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大顺1644 > 第47章 滕县煤场

第47章 滕县煤场

船过济宁,在一个叫李店的闸口被前面成排的行船挡住了去路。

“停!”

“此河是我开,此水我引来!”一个光脚的八字胡汉子站在楼船上,一边朝河里撒尿,一边命这多小船堵在运河上。船上的女眷纷纷侧目掩面躲回到船舱里。

“都站住了!”

“是谁给你们这么大的胆子,让你们从这里过的?”

……

“我大明开国以来,高皇帝重开水道,文皇帝引汶水济会通,宋礼之功在会通,陈瑄之功在淮南,怎能说是你家开的河?!”一个秀才打扮的文士,不服气的站出来指责。

“哈哈,说得好,宋礼大人姓的好,名字也起得好,敢情是给俺送礼来了。赶上我大明帝国现在亡了。现在这地儿就是爷爷说了算,要想过去,就得交银子,一人五两!童叟无欺,哈哈哈。”

……

一路南来,处处设闸!

有不愿被勒索的客商,纷纷弃船上岸,走陆路躲过这些强人,到了通水地方重新上船。

……

苗书越往南行,越是心惊,如此这般搞下去,这粮食如何才能运至山东。

一策不行,再出一策。

……

到徐州后,苗书招来火王。

“南粮北运,漕运不通,处处有匪患,我军目下陷入与敌人的纠缠中,无力整治地方,此大患矣,我们需要另谋他策!”

“东家,一切都听您的!”李来亨现在乖巧的很。知道自已的见识短浅,才能有限,差的太远,而且跟不上形势。现在又跟郭如玉有了小秘密,这让李来亨意识到,无论多好的计策,也会出意外,在闯王面前自然更加战战兢兢。

“听我的,听我的,你就不能动动自已的猪脑筋???”苗书发现自从没了顾君恩和宋献策,身边这几个特务的脑子确实不太够用。

平时现在连练嘴的都找不到了。

“小人愚钝!东家见谅!”火王开始摆烂。

……

尹小姐和丫鬟站在一侧,看到苗书训斥火王,急忙出来扮好人:“你这么凶巴巴的对戴卫的做什么?!”

李来亨代号火王,平时对外宣传真名“大卫”,昵称“戴卫的”!

“就是!”秀娘也在旁边帮腔。

……

“要不然请教太太,夫人可以妙计安天下?!”苗书眼看二女站在同一条战线上,立即把矛头直向尹小姐。

“哼,这有何难?”尹小姐装腔作势一番,然后把手中折扇轻轻一指,顺着众人视线拐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弯,“我家一个丫鬟都能解决这个疑难!秀娘,你来告诉爷们,怎么解决粮食问题。”

“啊?问我啊?我粗笨的很,我可不知道!”秀娘看到小姐祸水引到自家身上,立即出来否认。

“呵呵!”苗书轻声吟笑。

……

“派一支兵马,把河道护住,有人做乱,打杀了不就得了。”秀娘最终还是出来露了一把屁股。

“此议难成,现在运河上无人管束,群魔乱舞。你治得了一人,治不得万人,摁下葫芦起来瓢。如果在运河之上处处设防,三步一兵,五步一岗,所耗弥,仅这些值哨士兵的吃粮问题都解决不了,更何谓运粮!”尹小姐立即展示了一下自已从父亲那里学来的知识。

……

苗书也是头疼。

这可能是穿越以来,面临的最难问题。

跟粮食问题相比,什么火铳制造,只需要凶猛的往里面砸钱、持续的招工匠、没日没夜的抡大锤,一切就迎刃而解。无非是个时间和战略眼光的问题。

但是,粮食则不同,这件事迫在眉睫。

苗书有种感觉,解决了山东的粮食问题,那么他就可以美美的睡一觉,穿越以后的大事,基本上就抵定了。锅甩给了大顺军,赢得了一年的时间。地缘选择山东,既靠海,又有进退空间。军事技术押宝思茅1644式长管鸟铳,攒够三五万条长枪并不难。军事战略,采用运动战,大规模转战四方。

