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大顺1644 > 第59章 千里寻夫

第59章 千里寻夫

三人杀了一只鸡,拈香结拜。

“苗书、郑森、袁季盛,虽然异姓,结为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所共鉴!背义忘恩,天打雷劈!”

“苗大哥!”

“大木兄弟!”

“三才兄弟!”

……

此时,外面忽然乌云密布,一道闪电支支节节的咔嚓触地,然后又猛得缩了回去。

擦,是不是有人没有真名呐?

额,难道非要喊额“李黄来”?

苗书一直惴惴不安,是不是结拜错人了?

这么一回头的功夫,苗书衣衫飘动,怀中掉出一本书。

看到封皮上“三字经”三个字,实在是抓人眼球。

苗书顿时有些脸红。

一边想着,这奸商害我。

一边急得抓起来,要揣回兜里。

……

“大哥,这是什么特别的仪式吗。小弟久居东瀛扶桑国,不知中原礼仪!”郑森眼疾手快的夺过去,要看看是什么书,三兄弟结拜的时候,大哥怀中居然掉落一本书,他对此产生莫大的好奇,这本书一定很重要,“这难道是兄弟结拜时的信物,我也需要提供一份信物吗?”

“这不是信物!”苗书也是急眼了。

这封皮上斗大的“三字经”三个字,实在是亮瞎了宝宝的dog eye。

“这就是一本普通的书。”苗书双手连摆,急得否认。

“不是信物?”郑森眼神中露出一丝失望。

“不是信物,”苗书转手将三字经交给正站在旁边发呆的袁季盛,就像抛掉一块烫手的火炭,“这本书本来是为兄买来送给三才兄弟的,是不是三才兄弟?”

袁季盛震惊的看着那本书封皮上的三个大字,心说这本《三字经》,大哥居然每日随身携带!

真是一位“有心的哥哥”!

不过,自已可不背这个锅!

“这……这这这本书我不要了,就……就就就转送二哥吧!当……当当当作结拜的信物,送……送送送给二哥。”袁季盛一看原来是这本三字经,转手又塞给郑森。

“啊,三弟送给我了?”一本《三字经》,从苗书怀中掉落,郑森捡起来,三兄弟手中转了一圈,现在又回到郑森手中,顿时嘴巴笑得像一朵盛开的菊花。

“自……自自自然!”袁季盛做人做到底,送佛送西天。

“你……”苗书看这小结巴刚结拜就把自已给卖了,顿感无语,心说,早知如此,还不如拉着蓝应诚结拜。

“谢三弟美意!这本书归我了!”郑大木美美的收起《三字经》,抱在怀里爱不释手。

……

“大木兄弟,这本书是为兄私自收藏的珍本,还是归还给我吧!”苗书还是决定尝试要回这本书。

“哎呦,大哥这般小气,刚刚结拜,连一本书都舍不得!再说了,这本书是大哥送给三弟的,三弟现在又转送给我。物经二手,大哥可跟我讨要不着哩。”

郑大木这一会子就变得牙尖嘴利了。

“就……就就就是,这……这这这以后还怎么……同同同同生共死!”袁季盛也在旁边拱火,“一……一一一本书都舍不得!”

“去吃屎啦!”苗书心中快沸腾了。

这件事如果传扬出去,为兄以后还怎么行走江湖?

小结巴,吾必杀汝!

算了,刚刚结拜,就杀心骤起,岂非要同归于尽的节奏?!

万万不能做这般傻事。

“大哥,不许你欺负三弟!”郑大木立即护住袁季盛,二人张牙舞爪的搂在一起。

“你们俩倒是彼此善解人意。哼!”

眼看无计可施,苗书心中气恼的甩袖离开。

……

在空旷的街道上摇头摆尾走了几步路,苗书顿时眼白一翻,心生一计。

“哼,你们俩兄弟等着,为兄给你们挖个大坑。”

“给你们找个组织!”

“让你们俩勾结在一起!”

正要回去找二人理论,忽然被蓝应诚抓住:“东家,郭永欣来了,他说,尹小姐主仆俩跟到南京来了!目下正在城里四处寻你。”

“什么?”苗书当初跟尹小姐吵了一架,乃是故意找个由头好甩掉她。

眼下大明帝国危在旦夕,这江南局势一日三变,今天马士英立福王,明天东林党立潞王,后天郑芝龙立唐王,哪有时间搞些小儿女。

“郭队长来了,就在街口!”

