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大顺1644 > 第62章 如何逃跑

第62章 如何逃跑

……干完“夏人党”这一票,苗书就准备回江北了。

今天做了一个梦。

梦到奥皇劝大家冷静,每一张票都要数清楚才行,才能决定是懂王是否真得赢了阿米利加的选举。总之,就是“让子弹再飞一会儿”,憋着劲要“下黑手”懂王。老妖婆也跳出来吓唬米国人民,说懂王太老了,会死在任上,那样万斯就转正了,你们怕不怕。问题是,你比懂王还老,要死也是你先死。

这俩就是典型的反派。叽叽歪歪的,输了选举,还不肯承认,非要一张一张重新数选票。奥皇是如何从踩着主角光环,如今又退化为反派的,这已经不可考。但是,毫无疑问,阿米利加的党争,是双方利益的你死我活。

大明的党争亦是如此,崇祯死了没关系,咱们到了南京小朝廷继续玩。不玩死对方,绝不罢休。而且,苗书怀疑历史上关于福王“不理朝政,只知道躲在后宫睡女人”的传言的真实性。一个被清廷杀害的皇帝,他在南京称帝的时间如此短暂,不到一年的时间,他便是想有所作为,也不太可能。至于其人品和德性,又有几人知道呢。

当然,苗书其实担心的不是他能否对国家“有所作为”,而是夏人党的事情一旦进入实际操刀阶段,如果福王和马士英对各方的风吹草动足够敏感,这对一个政治人物是必须的,不需要特别的英明神武,他们就理应能够感应到,他们很有可能出重手,派人将处于萌芽状态的夏人党一网打尽。

到时候,来个夺门之变、关门打狗、瓮中捉鳖,苗书可不想“出师未捷身先死”。由于自已一意孤行,身边带的人扈从很少,更不会有“江州劫法场”。到时候,自已把牢底坐穿,或者直接被推出午门斩守,可能连个雪花都溅不起来。那这次穿越就太不值了。

总之,苗书不准备冒任何生命危险。

……

一句话。

不能去别人的主场!

……

第一,福王的人品武功如何,关苗书何事!

第二,以苗书的知识,他可是听过一句话“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更有可能的现实是,南明的君臣将领,可能个个都是坑货,每人都是奇葩。

还是敬而远之为妙。

第三,指挥能力的核心并不特指组织进攻的能力,还包括组织撤退能力。一个合格的指挥官,不能只知道前进,必须在前进的时候,就布置好退路。

你可以打败仗,但是,你不能不会逃跑。打败仗是常有的事,多输几次就习惯了。但是你如果不会逃跑,那么很可惜,你出局了,因为你只能死一次。

崇祯皇帝就是典型的不会逃跑。

逃跑也要学习?

当然。

你要知道,崇祯皇帝从小长在深宫大院,身边只有太监侍女陪伴,这种环境可不比九十年代读高中考清北的农村娃,从小在村里,不仅蚊虫叮咬,饥一顿饱一顿的,自然界处处给你设置难题,关键社会也教你做人,在学校里被欺负,到处有人收拾你,揍你一顿。这个过程看似不文明,但是,这是成长的过程。这就跟在非洲大草原上的小狮子一样,刚出生之后,就要互相打闹,因为这是在练习捕猎技巧。

问题是,崇祯皇帝从小就是皇太孙。虽然不那么受宠,但也不至于被太监堵到厕所里打一顿。所以,这些可怜的皇帝,他从小就没人教过他怎么逃跑。

况且,逃跑,看似简单,实际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历来,在军队中,撤退是最考验军队和将领的组织指挥能力。大清军队五次入塞劫掠,十多万军队从燕京打到济南,又折腾回长城,再过长城回京,这个撤退过程,还要带着俘虏的人口、牲畜,这组织指挥能力已经达到巅峰了。一是,如果没有带路,没人告诉你水井在哪里,这是很难的。二是,你还要作战呐,旁边还有崇祯派的太监监军啦、各地勤王军队啦,边塞撤回来的守军围追堵截。三是,你还得留一半兵力,守着老家啊。可以说,黄台吉五次派八旗绕过长城入塞,而且次次都满载而归,只说明了一件事,那就是大明朝廷从上到下就三个字“稀巴烂”。跟阿米利加这次输掉选举的那一方一样,真是被懂王打得满地找牙,毫无招架之力。

回头说逃跑,你需要计划逃跑路线,路上要有人接应,要有粮食、水源,要决定谁在后面替你垫背,还要决定谁跟着护驾。从这个意义上讲,二百年后,慈禧太后在八国联军进燕京时,从容携带皇帝撤退到西安,后来又携百官杀回到燕京,重夺权柄。可以说,慈禧太后指挥水平一流,至少是合格的。

要知道,皇帝这种身份,撤退或者说逃跑,不是你翻身上马就行的,你必须带着官员。否则你一个人逃跑,到了地方郡县那里,人家可以说你假冒皇帝,把你关进大牢里,一个小狱卒就能捏死你。慈禧太后就深谙此中关窥,原因也很简单,虽然慈禧太后没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但是她在后宫里那叫一个步步揪心,像甄嬛一般能在后宫里杀到巅峰的人物,哪能是一个小角色。

这些,崇祯皇帝他都不会呐。

……

但是,苗书会啊!

