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大顺1644 > 第9章 一两纹银

第9章 一两纹银

“昨天城门开了一天,今天又关闭了!”

菜户王良正窝在城外草棚里寻思事,他婆娘没好气的提醒他,过了年还没下雪,赶紧挑水,否则刚种下的菜又要旱死了:“聋了!你怎么不动弹?”

“我在想,昨天这城门开了一整天,我赶着骡马进城去卖菜,结果城门说进去要十两银子!就没舍得进城。今儿城门又关闭了,又不知道哪天还会再开城门?”

“早晚会开门,难不成大顺军关起门来喝西北风?”

“我寻思也是这个理。从京师戒严开始算,到闯王攻城两天,再到现在顺军进城又过去四天。这少说也有十多天了,都快小半月了。这京里有一个算一个,还不得饿得皮包骨头!下一次开城门,这菜价只怕能涨到天上去。”

他婆娘听了顿觉有理,放下切菜刀,凑到王良身边:“你是说,咱要发财了?”

“看来得去王员外家借十两银子。”王良仔细思考一番。

“要借就多借他十两,总共二十两,这大顺军邪门的紧,万一再开城门,进城银子翻倍了,从十两涨到二两,咱本钱少,还不得又抓瞎?”

“老婆大人说得有理!可是,如果咱们押错了怎么办?万一菜价不涨……”

“我想好了,咱这日子没法过了。不如回老家去投奔俺娘家,到时候咱们二十两银子也不还了,那王员外老胳膊老腿的,他还能追到安定去找咱?咱手里有了这十两银子,还可以做点其他生意当本钱!”

“嗯,说得也是!”王良思忖再三,决定赌一把。

……

“银子借到了吗?”

“借到了,我原模原样跟王员外说起进城要交十两银子的事,又说菜价定要涨,王员外点头称是,我又提到咱们是本家,他就痛快的把银子借给了咱。不过说,不能按时还钱,骡马抵账。”

“也罢!”

……

第二天傍晚,婆娘远远的望见他男人回来了,后面骡马都空了。

“当家的,菜卖的如何?”

“菜卖得很好,但是临出城门,果然顺军又多收银子了。”

“收了多少?”

“一两!”

“一两纹银那还叫钱?”

“说得也是!”

“不过,顺军找的由头真古怪。你猜猜是啥?”王良今天卖菜赚了不少银子,心情非常不赖。

“这俺哪里猜的到?”

“顺军说,要给崇祯皇帝办丧事,这城里每人都要随份子钱,一两纹银!”

“这顺军可真贼!”

“可不是吗,当年咱结婚的时候,不也四里八乡的到处找人随礼吗?后来,咱结完婚就跑了出来!以后乡邻红白喜事,也跟咱没关系了,这真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呸,这大顺军连这种歪招都学会了!?”

“顺军毕竟以前是做贼的,这种歪门邪道,他们走惯了!”

“话是这么说,但是顺军这么贼,这靠得住吗。”

“我也感觉这里不是长久之计了!我想着,等卖完这些菜,咱们还是要回你娘家去,到乡下去躲躲。”王良和他婆娘顿时陷入了沉思。

“可是到时候,乡下那些人,肯定怪咱不给他们随份子钱。”王良的婆娘非常紧张。

“那回了家,谁要份子钱咱就给他补上呗!”

“咱哪有那么些钱!”

“卖了菜就有了!”王良感觉,照这个菜价,他绝对能有得赚。

……

“将军吩咐咱们,这次可不能干砸了!”

“头儿,又不是杀人放火,这有何难?”

“那你去把那些太监引过来!”

“我去就我去!但是,我把太监引过来,你们必须准时出现。”

“放心吧!”

……

连续几日皇宫里的太监都被要求寻找崇祯皇帝的下落,经过三天的分片分区寻找,已经确定皇宫里没有崇祯皇帝的下落。今天,所有的太监被放出宫外,开始分片分区寻找。

第四天结束的时候,众人又一无所获。这天夜里,有人忽然想起来,皇宫里还有一座放石炭的煤山,于是驱赶太监去寻找。

就在这天夜里,果然在煤山上发现了崇祯皇帝和太监王承恩的尸体。因为初春时节,一早一晚极为寒冷,二人的尸体已经冻僵。

消息很快就传给了闯王。

苗书严令封锁消息。

第二天一大早,大顺军宣布昨日在宫外寻找的结果不理想,初步判断,皇帝仍然在宫内,命令在皇宫内进行第二次搜索。如有盘查不严,严惩不贷。

有六个太监被大顺军驱赶着上了煤山,他们负责这个片区的搜索。大顺军给他们一天的时间去寻找,但是人刚放出去不多时,就有太监四散逃跑,大顺官兵捉住其中一个跑的慢的,拿起他跑丢的鞋子,问他怎么回事。

那太监想要回鞋子,支支吾吾,说:“找……找……找……找到了!”