苗书向外一望,忽然看到尹小姐和秀娘二女正左右张望,吓得差点尿裤裆,立即找了个草丛躲起来,看到二女找来找去没找到,这才露出脑袋来,看到郭永欣突然出现在街口,立即招呼他过来。

“东家,尹小姐非要逼我……”

“永欣,这件事不着急。你来的正好,我这里有一件急事。你立即拟一封信,用上我的印信,命人送给火王,让他立即派八千至一万兵占领淮安城。但是,不许打大顺军的旗号,也不许打山东自贸区的旗号,须得向南京福王政权称臣。这件事马上去办,一刻不容迟缓。”

“那打谁的旗号?”郭永欣反问。

“额……打白广恩的旗号,你们觉得如何?就这么办了!”苗书转念就有了决定,“记住,一旦占领淮安,立即以白广恩的名义,邀请史可法北上,称江北第五镇。但是,假如史可法真的移镇淮安,则拒其入城。也不要杀他,听之任之,好吃好喝在城外招待,但是不让他入城,赶走了事。听明白了吗?”

“明白!”

蓝应诚站在旁边发呆,他想着,王爷只提了史可法移镇的可能,万一白广恩找过去怎么办。不过,这件事也不是自已的差事,他也懒得说了。

……

“尹小姐那里怎么办?”送走了郭永欣,蓝应诚询问如何对待尹小姐。

“不见,不见!”苗书拍拍屁股,自已一个人,又回去找郑森和袁季盛,“多少朝廷大事等我处理,哪有时间处理后宫!”

“对了,你跟我进屋来!顺道听一嘴,以后还有许多事情由你接手。”苗书招呼蓝应诚跟在自已身后,“志摩,告诉你一件事,我可能很快就会离开南京,兴许这两日就会动身。以后江南的事情就交给你了,你对此要有充分的准备。”

“东家,为什么这般着急?拉拢钱谦益的事情咱们还没跟人说上话呢。”

“说不上来,我着急回济南。我感觉在江南的事情,可能要告一段落了。当然,这只是一种感觉,也许再待十日也说不定。”苗书笑笑。

自已昨晚做了一个梦。

梦见阿米利加大选投票日临近,瞌睡王说懂王的粉丝都是垃圾。

懂王立即在在会开演讲上穿上环卫工人的工装,对他的选民说:瞌睡王说你们是垃圾,但是我认为你们是阿米利加的心脏与灵魂,你们才是国家的建设者。

反而感觉瞌睡王是在反向助攻懂王。

醒来的时候,感觉这梦越来越真实了,已经是第二次做这么真实的梦了。

而且懂王有自已的共和党,苗书决定在江南建立自已的组织。

……

至于阿米利加总统选举的结果,虽然众说纷纭,但是懂王已经稳了。

判断阿米利加总统输赢的标准,主要看观众的反应。这个观众当然不是选民,而是局面里的其他玩家的态度。

比如欧洲人在八月就判断懂王会胜,于是这才派乌军进入俄罗斯境内。从那个时间开始,欧洲人就预备了懂王上台的手段,至少是给懂王挖好了坑。而扎克伯格在七月就解封了懂王账户,可见这些人都判断懂王会胜选,至少在两面押注。

问题是两面押注的人多了,本身就说明了问题。

你是相信自已的判断,还是相信欧洲人和扎克伯格的判断?

……

懂王能赢,是因为他整合了共和党,同时拥有了发声的窗口,持续的输出自已的观点。

苗书决定向懂王学习,虽然是在梦里,但是现在的梦越来越真实。苗书怀疑这就是真实的未来。

总之,组织和宣传,这是两支最为重要的力量。

苗书决定一定要在江南布局这样两支力量,以防日后时局变化。

那么,现在就开始吧。

……

“夏人党?”郑森一日两惊,听得津津有味。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大明国祚二百余年,壮丽诗篇,可歌可泣!但是崇祯皇帝新丧未葬,可以说尸骨未寒,江南士绅们却争着辅佐新皇帝,岂不可笑!我们夏人党,最大的要求,就是‘国丧三年’。上至国君,下至草民,为崇祯皇帝服孝三年!国丧期间,新君不得处理朝政,只有丞相代办国事。”苗书提出了此次江南行,最大的政治诉求。他要建立一个夏人党,做为自已在江南的喉舌和传话筒。夏人党第一个、也是最低的斗争纲领,就是“国丧三年”。

时局紧迫,已经容不得丝毫犹豫!

