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国。
夜幕低垂,宫灯摇曳,将太子书房的每一个角落都染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辉。
暗卫单膝跪地,手中紧握一卷密信,低声道:“启禀太子殿下,线人传来急报,天临皇帝于秋猎围场内遭遇暗杀,情势危急。据闻,关键时刻,该国定北侯挺身而出,英勇护驾,不幸身受重伤,举国震动。”
太子端坐于案前,身着华服,面容俊朗,眼神深邃如夜空,闻言只是轻轻转动扳指。
片刻的沉默后,太子缓缓开口,声音平静道:“此次消息来得如此轻易,怕是非比寻常,定是有人故意为之,意在试探或误导。至于那南谨渊背后的意图,还需细细查探,不可轻举妄动。”
暗卫闻言正欲退下,又似想起了什么,连忙补充道:“另有一事禀报,殿下,近日我国境内发现了天临皇室的踪迹,据查证,乃是天临皇帝的胞弟——南谨隆,行踪隐秘,似有所图。”
此言一出,书房内的气氛似乎凝固了一瞬,然而太子却并未露出丝毫惊讶之色,只是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意,眼中闪过一抹精光:“此事不必急于行动,先静观其变。他既能如此轻易地逃过搜查,必定是有内应。如此看来,我朝之中,亦非全然清净之地。”
说罢,太子轻轻一挥衣袖,示意暗卫退下,自已则继续凝视着案上的烛火,眼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既然如此,那趁着此次出使,本宫就会一会这位天临皇帝。”
同时,天临皇宫。
“启禀皇上,据暗流的人来报,南谨隆已经逃到了天临与琉璃国的边境。据百姓描述,此人已经进入了琉璃境内,其追捕难度更甚。”冷竹向着南谨渊汇报着,他深知这位对于天临的影响,面色不禁流露出少有的沉重。
“看来得会一会那位慕澈太子了。”南谨渊自语道。
十年前,琉璃国出了一位百年一遇的奇才,自幼便展现出非凡之智。年仅十五,便已心怀天下,矢志改革。首推减赋之策,大幅减轻农民赋税,将田赋,徭役,杂役合并,折成银两,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少收税。使黎民百姓得以喘息,耕田积谷,生活渐趋安定。
又鉴于商道之重要性,他力促商业经济之发展,开设市集,鼓励交易,商贾云集,货财流通,国富民强之基由此奠定。
近年来遂又推行官员选拔之新制,不拘一格,唯才是举,废除长久以来之世袭痼疾,令有识之士皆有机会为国效力,朝堂之上,清风徐来,正气昂扬。
琉璃国在此人的治理下,国力逐渐增长,竟有与天临媲美之势。百姓为了表达对太子的感激与敬慕之情,称之为慕澈太子。
而此番南谨隆进入琉璃境内,对南谨渊甚至是天临都有着极大的威胁。同样,琉璃也并不安分。
虽说近几年,南谨渊在琉璃安插的眼线也不少,但是很少有能够打探到真正核心消息。而慕澈的人也曾多次欲潜入天临,也基本被暗流的人的铲除了。
世人皆言:“天临有谨渊,琉璃有慕澈,文武双全,并世无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