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出类拔萃?

这孩子多好,易钟嗨也富足,为何不愿收养呢?只有一条原因,易钟嗨心里还有个小打算——他想有个自已亲生的子嗣,而现在大婶子成了拦路虎。”

听见此话,易钟嗨的脸色越发阴沉。

这话是怎么流传出去的?无非因为他不愿意收养沈抗美,生怕将来花费了时间和金钱,却养育出个恩将仇报的人。

相比之下,贾东旭这样现成的儿子更值得考虑。

而现在竟变成他在打离婚的算盘!

他早就说过,沈抗美这孩子身上有股怪气,留下他会给院子带来麻烦。

才来多久就让他积攒多年的名誉毁之一炬?易钟嗨心中的愤恨逐渐加深。

尤其是今天的争吵,完全是因为大婶子将面料给了沈抗美才引起的争端。

可是,好事让沈抗美占尽,坏名声全都落到了他的头上,这对他而言简直是最大的不公。

想到此处,易钟嗨的胸口像是被堵了一样,前所未有的憋闷。

沈抗美若是成年,易钟嗨定会以为这是他的诡计,并且会以牙还牙。

但是面对一个襁褓中的婴儿,他又怎能下手?更不可能去欺负刘惠真这个孤儿寡母。

他难道连这点声誉都不顾了吗?遭受了不公平的对待却无法反击,这对自诩正直的易钟嗨而言实在是极大的屈辱。

但无论如何憋屈,他只能默默忍受!除了沈抗美外还能有谁策划这一切?

难道会是那个柔弱得像面团一样的刘寡妇?

易钟嗨心情烦躁地扭头看去,只见刘惠真站在不远处,神情不安,进也不是,退也不是,甚至不敢先开口打个招呼,只能怯生生地说:“大……大爷!”

易钟嗨的心里再次被堵塞了一下,这么复杂而直接针对他名声的布局,这样的刘惠真怎么可能想得出,若她真有这般手段,在这四合院里的日子也不会让她们三人差点活活饿死。

易钟嗨面露冷意,“户口给孩子们迁好了吗?”

刘惠真此时的心情已经紧张到极点,眼前的易钟嗨让她感到一丝不可名状的恐惧:“迁移好了,以后我们的户口就在南锣鼓巷了!”

易钟嗨:“那么以后你家自留地的粮食也就没了。

等到你手头的钱也花光,等救济站不需要这么多人手的时候,你怎么打算?”

刘惠真:“再……再走一步看一步吧,总会想办法活着的!”

易钟嗨:“你不要后悔就好。

既然你抚养了这孩子,就得好好照顾他,要是对他不好,坏了我们院子的名声可不行。

再说,院子里的小辈们如傻柱、许大茂,眼看也快要结婚成家了!”

刘惠真:“我……我知道了!”

面对刘惠真的软弱,易钟嗨感到无奈。

他心里盘算,刘惠真怎么就这样好欺负?想算计她的兴致都没了。

算了吧,刘家也没什么值得争夺的东西,等她将来在城里混不下去时,她会对自已今日的决定后悔的。

易钟嗨回到四合院,只见院子里的人们纷纷压低声音交谈,并不时指向他。

这些日子里他总有种不妙的感觉,先是他想通过让傻柱做帮厨的机会来操控傻柱,可是没想到傻柱竟然不听他的建议去考试升职了。

究竟是谁在从中作梗?刘寡妇吗?不可能,会不会是聋老太太?易钟嗨眼睛一眯,回忆起以往聋老太太对傻柱的特别照顾,总是亲切地称傻柱为耷拉着孙子!

这种可能性极大!尤其是在谁负责照顾老人的问题上,易钟嗨和聋老太太意见一直相左。

易钟嗨认为,贾东旭是最适合他颐养天年的选项。

鉴于之前和贾老汉之间的恩怨,如果能利用其子为自已养老,到了地下他也能在贾老汉面前扬眉吐气。

然而,聋老太太更倾向于让傻柱承担这个责任,认为傻柱虽然有点儿愣,但是心地善良。

并且,贾家还有贾张氏的存在,不可能让易钟嗨如意的。

尽管聋老太太多次尝试说服易钟嗨,但他始终坚持已见,于是老太太大概决定采取隐秘行动了吧?