南明政权虽然现在刚刚成立,但是绝不能低估他的愚蠢和内斗程度。福王现在刚刚登基称帝,马士英就开始清算诛杀支持潞王的东林党。这虽然有私怨,但是更多是为了清理朝政。因为东林士绅在江浙一带盘根错节,互相联姻,主掌地方政治,树大根深。马士英在南京空有权柄,皇权不下乡,在地上方根本无法撼动,可以说不得不清理这些地方上的“掣肘力量”。而东林党也不能伸着脖子让马士英来砍。于是双方的争斗刚一开始,就进入白热化的程度。

整个党争与阿米立坚如今共和党和民主党的争斗类似,所有人都卷入这场争斗,无法脱身。双方争斗不到一年,大清兵终于解决了李自成,腾出手来开始兵解江南。江北四镇与湖广左良玉、福建郑芝龙看朝廷如此内斗,寒了人心,均做鸟兽散,并无有效抵抗。

福王被清军捕获,拖到北京斩首。潞王看福王被捕,自已想当皇帝不敢说,不当皇帝又觉得可惜,于是折中当了六天“监国”,也很快被清军抓到北京斩首。

自此,Game Over。

到明年此时,南明小朝廷就会彻底破产。

总之,这个小朝廷就是个Joke。

……

当然,这一切都来得太快了。时局崩坏的程度和速度大大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此时大家一回头,均发现,李自成当初进京就是一着“大臭棋”。

捅了马蜂窝,引火烧身,不仅坏了整个时局,而且祸及自身。

把内仇外恨全都拉到了自已身上。

这一切都需要苗书从政治层面上替李自成解套。

最根本的方式,就是“内部和解”。

……

与其说“和解”,不如说“另起炉灶”。

于此危亡之际,苗书认识到,一方面要跟东林党结盟,同时也不能完全被东林党左右,必须建立自已的组织和力量。理想的目标,是团结江南的中下层知识分子。

因为“高级知识分子”像钱谦益、马士英等人,都已经身不由已,已经指望不上他们。他们身后盘根错节,有许多“连绵多朝的爱恨情仇和说不清也道不明的陈年往事”,以及“无法舍弃的门生故吏和庞大的地方上的既得利益”,使他们困在既定的局面里无法脱身。

像东林党不愿意推举福王登基,居然可以追溯万历皇帝的爱妾郑贵妃生儿子的“争国本事件”。当初争国本弄得沸沸扬扬,满朝文武持续十五年才把福王踩下去。“争国本”乃是东林党的崛起之役。可以说,没有争国本就没有东林党,东林党是踩着福王崛起的。没想到当年没争到国本的福王三年前被李自成砍了脑袋,现在他儿子继承了福王爵位。而且崇祯皇帝死后,三位太子下落不明,福王居然成了宗法上距离最近的继承人,眼看当年被打压的福王一系要登基当皇帝,真是“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因此,东林党害怕福王登基后清算万历朝“争国本”的事情,于是极力反对福王登基。然而,马士英携江北四镇强力扶持福王在南京上位。东林党犹如投靠过奥皇的民主党人,眼看懂王登基,想想当年奥皇羞辱过懂王的事情吧,每天都感觉度日过年啊,头上悬着达摩之剑,每日战战兢兢。问题是,争国本都是五十八年前的事情,居然现在还在政治上的有首尾没处理干净,延宕至今,也是令人醉了。

只好降清以求脱身。

……

为了防止东林党降清,以及在现有的局面里越陷越深,必须给他们找一件事情做。而这件事,必须占领道德高地,让大家都说不出反对的理由来。

“为崇祯皇帝治丧”,就是这样一件高举旗帜、止息兵戈的事情。

“国丧三年”,就是这样一件事。

“国丧三年”,就是时代最大的政治诉求。

什么东林党,什么阉党,什么钱谦益,什么马士英。什么福王,什么争国本。

先“国丧三年”。

大家先不要说话。

这乃是为了“止息内争”的折中之策。

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