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论语浅学 > 第12章 祭若鼎诚

第12章 祭若鼎诚

【原文】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注释】

祭:祭祀祖先。

如:好像,如同。

在:存在、在场。

祭神:祭祀天地神灵。

如神在:如同神灵真实临在。

吾:我(孔子)。

与(yù):参与、亲身投入。

如不祭:就像没有祭祀一样。

【大意】

祭祀祖先时,要像祖先真的在面前一样心怀敬畏。祭祀神灵时,要像神灵真的在面前一样保持虔诚。孔子说:“如果我没有全身心投入祭祀,那祭祀便等同于没有进行。”祭祀的本质是内外统一,而非表面的外在形式。

【故事】空心祭祀

鲁国贵族孟孙氏家举行秋祭,孔子作为鲁国的名人,自然也受到了邀请前来观礼。

这一天,孟孙氏家的祭坛上摆满了牛羊玉帛等祭品,显得庄严肃穆。然而,当主祭者孟孙何忌登场时,他却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庄重,而是频频与旁人谈笑风生,甚至在祭祀进行到一半时,还因为家中有事而中途离席去处理。

祭祀终于开始了,孟孙何忌匆匆忙忙地念完了祷词,然后转头问孔子:“夫子觉得此祭合礼否?”

孔子并没有首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若有所思地看着祭坛边的那只青铜鼎,然后指着它问道:“此鼎多重?”

孟孙何忌有些诧异,但还是回答道:“三百斤。”

孔子听后,缓缓地摇了摇头,说道:“鼎若无心,纵重千斤,不过顽铁。祭若无诚,纵备万牲,亦同虚设。”

他的话如同一道惊雷,在众人耳边炸响。孟孙何忌的脸色瞬间变得十分尴尬,他意识到自己刚才的行为确实有些不妥。

归途中,弟子冉有紧跟在孔子身后,似乎有什么问题困扰着他。终于,他忍不住开口问道:“夫子,您曾经说过‘祭如在’,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孔子停下脚步,转过身来,目光落在路边的一棵树上。他弯下腰,拾起一片飘落的枯叶,然后看着冉有,微笑着问:“如果这片叶子就是祭品,你会怎么做呢?”

冉有有些困惑地看着那片枯叶,不明白孔子的意思。孔子将枯叶轻轻地捧在掌心,闭上眼睛,仿佛在感受着什么。过了一会儿,他睁开眼睛,缓缓说道:“祭如在,并不是说祭品的贵贱有多么重要,而是要看你的内心是否能在这片叶子中看到春阳雨露、天地生机。”

冉有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但似乎还是没有完全理解。孔子见状,继续解释道:“当我们祭祀祖先时,我们所供奉的不仅仅是那些食物和祭品,更重要的是我们对祖先的敬意和思念之情。如果我们只是形式上地进行祭祀,而心中却没有真正的敬意,那么这样的祭祀又有什么意义呢?”

第二天,孔子听说孟孙氏派人代替他去祭祀祖坟,而自己却去赴宴了。孔子不禁叹息道:“我没有亲自去祭祀,就如同没有祭祀一样啊。”

弟子子路在一旁听到了孔子的话,感到十分不解,他问道:“可是代祭者也行了三跪九叩之礼,这和夫子亲自去祭祀有什么区别呢?”

孔子没有首接回答子路的问题,而是取来一卷竹简,铺在案几上。然后,他转过身去,背对着竹简,提起笔来在空中比划着写字。子路看着孔子的举动,更加疑惑了。

孔子写完后,放下笔,转过身来看着子路,问道:“你看,我这样‘书写’,和真正在竹简上写字有什么不同呢?”子路恍然大悟,说道:“夫子,我明白了,虽然代祭者行了礼,但如果夫子您心中没有真正的敬意,那么这样的祭祀就如同您刚才在空中‘书写’一样,只是一种形式,而没有实质的意义。”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