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论语浅学 > 第4章 林放知礼

第4章 林放知礼

【原文】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注释】

林放:鲁国人,孔子的学生。

问礼之本:询问礼仪的根本原则。

大哉问:感叹句,"这个问题很重大啊!"

礼:泛指各种礼仪制度。

与其...宁...:比较句式,"与其...不如..."。

奢:铺张奢华。

俭:俭朴节约。

丧:丧葬礼仪。

易:周备/仪式完备(此处指流于形式)。

戚:内心真实的哀痛。

【大意】

林放请教礼仪的根本。孔子说:"这个问题提得好啊!就礼仪而言,与其铺张奢华,宁可简朴节约;就丧礼而言,与其仪式周全,不如内心真正哀戚。"孔子的智慧提醒我们真正的礼,是发乎情而止乎礼,是内心情感与外在仪式的和谐统一。当我们在筹备重要仪式时,不妨自问:这些形式是否承载着真实的情感?是否超越了本质需求?唯有守住"本心",方能避免礼仪沦为虚荣的表演。

【故事】南阳旧事

建安三年,南阳城中一片肃穆,两场丧礼正在同时进行。城东的张府门前,白幡如云,仿佛一片素洁的海洋。三丈高的素绢牌楼在风中猎猎作响,仿佛在诉说着逝者的离去。

张员外身着素衣,面容憔悴地扶着金丝楠木的棺椁,他的眼神空洞而迷茫,似乎失去了所有的生气。然而,当他看着那流水般送来的奠仪时,眼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芒。

这些奠仪可谓是极尽奢华,南海珍珠串成的挽联在阳光下闪耀着温润的光芒,蜀锦裁制的孝衣更是华丽无比,连哭丧的仆役都穿着簇新的麻衣,仿佛这场丧事并非是一场悲痛的告别,而是一场盛大的庆典。

前来吊唁的宾客们纷纷赞叹着那二十西人抬的棺轿,其规模之宏大,装饰之精美,令人咋舌。然而,在这表面的热闹与奢华之下,却无人注意到张员外袖中藏着的一本账簿。

这本账簿记录着每一份奠仪的来源和金额,以及与之对应的官员姓名和职位。对于张员外来说,这场丧事并非仅仅是为了送别亲人,更是他打通官场的一次重要契机。

城西的破庙,在这风雨交加的夜晚显得格外凄凉。庙内,李秀才身着粗麻衣,跪在一口薄棺前。这口棺木是他当掉最后几卷书换来的,上面的补丁仿佛诉说着他生活的窘迫。

没有诵经的道士,没有往来的宾客,只有李秀才那断断续续的啜泣声,与屋外的雨声交织在一起。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三日前老父临终时的情景,老父紧紧地拉着他的手,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对他说:“莫要虚礼,存续诗书……”

李秀才颤抖着双手,将父亲珍藏的《礼记》缓缓放入棺中。那书页间,还夹着去岁他与父亲共读时所作的批注,每一笔每一划都承载着他们父子间的深厚情感。

回忆起那夜的骤雨,张府的素绢牌楼在风雨中轰然倒塌,压坏了半街的奠仪。然而,这一切都与破庙里的李秀才无关,他只是默默地守着那即将熄灭的油灯,在泛黄的纸页上写下:“礼者,情之文也。无本不立,无文不行。”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