这无疑打乱了易钟嗨的所有布置!虽然表面上他对老太太敬爱有加,背后却依然向着傻柱。

这对易钟嗨来说,如同一记重拳直击胸口,但他很清楚,在这个四合院内,任何事情的解决离不开聋老太太这位德高望重的人物。

连街道办主任见了她也要给面子。

因此,现在只能隐忍。

刘惠真与沈抗美都不清楚,由于沈抗美的到来,无意间促使刘惠真进入了救济站工作,遇见了郭大妈,间接改善了傻柱的命运。

这让易钟嗨误认为,这一切都是聋老太太的精心布局!最终,所有的事端似乎都归结于聋老太太,成为大家议论的焦点。

“你们说,为什么易钟嗨不愿意领养孤儿呢?收养长大不还是比他自已带大的徒弟贾东旭更加亲近吗?”

“我觉得他是自恃七级钳工的技术和地位,心存异念,可能想着找个年轻的再婚生子,不然像沈抗美那样讨人喜欢的孩子,他为啥不领养呢?”

“对啊,除了这个解释,其他的都说不过去!”

这是易钟嗨首次体验被人背后议论的感觉。

他气得面红耳赤,匆匆回到中院,只见一位阿姨正忙于制作窝头。

"为什么要蒸这么多窝头?"

那位阿姨回答:“我的身体不太好,无法每天去看望老太婆,所以打算一次性做好几天的食物给她。

这样的话,她只需要加热就能吃了。”

阿姨显然是听到了外面关于她的流言蜚语,也意识到易钟嗨对于不收养沈抗美的决心异常坚决。

因此,阿姨认为,易钟嗨可能是因为觉得自已连累了他,想要离婚另寻他人。

既然如此,阿姨决定不再像以往那样,一心一意关注易钟嗨和失聪的老太婆,而是效仿刘惠真,去街道办事处做一些零活。

1952年,新中国为归国华侨开设的学生中学开课,高校专业调整完成,市教育部门接手市区内的各私立中小学校的工作。

这期间需要大量的教育资源和材料支持。

其中,南锣鼓巷就分得了许多简易手工活的机会,如装订粉笔盒、织补衣服等各式各样的小活计。

这些工作虽然薪酬不高——每天可以赚几千到一万旧币(相当于第二套人民币几毛钱到一元钱),但对于紧衣缩食的一位阿姨来说已经足够支撑个人生活所需了!

她打定主意以后只要保证老太太每天有两顿饭即可,其余时间若空闲才会帮忙洗洗衣服,若是忙碌老太太便需自理。

毕竟官方规定是由易钟嗨来照顾老太婆的,得到好的名声的是易钟嗨,实际上所有的辛勤劳动却是由阿姨完成的。

阿姨想明白了这一点后认为,服侍老太婆不应仅仅是她一人的责任,而应该是夫妻二人的共同职责。

看见这位阿姨如今的消极态度,易钟嗨面色顿时沉了下来:“孙秀菊,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老易,咱们夫妻一场,若你真心想要离了再娶,直接跟我说就好,我不想难为你。

我也知道这些年我一直牵累着你,甚至没能给你留下后代,愿意作出妥协!”阿姨说道。

易钟嗨听了这句话几乎气得无以复加:“你说……”

易钟嗨瞪着眼睛,几乎说不出话来。

本来是一位阿姨的问题,不仅没照看好老太婆,对他也是疏远冷淡。

现在却因为沈抗美的领养问题而摆出了这么一副委屈的姿态,反倒是自已的不对了吗?易钟嗨从未感到如此憋屈过。

一位阿姨则神情阴沉,继续着手中的烹饪工作。

而与此同时,刘惠真走到前院,被阎富贵夫妇挡住了去路。

“哟,惠真,你怎么又端着个饭盒?你现在手艺可比院里那些厨师强多了!”

刘惠真紧紧抓着手中的饭盒回应:“这是给孩子吃的,三伯,三婶,我先回家了。”

杨瑞华追问:“惠真,听说王主任给你们全家办了户口迁移,这事解决了吗?”

刘惠真答道:“解决了,户口本都已经拿到手,从今往后我们全家人就是这四九城里的人了!”

然而,当杨瑞华发现刘惠真不愿意让她查看饭盒内容时,不禁心生嫉妒,威胁般地嘀咕着:“哼,没了农村配给的粮食,我要是看看你接下来怎么在这里存活下去!”

