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论语浅学 > 第14章 公正无私

第14章 公正无私

【原文】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注释】

君:原指诸侯国主,引申为道德高尚者。

子:古时对男子的尊称。

周:象形字,甲骨文作"田",引申为周全、普遍。

比:甲骨文作两人并立状,此处指偏私结党。

小:指格局狭小之人。

人:此处特指品格低下者。

【大意】

君子以公正之心待人,如日月光华普照万物,不偏不倚。如《礼记》所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其行事如春风化雨,泽被众生。小人常以私利结党,犹如藤蔓缠绕古树,看似紧密实则有害。正如《荀子》所云"朋党比周,以环主图私为务",其行径终将损人害己。

【故事】清河县令案

北宋元丰年间,清河县迎来了新一任的县令——程明。程明到任之时,恰逢朝廷推行漕运改革,下令各县整饬河道,以确保漕运的顺畅。

程明深知治理河道对于地方发展的重要性,他秉持着“周而不比”的原则,决定广纳贤才,共同商议治河之策。于是,他召集全县的乡绅和百姓齐聚县衙,郑重地宣布:“治河乃是百年大计,关系到我县的民生福祉。本官在此有三个不论:不论出身门第,不论资历深浅,不论过往恩怨。只要有人能够提出治理河道的良策,都可以前来献策。”

为了保证公平公正,程明还特意命师爷将众人的献策竹简悬挂在县衙前的梧桐树上,并安排专人进行匿名评议。

然而,就在这时,乡绅李员外却心怀不轨。他一心想要垄断石料生意,于是趁着夜色,携带百两纹银,偷偷拜访了县丞王德。李员外谄媚地对王德说:“若能使用我家族的石场,我愿意将三成的利润分给您。”

王德本就是个贪图小利的小人,见到白花花的银子,自然是满心欢喜,毫不犹豫地收下了贿赂。次日,在县衙大堂的议事会上,王德便极力推荐使用李家的石料。

程明仔细观察后,察觉到其中存在着一些不寻常的地方,于是他当机立断,当着众人的面宣布:“本官己经特地邀请了汴京河道司的专员前来,三日之后将会公开比试石料。”

到了比试的那一天,众人都聚集在一起,期待着这场比试的结果。李家的石料虽然价格高昂,但是质量却并不怎么样,而城南的石匠张氏所献上的青石,不仅质地优良,而且价格还十分合理。

然而,就在程明准备选择张氏的石料时,王德却站出来劝阻他,说李家的石料虽然质量稍差一些,但是他们与官府关系密切,选择他们的石料会更加稳妥。

程明却丝毫不为所动,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张氏的石料,并邀请百姓们一同监督整个施工过程,以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公正性。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秋天的汛期就到了。这一年的洪水异常凶猛,但是清河的新堤却稳稳地矗立在那里,没有丝毫的动摇。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邻县的堤坝因为官员们收受贿赂,选用了劣质的石材,结果在洪水的冲击下,堤坝瞬间崩溃,农田被淹没,百姓们叫苦不迭。

后来,御史台前来巡查,得知了程明在修建清河新堤时的公正廉明,对他大为赞赏,并将他擢升。而王德等人则因为收受贿赂、以权谋私等罪名,被关进了大牢。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