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小牌子

“警察叔叔,是我叫您们的吧?还有那个救我的王建国在哪里?我要感谢他。"

警察打量着面前大约十二三岁的少年,自已不过20岁出头,仅仅相隔着七八岁的年龄差,居然被叫做“叔叔”(TAT)。

“那天我们队长在路上巡警时遇到小建国来找我们说你在外面被人袭击了,我们就将你送来医院了。"

“这样说来,是这位王建国先生救了我?”“可以这么说吧。"

“那他住哪儿啊?等我恢复了,一定得去谢他。"“他就住在南锣鼓巷的红星四合院。"

警察走后大约一个小时,门外传来了一阵嘈杂的哭喊声。

“我可怜的宝贝孙子啊,怎么就会有人对你下手呢!哪个小畜生做的恶事呀!”

病房的门猛地推开,进来的人正是白金山的父母及祖父母。

“儿子(或孙子),你说,谁打了你?我一定让那个畜生好看!”

说话的人是白金山的父亲,他在商业部门工作,也算是有点权力,所以才有底气如此说话。

昨天白金山失踪了一整天,全家人都急得不行,害怕他遭遇 。

“是新街口的小 那伙人!他的手下试图抢劫我失败了,然后我就被打伤了!”“真可恶,居然对我的儿子下此毒手,我非让法律严惩不可!”

“关于小 的情况我已经和警察叔叔说了,另外,请帮我也找找那位叫王建国的年轻人,是他救了我的命。

如果没有他及时报警,我真的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白金山从小痴迷于各种武侠故事,崇尚‘以牙还牙,以怨报德’的道理。

尽管模仿了许多侠士行径,但难免也沾染上了书中人物那种拦路抢劫的不良习性。

“住在南锣鼓巷红星四合院的王建国,我记住了,儿子你安心,老爸定会亲自前去表达谢意!”

白家父亲用力地拍打胸口,对着儿子保证道。

另一边,刚救完白金山并做完笔录的王建国返回四合院,看到小棒和小当高兴地分食着手中的糖果,一旁站着好几个院里的小朋友正巴巴地看着小棒手中的糖果,这些糖果都是小棒这几天乞讨所得。

贾母一次外出碰见小棒正在街边乞讨,并未出言阻止,反倒是鼓舞小棒多去做乞讨的行径,原因很简单——收获甚丰。

得知小孙子平均每天通过乞讨赚取了三四元,贾母双目放光:按此速度,一个月能赚十多二十元。

要知道,即使工作收入最高的侄儿贾东旭一个月顶多也只能赚得三四十元左右;至于易大爷,这位老资格八级技工每月的收入不过九十多块钱,连带补贴也到不了百元以上。

相比之下,小小的小棒日赚三四十块,积少成多,一个月下来的收入远超易大爷。

基于此,小棒提出想辍学专注于乞讨,对此贾母表示完全支持,在她看来小棒长大后终究要在钢铁厂做工,与其在学校耗费时间不如多向易大爷学点手艺;更何况小棒学业成绩始终徘徊在十几、二十分左右,学习对他而言似乎并没有多大的意义。

不过,秦淮茹坚决反对,因此家中再次上演争论的大戏,小棒厌倦争执,便拉着小当跑到院落,边游逛边品尝糖果。

“王建国啊,你有没有想过尝一尝呢?”小棒手里攥着把水果糖,在王建国面前炫耀地摇晃着。

然而王建国仅是轻蔑地笑了笑,对于这些小小的糖块毫不在意,毕竟他不是院内的孩童那般容易受 。

而且,他家条件优越,大白兔糖都能随意享用,更不用说这些普通水果糖了。

“你怎么可能建议让小棒不去上学而去乞讨!”秦淮茹对贾母的言论难以置信,不明白为何其他长辈都在竭力让孙辈接受教育,而自已的母亲竟如此主张。

“有何不可?乞讨既能快速赚取收入又能避免花费学费,何乐而不为?”贾母显得异常坚持。

“但小棒好好读书考大学,毕业之后也能挣钱啊。

你听一大爷怎么说,轧钢厂那些厂长和技术人员哪一个不是大学毕业,他们的生活明显要比乞讨好很多!”

“那都是将来的事情了。

若从现在开始让小棒乞讨,等到时日久了积累的财富将不可计数。"秦淮茹被贾母的话语激怒,无法辩解,最终转向易大爷请求帮助。

“易大爷,我恳请您劝导我的母亲一番,她在坚持要小棒去乞讨不再继续学习!这样对待亲孙子真的太过份!”

听到这一情况,易大爷也表示出不满:“这可不行,棒梗是我们全家共同选定的继傻子之后第二个将来要依靠的人。

如果让小棒真成了街头乞丐,这成何体统!”

