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妈,闻到那么香的味道,是谁家做好的美食,怎么不来碗给老太太我也尝尝。"
大婶一听便知她嘴馋的毛病又犯了,放下碗回应道:“我去帮您问一问,看能不能为您要一份来。"
随后便沿着香气找到王家门口。"王大妈,您这儿有肉吧?”
聋老太太见大婶两手空空回返心中颇感不满。"老人家,这香喷喷的肉是王家的做的。"
闻言,她叹了口气,挥了挥手。
如果是别家她也许会上门去要,但若是王家,那只能是给自已找麻烦。
餐桌上,舅舅向王建国讲述他在 这些年的所见所闻。
虽然王建国前世在网络上有看过一些资料,但亲身经历终究不同于虚拟,他对这类话题自然感到新奇。
“我说姐姐,这可是 王室宴请嘉宾时专用的佳酿。"
舅舅从袋子里拿出一瓶标签王建国完全不认识的酒问道:“这是什么呀?”
舅舅揉了揉王建国的头道:“这叫做甘红露,是一种酒,孩子是不允许喝的。"“李姐,开饭喽。"
娄晓娥提着一块腌肉走进了门。
“晓娥啊,吃过饭了吗?留下来一起吃点吧。"王母热情地招呼。
“不了,不了,许大哥还在等我,这是我从家带来的腊肉,我想着我家那位爱吃,专门送一些过来给他。"她边说边轻轻地捏了捏王建国的脸颊。
听到娄晓娥的话,舅舅略显惊讶,因为他以为王建国是他姐姐的孩子,怎料突然冒出了一个“儿子”。
“舅舅,这位是妈娄晓娥。"
看出舅舅的疑惑,王建国赶紧解释道:“原来是这样。"舅舅点了点头表示理解。
“娄同志,这是我们家的舅舅李三思。"王建国介绍了两人相识。
“你好。"娄晓娥听到“同志”这个词,不禁怔住了,毕竟如今已很少有人会这样称呼她这个出身资本家家庭的人了。
“噢,你好。"
王建国见状轻轻扯了扯娄晓娥的衣角,才使得她从愣怔中恢复。"晓娥,你在吗?快回家吃饭吧。"
远处传来了许大茂的呼唤,娄晓娥急忙道:“李姐,我该回去了,你们慢用。"看着她的背影,李三思的思绪被勾起了过往,随之陷入了一阵悲伤。
王母见弟弟这般模样立刻明白缘由,赶紧安抚起来:
“三思,逝者已矣,活人还是要振作起来。
如果你的妻子晓潇泉下有知,见到你现在这副模样,也不会瞑目的。"
李三思原先有个妻子,名叫黄潇潇,二人在大学相识,毕业后一同任职于外交部。
不幸的是,黄潇潇患上了白血病,初时只是频繁鼻血,未能引起重视,最终因病情加重且医疗技术有限而离世。
得知此事,舅舅只是摇摇头,并未多言。
“阎老师。"一名邮差停下自行车,正好目睹三爷手持苹果,笑容满面地走来。
“小刘,又有什么人给我们院子寄信啊?”“没错,每个月一封信,是从保城来的。"
打了声招呼,小刘便熟练地前往中院的易中海家中。
“易师傅,这是您的信。"“谢谢,小刘。"待送信的人离开,易中海拆开信件阅读一番后直接焚毁,从中拿出二十元收入囊中。
“老易,又收到何大清的信了吧?”“是的。"易中海应声道。
“照我说,这笔钱应该还给人家。
毕竟,那是父亲寄给自已的孩子。"“我这么处理是为了柱子考虑,万一这笔钱到了柱子手里,岂不是会全数转交给秦淮茹?”
“但是你不常说要让柱子帮忙贾家的?”“我是希望柱子帮忙贾家,比如偶尔给他们送送饭盒。
结果如何?前些天他就借给贾家三百多元,这合理吗!如果这笔钱给他,还剩多少?”