之后大顺官兵立即蜂拥而至,把六个太监全都抓了回来,让他们给崇祯皇帝和王承恩收殓尸身,其中有一个还在笑,说是,以前见过王公公,还是头一回见万岁爷,没想到在这种地方。之后,几个前明大臣被带过来一起辨认,众人仔细察看无误后,有失声痛哭者,有面无表情者。

“这是崇祯皇帝的遗诏!”

几位大臣捡起地上的白纸,仔细看了笔迹,确认是皇帝亲笔,众人都非常惊讶,因为那份遗照中说:“朕无颜见江东父老,悔不听明睿南迁之言,钦命大臣李明睿为顾命大臣,内首首辅,中级殿大学士,护送皇三子回南都继承大统!”

之后,大顺军找来一口棺材,让六个太监把崇祯皇帝的尸身装进去。

第二天,所有太监被驱赶出宫。

皇帝上吊及留有遗诏的消息,传遍了整座京城。

李明睿想闭门谢客,但是大顺丞相牛金星要求在京所有四品以上前明官员前去宫里点卯。李明睿到了宫门前,许多大臣早就等到那里,看到李明睿走过来,所有官员都向他行注目礼。同时,眼光中又有些可惜。大臣们一致认为,李大人只怕会受到大顺军的惩罚,昨天所有勋贵都被抓起来了严刑拷打。

但是,等众人点完卯,也没大顺军过来抓捕李大人,反而牛金星宣布要进行考试。这让所有的前明大臣有些吃惊,看来这大顺军不怎么认可大明的科举成果,还要考考他们的学问。

拿到大顺官兵在分发试卷后,众人更确定了这种想法。

但是,等他们看到试卷上的题目,所有人都惊得呆了。

第一道题:现有一笼子,里面有鸡和兔子若干只,数一数,共有头14个,腿38条。问:鸡和兔子各有多少只?

此题一出,众位大臣立即开始额头上发汗。只有户部的几位官员,经常算账,在草纸上开始演算。其他官员,都是左看右看,然后被带刀的大顺官兵警告,如果交头接耳,就会交给刑讯司,让他们去接受皮肉之苦。

如此一来,可苦了这帮大臣。

第二题更难:竹原高一丈,末折着地,去本三尺,竹还高几何?

看到这个题,众大臣都准备接受自已命运。只好再去看第三个。

第三道题就简单多了:每月二十二号,月相如何,几更天出现在天空的哪边。

这个问题,虽然许多大臣都胡乱猜测,但是,有些大臣在学作诗歌过程中专门研究过几个问题。有不少大臣,对这个问题的答案虽然拿不准,但是,仍然。

第四道题就简单多了:若你为闯王,当下的用兵方向及治国方略。

大臣们终于看到一个大家都擅长的问题。开始长篇大论,之乎者也,洋洋洒洒的发挥特长。写策论,是大家的拿手好戏。

但是,第五道题又让大臣们汗颜:试论崇祯皇帝死于谁人之手?

额……

大臣们,本来以为做完第四题,就算大功告成。没有想到,这后面还有一道“送命题”。

李明睿更加尴尬,此时全城都已传遍,崇祯皇帝命自已为了顾命大臣,也就是说,在忠于前明的大臣们看来,李大人现在就是大家伙的领头人。还要指望李明睿大人,护送皇三子回南都继位呢。

如果从客观事实来看,崇祯皇帝乃是自杀,但是所有人都知道,是大顺军的进攻,逼死了崇祯皇帝。但是,如果这般论述,只怕考完试,就可以像勋贵一样被丢进刑讯司里喂狗了。

战战兢兢的答完第五题,第六题又让人摸不着头脑。

第六题:燕子南飞,这个南飞究竟指的哪县哪府哪省,里程距离燕京有多少里远?燕子每天往南飞几里路,要飞多少日才能到达彼处?又,爪畦国在哪里,距离燕京有多少里远,坐船行几日,往哪个方向走,有无旱路可达?

看到这个题,大臣们有些非常纠结,有些则开始柿子捡软的捏,先回答爪畦国。这个国,大臣们都听说过,不仅因为这个国王经常来大明帝国朝贡,而且因为大明的市民俚语有了这一句,经常都说“错到了爪畦国”、“飞到爪畦去了”,形容错的离谱、距离非常远。至于距离有多远,大部分大臣开始发挥自已的想象力,有的说距离一万天,否则怎么能说“远”呢。

交卷的时候,众大臣战战兢兢的去交卷。

没想到却出现了意外,大顺军居然要收银子,一人2两。大顺官兵说,其中1两银子的“改卷费”,这个大臣伴都理解,这不就是“车马费”、“辛苦费”、“茶钱”吗。皇帝不差饿鬼,大臣们都痛快的交了1两银子改卷费。但是,大顺官兵执意收2两,这另外1两说是“份子钱”。这个大臣们就很意外,但是也没人敢多问,没有银子的派人回家去拿,或者先借同僚的垫上。

终于熬完了考试。

李明睿正想回家,忽然被拦住了。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