一切就尘埃落定了。

……

然而,这一切要成为现实,就必须克服粮食问题。

这个问题,有钱都不一定好使。

……

“命人省吃俭用,挺到夏粮秋收,不就好了。或者纵兵到淮安一带抢粮。再把流民都赶出山东。“火王也提出了自已的看法。

他现在算是看明白了,闯王这是要用火器部队来替代骑兵。

对此,李来亨的态度是积极的。这倒不是他不懂骑兵,而是他是年轻人,还停留在尝试新鲜事物的阶段。如果让他父亲李过出来讲两句,肯定会认为闯王在胡闹。

而且火器犀利,如果真能有上万条火铳齐射,那场面一定很壮观。

火枪可不用着喂夜草,比马兵要高大上的多。

……

众人听了火王的话,均不言语。

“目前看来也只有这个办法了!抢粮解决燃眉之急,曹丞相当年称霸北方,靠的还是屯田。夫君还应广派战将,征战四方,一方面扩大疆域,另一方面搞好屯田。”尹小姐最后发表了一番自家见解。

……

苗书听了不以为然。

现在出去扩大地盘,最后不仅便宜了清军,而且占得地盘越大,背得锅越大,还要跑到清军面前去当肉盾,把刚甩出去的锅又接了回来?

这生意可不划算。

不是说,扩大地盘是错的,而是时机不对。

从历史上看,李自成只破坏,不建设,对当时的局面负有很大的责任。取而代之大明后,被清军冲进来抢夺胜利果实。结果,自已挡不住,后来发现张献忠也挡不住,南明也挡不住,最后大家彻底崩盘了。

……

李自成只破坏、不建设,其实也算不上什么大罪。他最大的问题在于,战败了。战败就是一种原罪。无论你破坏多少,只要能打赢,都是成功道路上的曲折。但是,战败了,就一切都是错的。

有人认为大顺军进京后堕落了,这跟有人认为秦国暴虐是一样的。都是表面的,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战场上打了败仗”,历史的解释权也不在失败者一边。

现在发掘出来的睡虎地秦简等史料越来越证明,秦国只是法度森严,事实上,秦国的失败并非源于暴虐,而是“失之太宽”。比如六国后裔项羽家族,根本没被秦国清算。最后秦国被项羽所灭,这就是失之太宽,这肯定算不上“暴虐”。秦国被抹黑成这样模样,只有一个原因,就是战场上打输了。

战场上打输了。

一切就全输了。

解释什么都没用。

李自成也是如此,在山海关输了,一切就全完了。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李自成没有试图挽回。

李自成的关键就在于,把仇恨全拉在了自已身上。大顺军灭不了大清军,但是挡住是有可能的,双方维持个均势,这绝对在大顺军的实力允许之内。

即使是山海关失败之后的大顺军,在榆林和延安,李过和高一功都守住了,跟清军打了平手。

……

李自成此时的问题在于,他不会藏拙。

他太需要一场胜利来给在山海关的失败提振士气,于是他选择在怀庆反击清军,结果清军发现,大顺军的战斗力无法令人直视,必须消灭他,否则觉都睡不好。

于是,李自成再无退路。

清军是不打残大顺军不会收兵。

……

现在苗书最擅长的就是躲猫猫。

改名换姓。

不惜入赘,也要藏起来。

现在这个时候,把清军的视线吸引过来,就完了。

……

之前对粮食问题的预测,有些轻视了困难。

现在看来,仅仅出一个“运粮送契”、“运粮上军校”的计策远远不够。

必须另寻他策。

不过,这也难不得苗书。

……

“有两个办法。”苗书对众人说道,“

办法一,将运河分段管理。各段均由本地豪强或者漕帮各管一段。寻找其中一位霸主,召集漕帮会议,令大家互保,平分利润。这样运费是贵了些,至少能保障流通。

这是计策一,叫做以利诱之。运河堵塞,最终危害的是运河沿线所有漕帮和纤夫的利益,他们最终会意识到,只有这一条道路能保障他们的利益。”