虽然嘴上这么讲,但真正的原因只有他自已明白。"总不能一直由你保管这笔钱。"“放心,等到柱子成家,我自然会归还给他。"听了此话,大妈点头认同。
同日晚上,易中海提着白面来到聋老太太家中。"又是何大清的信?他在信中怎么说?”“还是一样的内容,说自已不再想做这份工,想要回来。"“不想做了?世上哪有这么便宜的事,一旦成了某类人,便一生都是,后悔有什么用!”易中海张口欲言,终究没能发声。
不仅是何大清想放弃这份工作,他自已也曾萌生退意。
尤其是在亲眼看到老贾在钢铁厂制造事故却不幸遇难后,这份心思愈发强烈,只不过见到聋老太太,这些话语只能留在心底。
作为这一小分队的领头人,聾老太太当年特地为光头逃跑后留下了线索,以便更好地搜集情报,为此她替他人做了许多事情,积累了深厚的人情网络。
李三思从梦中醒来,感到剧烈的头痛。
想到王建国如果是自已的孩子,现在这些财物不就是自家的了么。
“王建国,你家里来了人。"听了三爷的话,王家人放下手中的碗筷,好奇谁会这么早就来拜访。
出门口见,竟是两位生面孔。
“二位是什么人?”王建国问道。
“您好,同志。
我们在寻找王建国,前几天我家小孩遭到攻击,幸亏王建国出手相救,今天特地带了些礼品表示感谢。"
王建国意识到,这两位应该正是那天被打小孩的父母。"叔叔阿姨,这真的没什么,小事一桩,不必太在意,礼物也请收回吧。"母亲对儿子的回答赞许地点头称赞。
“那怎么行,对我们而言,你的帮助就是救了我们的命,这些礼品必须留下。"其中一人补充问道:“你就是白科长吗?”
王父听到外头传来的说话声觉得耳熟,出去一看发现竟是二商局的白敬业白科长。
“您是?您是轧钢厂的王主任吧?”
白科长之前曾与局长一起去过轧钢厂考察,所以认出了王兴国。
“真是意外,竟然会是你家小宝救了我的儿子。"
弄清事情原委后,两人仿佛多年的老友,相视一笑走进了屋里。
此时,一旁的王建国听着他们的闲聊感到索然无味,他自已分明才是这整个事件的焦点,却被众人忽视。
懒得再陪这些客套,他独自回到房间,继续自已的小说写作。
在这没有太多娱乐活动的年代,王建国决意创作一些趣味。
于是,他便开始尝试书写自已前世所看过的热门影视作品,他首选了他极为喜爱的一部战争题材电视剧《亮剑》,另一部则暂时不适合当前的背景来写。
王建国专注写作,竟完全没发现有人站在了自已身后。
那人读着王建国的作品,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
“真是写得好,累坏我这手了。"不知过了多久,王建国感到手臂酸痛,放下手中的笔,舒展了下身体,这一动作无意间碰触到了一个人。
回头望去,见是自已的舅舅来了。
“建国,你能让我看看你写的内容吗?”
“好,给。"
王建国随手把笔记递给了李三思。
李三思接过,很快就被书中故事吸引。
“这么快就结束了?”李三思看到故事戛然而止在平安格勒战役中,忍不住抱怨道。
“还没有完成。"王建国淡淡地回答。
“你考虑一下,能否把这部小说借给舅舅回去看看?”
“其实,我想寄给报社,据说那里会给出一定报酬。"
李三思了解自已这位侄子的脾气,不是轻易给人东西的人。
“你要些什么作为条件呢?”
“我记得外婆那边有几枚蓝军邮票。"王建国眯起眼睛,像一只精明的小狐狸。
“行,等你下次回来,我给你带过来。
你觉得如何?”
“多谢舅舅!”
早餐后,李三思拿着王建国的小说回了自已的家,遇到父亲时顺手把笔记给了他。
“这是什么书啊?”
李建成看到手里的笔记本,脸上露出一丝好奇。
“这是小建国的新作,他写的一部小说。
你应该会对里面的故事感兴趣,最近你老抱怨说现代电影里的军队表现得不够真。"
“小建国才多大点,他一个孩子能写出啥名堂?”李建成虽这么说,但还是好奇地翻开了第一页。
不想这一看就入了迷。
半小时后,小说已经阅罢。
李建成不禁被这部小说所吸引,其中的主人公与众不同,粗野、狡诈甚至有些 气息,这样的形象更符合他所了解的真实战场人物,比起电影里高大全的角色,这位主人公更贴近他的战友们。
“还有下文没有?”李建成问起未完的章节,一脸急切。
李三思见状笑道,“其余的内容都在小建国那里。"
“那还不快去拿来?”
“不过,他条件是要几张蓝军邮……”李三思话没说完,自已也被这顽皮的小家伙逗笑了。
“这小子!”李建成无奈地摇了摇头,却又显得十分宠爱。
尽管嘴上说着责怪的话,李建国依然从抽屉里把邮票找了出来,递出去时叮嘱说:“记得,拿到东西后立刻送到我家来。"
“你自已为什么不去拿啊?正好可以去看看我妈。
她已经有四个多月的身孕了。"
“老李心里哪是不愿看秀芸?他是实在不好意思碰见我妈。
那么多年,这老两口之间的结就没解开了。"
此时,李建国的妻子端茶水从房内走了出来,用眼瞪了丈夫一下。
李建国听到老伴的话冷哼一声,随即傲娇地回到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