民”的心,让人们想起来还有“国丧三年”这个“大义”,占据了道德制高点。

人死为大,无论崇祯皇帝做错了多少事情,这一口锅,伴随着苗书“婚礼上穿孝服”,到今天终于甩出去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大明帝国的持续崩盘,后人将越来越意识到,他这一举动的长远影响。对于“延揽大明文武之心”,高举旗帜,聚拢人心,将起到无法替代的效果。

至于跟尹奇逢父女,双方增进了了解。在短时间内,破冰了,撕脸了,了解了对方的底线,知道了对方的脾气秉性,知道了对方发脾气时候是什么模样。

在如此短时间达成这一目标,很不容易。为以后遇到大战时,做出一些完全无法理解的决策时,提前节约了沟通成本,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

第二天,尹小姐没有来,但是命人抬来一个丫鬟,不是苗书之前见过的那个秀娘。

而是另外一个叫敏娘的丫鬟!

苗书没功夫搭理这个女人。

自已是什么样人。

随便就收个二房,笑话???

先晾着吧。

……

恰好郭升和尹奇逢一起来找苗书,说起粮食不够吃的。

郭升进山东时,只带了三个月的粮食,现在都吃掉一半了。

给郭升这么点粮食不是因为抠,而是因为大顺军也没有存粮。

否则李自成就不用大规模拷饷了。

在历史同期,田见秀因为缺粮,居然有粮不烧,说要留些这些粮食以活百姓,导致成为对清军的资敌之举。

从头来说,坏就坏在宋献策之前提出的那个“三年不纳粮”的口号上,当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也带来了反作用力,那就是大顺军没法强制征粮了。

进京的大顺军,几乎都只有三个月余粮,没有更多存粮。

到了京师,也没从户部官仓得到根本缓解。

这样一来,就变成了骑虎难下的局面。

苗书着急让郭升脱离大顺军序列也是因为如此。

大顺军头上戴了个“紧箍咒”,没法大规模征粮。

但是,现在脱离了大顺军,粮食问题依然很难解决。

……

“先不忙说,火王,你去把兵部左侍郎余应桂大人、还有状元郎陈于泰请过来旁听!”

李来亨很快就把二人请到德王府里。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