……

苗书说完之后,火王脸上的表情很平淡,意思是,我早就知道。王爷每次问计之前,他早就想好了,他就是爱卖关子。

你如果跳出来献计,就是个小丑。

老老实实装傻充愣才是正途。

……

“操之人手罢了,并非什么好计策,是不是小姐?!”丫鬟秀娘完全不以为意。

此等做法,虽然能保障运河畅通,但是运粮的价格将极为高昂。这运河沿岸的强人,哪个不想吃个盆满钵满,这个法子治病不治根,没有什么最终成效。

……

“听姑爷说。”尹小姐的双眸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疑,她托起下巴,还在拼命有所保留。

……

“计策二,咱们从涂安买粮之后,走海运,到鳌山卫或者小清河下游。然后再转运到山东各地。”苗书提出第二个解决方案。

“海运风险极大!等你把粮食运过来,都发霉了。”秀娘评头论足一番。

尹小姐抿住嘴唇不言语,伸了一个懒腰,颇不以为然。

火王也觉得很乏味,这两招,也就一般般。

以前闯王给出的解决方案都比这些神奇的多。如果不是运河堵塞,以李来亨的见解,闯王以前提出的“运粮送契”、“运粮上军校”都比这高明得多。

看来,闯王肚子的货也到此为止了。

“这是计策二。漕运堵塞,我们只好走海运,这是无奈之举。好在从淮河出海,距离鳌山卫的距离极近,风险可控。”

……

“此为计策二。

计策三,如果咱们在藤县一带广开煤场,挖掘石炭。这些石炭被本地人挖掘出来后,必然需要运走贩卖到四方,他们只有走运河一条道!只有本地人需要将大宗石炭贩卖出去换银子时,他们才会真心实意的维护运河的通畅。运河通畅了,咱们才有可能买到粮食。”

“有利益,有动机。关键是调动本地人维护运河通畅的动机。煤场里挖出的石炭就是利益,就是动机。”

……

“石炭?”尹小姐顿时反问,“莱芜才有煤场,滕县怎么可能有煤场?”

“哈哈,姑爷被粮食问题逼得太,开始犯癔症了?”丫鬟秀娘捧嘴轻笑,“都开始胡思乱想了!”

……

李来亨听了之后,感觉跟尹小姐关东多。现在李来亨也知道,石炭可以用来炼制焦炭,然后冶炼精铁,铸造枪炮。如果火器能对付骑兵,那么石炭以后确实可以牟以巨利。问题在于,滕县怎么会有煤场,没有人听说过滕县产煤?

此时,京师的煤饼都是产自燕郊的西山。

如果滕县有煤场,藤县就在运河边上,交通便利,京师的煤炭都应该是滕县产出才对。

闯王为什么就这么自信滕县有煤?

……

……

李来亨还没傻到打破沙锅问到底。

几人探讨结束后,苗书跟李来亨独处时,吩咐道。

“两件事,其一,命人在滕县寻找煤场,挖掘石炭。第二,给二白舰队写信,命其带着汤若望等泰西洋人,前往高丽国南部寻找一座叫耽罗的岛屿,此岛为元朝时蒙古人牧马之处。现为高丽人占据,高丽国臣服辽东建虏,岛民胆敢反抗,就地弹压处决,也给岛上增加些肥力。岛上水草丰美,只是礁石丛生,土壤肥力不够。命人在河口取土,运至耽罗岛,散布其上,在岛上培植厚土,挖掘水池,移徒流民,种植粮食!以为我军一后备基地。”

李来亨点点头。

这才像是闯王所作所为。

方才那几个计策,都有玄幻,颇有些不明就里。

以李来亨想来,元人既然能在上面牧马,自然水草,也就能种地。

而且上面还有高丽人,还要杀人放火才能占为已有。

听起来特别靠谱。

……

什么寻找煤场了,一听就特别不靠谱。

还是刀头上见血的买卖实在。

……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