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国为什么崩的那么快,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内外矛盾交织。而且这些矛盾一起爆发,一个没解决完,另一个,让所有人都应接不暇。
比如,清军入关了,此时应该一致对外,形成统一战线。
结果呢?
清军入关的时候,大家还在跟李自成纠缠。然后,李自成己经不是主要敌人,大家并不知道。而且李自成也被清军追着打。李自成也在呼救help,南明对李自成有灭国之恨,当然不会救李自成,结果坐视大顺主力被清军击溃。没人帮李自成,张献忠也不帮,南明更不帮。
等李自成和张献忠都死了,南明开始独自面对清军,南明又开始呼救help,但是大家都死光了,就剩下南明了。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在同一时间,矛盾和敌人是错位了。
使得清军有足够的时间和腾挪,逐个击破敌人。
如果南明和李自成、张献忠,大家能够放下成见,而且大家联合的动作能够足够快,这局棋还有得下。但是,这个难度太高了,需要在不停的身份——盟友和敌人之间不停的切换和转换。
今天我砍了你,明天你不能记仇啊,咱们一起对付敌人。等敌人打你,我也帮你。等打完了敌人,咱们再分个高下。这么。那么明末这盘棋还有的玩。
关键在于,双方没有中间人来回沟通协调立场。也没有时间去互相协调立场。
比如比较明末局势和抗战期间,就能看出来,抗战期间,果共和其他地方军阀能够做到放下成见,一致对外。比如西北军、东北军、桂军、川军、晋军,当然还有兔子,都能跟中央军放下成见,共赴国难。就是每个省坐镇一方的大佬,都愿意牺牲小我,共同对外,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
看看明末就行了,山西是姜瓖,,结果姜瓖投了李自成后,李自成并不信任姜瓖,就把姜瓖带到北京去,随时看着他。姜瓖听说李自成在山海关大败,马上独骑返回山西,然后杀了李自成大将,造反降清了。这就相当于联盟内部还没等别人来打,自己就分裂了。
明末所有的军队都面临这个问题。
就是,大家找不到一个中间人来说事。来坐到一起,商谈“共赴国难”的事情。想联盟都找不到说客。而在抗战期间,有大量的中间人士和各方大佬互相奔走协调,包括西方驻华外交人员,也帮助协调,比如将领交出兵权后可以到欧美去游学,就是给出路。
但是,这一切在明末全都不存在。
所有的人,都是降而复叛,叛而复降。关键在于,所有的人,都是独自作战。独自一方对抗整个清军,独臂难支,很快落败。比如姜瓖降清后没几年,他又觉得清军对他并不好,于是他举旗复叛,结果呢,没多少人响应,清军调过大军来,很快把他灭了。更加臭名昭著的吴三桂,同样在几十年后也举旗叛清,但是那时候清军都灭了大明二十九年了,所有的抗清力量,除了天地会,早就被消灭了,他也是同样,没有什么人响应。
他们当中有许多人曾经试图联合他人,但是,没有什么效果。比如高杰本是大顺军,因为给李自成戴了绿帽,降了大明官军,但是降了没多久,大明亡国了,高杰当时成为南明在江北的西镇之一,他曾经试图联合河南总兵许定国,结果许定国早就决意降清。高杰赴宴当天,被许定国设计杀害。这说明,高杰当时是头脑清醒的,他知道要联合更多的部队在一起,无论是抗清,还是对抗李自成,但是你不能自己去呐,你得找中间说合。
你自己,结果,咔嚓,是不是。
因此,苗书放眼天下,搞好跟钱谦益和郑大木的关系,那就是天下第一等要紧之事哦。因为这两个人还能算作中间奔走呼号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