脚下抹油,苗书最擅长了。

总之,苗书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了解一位只当了一年的皇帝的手段和为人,他还是先跳得远一些,先保全自已为妙。这样即使福王和马士英真的派人来干掉夏人党,自已早就溜之大吉了,马士英的手可伸不到山东去。

直觉,是个好东西。

苗书现在最大的直觉就是“赶紧跑”!

……

另外,钱谦益有没有可能出卖自已。

这也是个疑虑!

不过,现在夏人党还没实际运作,担心钱谦益实在多余。

……

有那么一瞬间,钱谦益还真想过是否把“夏人党”出卖给马士英,但是他立即就否定了这个“愚蠢”的想法。

放眼此时有南明小朝廷,福王手中可以掌握的只有两股军事力量,其一是马士英借以实现“从龙之功”的“江北四镇”,其二,便是福建郑芝龙家族。

马士英以凤阳总督的身份,携江北四镇的十万军队进驻仪真,事实上剥夺了兵部侍郎史可法的兵权,做出威胁南京的态势,把东林党吓坏了。

现在对于钱谦益和东林党来说,最大的教训就是手中没有掌握一支武装力量。

江北四镇明显不是东林党的武装力量,但是,江北四镇也绝不是马士英养大的。他们只是临时拼凑起来支持福王继位。一旦这件事做成了,其实江北四镇各怀心思,他们跟马士英其实也算不上太熟。

马士英现在看似高来高去,派解学龙写折子要追究所有降过顺的在京官叫的罪责,看似眼光盯着北方,实际马士英现在最关心根本不是什么降顺的罪臣。马士英最关心的,是如何才能限制史可法的兵权,不让东林党掌握江北四镇这支军事力量,哪怕是其中一镇。

异地而处,马士英最害怕当然是东林党也效法他,同样纠集十万军队,拥立潞王等其他王爷做皇帝。因此,马士英明里指使解学龙上折子“议罪”,暗地里却正在紧锣密鼓的排挤史可法,剥夺史可法指挥、调动任何一支军队的可能性。

东林党在史可法的军权一事上,可做得的事情不多。

只能被动防守。

史可法的漕运总督职务刚刚被马士英剥夺。

东林党现在能保住史可法的兵部侍郎的职位,已经很不容易了!

……

如此一来,钱谦益和东林党能选择的武装力量就不多了。

江南最强大的另一支武装力量,就是“福建郑氏家族”的海商贸易集团。

而郑家的大少爷“郑森”,今年恰恰拜了钱谦益为“师”,这不得不说,过于巧合。这让苗书推测,郑森拜师,很有可能是东林党一手促成的。否则,他早不来、晚不来,非要今年到南京读国子监。读国子监就读国子监,国子监里不是没老师,南京遍地是大儒,为何非要拜钱谦益为师?拜别人难道不行吗。读书的话,在乡下家里请个家教私塾不是更香吗,非要大老远的跑到外地求学。还要派保镖,这差旅费不少花费呐。

情报工作,从来不相信巧合。更不要说,如此多的巧合。这一切只能说明一件事,整件事,是经过人为设计的。东林党不能说未卜先知,以他们拥有的大量高级知识分子,在正月里知道李自成打到山西的时候,定然放眼天下,仔细数了数自已能调动的军事力量,于是派人去福建做郑芝龙的工作就顺理成章。

无论怎样,钱谦益百般“疼爱”、“呵护”郑森还来不及,怎么可能出卖郑森。

如果钱谦益出卖了郑森,那便是脑残。

无异于自杀。

……

钱谦益自认还没蠢到崇祯皇上的地步。

临到节骨眼上,想的不是如何拯救自已的臣民,带领大家打出一条活路,反而想着“我如何才能保持道德上的良好形象,于是选择慷慨赴死”。崇祯如此作为,应该跟他没有真正的职场晋升经验,从小兵直接晋升董事长,没有任何管理团队的经验有关。

……

这天夜里,郑森回到国子监。

今天发生了太多的事情。

郑森倒头便睡。

……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