“老大婶,您怎能不让棒梗上学呢?您瞧瞧,哪个孩子不上学?”“我的孙子岂能与他们一般?将来,我的孙子是要飞黄腾达的!命里注定不平凡之路。"“可是如果他人知晓棒梗仅有初小 ,他日后如何娶妻?”

“到了那时,我孙子有钱到一定程度,还愁找不上老婆?”贾张氏说起话来总是离不开钱,好像钻进了铜钱眼里出不来似的。

易中海再三相劝仍无效果,最后只得搬出街道办事处压阵。

他威胁贾张氏如果不让孩子上学,就要告她去街道。

这样一来,贾张氏总算安分了许多。

尽管家里归于宁静,但棒梗自已却不乐意了,和贾张氏一样坚持不愿意去读书而更愿意外出乞讨。

然而他在家中地位低下,面对秦淮茹的强大权威只能无奈屈从。

这天,王建国在家里认真做着作业。

一如往常,他的父亲又被杨厂长要求加班去了,因为王父在工厂担任各车间形式上的第一负责人物,所以总是忙碌异常。

王母亦未归,不知道忙些什么。

完成作业之后,王建国准备去趟医院。

就在此时,村里的三大爷领来一个陌生的男人,那人看来约莫三十来岁的光景,身材高挑健硕,大约有一米八,面带刚毅,显现出十足的男人味道。

“这便是王家,但我发现王先生与李医生均不在,唯独王建国一个人回家来了。"

“王建国,门外有人找。"三大爷对着屋内呼喊。

“三伯,是什么人找我呢?”王建国闻声询问。

“这位来找你,看你是否认识他。"三大爷指向身旁之人。

经过一番详尽的观察及思考,王建国最终得出结论——他并不相识此人。"您是哪位先生?”

闻言,三大爷立即保持了高度警惕。

之前这个人说他是王家族亲,但从王建国的反应来看并不像真的。

“是小建国吗?我是你舅舅李三思,前几天才回到四九城,特地前来探望你们一家人。"

王建国确实听说过自已的舅舅,听说自满月庆典结束后,舅舅便在 的大使馆任职至今,从未相见。

“您有什么证据证实您就是我的舅舅呢?”

“你的有一个如拇指大小的胎记。

你还有一块沉香木制作的小牌子,上面刻有长寿二字。

这些是我参加你满月仪式时所赠予,并曾怀抱过你的证明。"

“别说了别说了!”为了不再让对方泄露更多关于自已的隐私或往事,王建国赶忙阻止他。

如今已基本可以断定此人正是自已的舅舅无疑,因他说出的事物唯有家族成员所知悉。

“请进。"

而在庭院外注视这一切的三大爷见状,则显得极其期待。

王建国的母亲显然明白其心意,随即拿出一颗苹果递与之。

见此,三大爷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离开了。

“三思,你终于回家了,有多少年未曾相见,简直让我想得好苦。

现在你可以回家了,当你姐火冒三丈之时就不会只剩下我一人受难了。"

王父的话引得舅舅一阵无语:他原以为王父想念自已是出自真情实意,未曾料想是为了给自已分担责罚。"你说这话什么意思?我常常无理打过你吗?”

见状,王母当即伸手拧了一把王父的腰部,痛得王父满脸狰狞。

“哪里哪里,绝无此事,你可是天下最美的妇人,容貌出众,倾城倾国。"

听罢此言,王母才心满意足地松开手。

在一旁看着的舅舅则用不解的眼光看了看王父,心里不禁感慨:你这是怎样的性格才能这样轻而易举就向自已的爱人低头。

若王父明白了这番道理,定会立刻批评这小子多管闲事。

他岂能不清楚自家姐姐的能耐,在大院里曾几何时有谁胆敢忤逆她。

今日家中迎客,餐食格外丰盛,四溢的香气笼罩了整个四合院,连院子里的小朋友也被吸引,无心享用眼前的菜肴。

紧接着便是家家户户传来孩子们受罚的抽泣和责打的声音。

聾老太太正期待着一位大婶为她送去晚餐,突然间肉香扑鼻,勾起了她的食欲。

往常,只要哪家煮好了好菜,这位老妇人都会凭着她的年龄优势登门索要一碗。

由于她在院子里享有很高的威望——长年累月的相处下大家已默认她是大院里的长辈,需要受到尊重。

因此,每当老太太上门,即便心里一百个不愿意,人们还是不得不割舍一些美食给她。

不然,这个顽固的老人说不定真的敲碎你家的玻璃窗。

“老太太的饭菜准备好了。"

一位大婶端着一碗粟米粥进了房间。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