面对这样的言语攻击,刘惠真并没有过多停留,匆匆忙忙想要赶回去照顾家中的孩子。

在一旁听到这一切的老阎低声抱怨道:“这刘惠真简直是自寻短见,失去了乡村的配给,一旦社会救助站也不需要那么多劳动力,她家的日子恐怕就难以为继了。”

阎富贵:“那当然,到时候咱们一定要好好压低价格,把房子买过来。

等买了房子,我们就搬到西边的小院子里养老,可以种种花草蔬菜,这样还可以省下不少生活费呢!”

刘惠真不了解阎富贵夫妇的心思,她急匆匆地走进四合院的中庭,手里还捧着装米糊的饭盒。

贾张氏气得眼睛红了,满肚子嫉妒地说:“呸!这一帮子忘恩负义的人,只知道照顾那个刘寡妇,就没想着我也需要帮补!我家这孤儿寡母的日子过得这么艰难,真是可怜呀!”

秦淮如看到刘惠真手里的饭盒,目光中透露出羡慕之情。

就在这时,拿着两个饭盒进门的是柱子,最近他的境况颇为顺遂。

由于得到了厂长杨先生的青睐,不仅被提升为了钢铁厂的大厨,还在不久后升为了班长。

杨厂长承诺说,以后如果有多余的食物或是剩菜,都可以让柱子拿回家中。

这天,柱子带回了两大盒的剩饭与菜肴,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秦淮如盯着这些剩饭剩菜,眼神几乎定格。

一边纳鞋底的贾张氏见状咳嗽几声。

秦淮如迅速清醒过来,忙低下头假装忙碌洗衣服。

由于秦淮如长相出众,平日里四合院里如柱子、许大茂、阎解成及刘家的两个兄弟总是偷偷看她的眼馋模样。

若非贾张氏日夜看护严格,估计那些人都会忍不住出手。

秦淮如内心觉得贾张氏犹如压在自已头上的巨石,不过她并未意识到如果没有贾张氏在侧,她或许早就无法维持现今在邻里间的声誉。

柱子走近,笑道:“哟,秦姐还在洗衣裳呢?这小子真是壮得很快呀!会翻滚了吗?”

秦淮如答道:“他还不能呢,从三个月大到六个月大之间学会才算是正常的。”

听到这里,柱子心中暗自思量:有点不对啊,据何雨水说来,抗美很早就会翻身了。

看来,相比棒梗,还是抗美更为灵活。

贾张氏接口问到:“柱子,你整天做饭拿饭盒回家,这刘寡妇手上的饭盒是从哪里来的?莫非是你传授了她手艺?”

柱子急忙回答:“哪有,她在救助站帮忙给一个厨师打下手,那位师傅见她不易便分了些给她。

不过是些普通饭菜,以前偶尔给些猪肉炖粉条之类的。”

秦淮如听罢,心感酸涩。

自从嫁给贾家以来,她在家中几乎处于最低层的地位。

每当家里有了好的吃食,总是先由贾张氏和贾东旭享用;即便做了猪肉炖粉条这种难得的好饭,她最多也只能用窝头蘸着点汤汁凑合一顿。

然而像刘惠真这样的寡妇,在生活上处处不如她的处境之下,竟还能享受到猪肉配着大白菜炖粉条。

此话令秦淮如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打击,她作为乡下嫁来的姑娘,在城市里的工人家庭中原本应该是一个引以为傲的身份。

但如今随着沈抗美的出现,秦淮如觉得自已似乎在各方面都被超过了!

如此下去绝不是办法,她决定今后要好好养育棒梗,争取在春节的时候让他长壮一些,当人们把她抱出来的白白胖胖的孩子与沈抗美进行对比时,定会称赞她培养出的男孩更加出类拔萃。

为此,秦淮如暗暗下了决心,不仅要让棒梗长得健健康康超过沈抗美,在未来的学业成就乃至职业道路的选择上也要胜他一筹。

希望终有一天,棒梗能够走上领导岗位,而沈抗美依旧在为了生存而奔波劳碌。

最好是沈抗美找不到妻子,即使找到了,她也能设法让他们分崩离析。

这样一来,也许将来他和捧梗之间的矛盾能以捧梗的孩子吃到沈家的末路结束。

然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刘惠真能够带着她的三个孩子撑过眼前的困境,因为现在的她已经失去了在农村的粮源,未来的情况可能会使得她和沈抗美以及捧梗之间完全没有可比之处。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