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论语浅学 > 第16章 礼之初心

第16章 礼之初心

【原文】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注释】

射:射箭,此处特指古代礼仪中的射箭比赛(射礼)。

不主皮:不注重射穿皮革箭靶。主,注重;皮,箭靶的皮革部分。

为:因为。

力不同科:每个人的力量不同等级。科,等级、类别。

古之道也:这是古代的规矩。道,原则、传统。

【大意】

孔子说:“射箭比赛不以射穿箭靶皮革为评判标准,因为人的力量天生不同。这是古代就有的礼仪精神。”此句强调礼仪的核心在于德行与规范,而非单纯的力量较量。射礼注重动作标准、心态端正,而非胜负,体现儒家对内在修养与个体差异的尊重。礼仪旨在教化人心,而非竞技争胜,与现代社会“重在参与”的体育精神遥相呼应。

【故事】射礼之争

春秋时期,鲁国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射礼大典。这是一个展示技艺和礼仪的场合,吸引了众多年轻的士子和武士前来参加。

在这场大典中,有两位备受瞩目的参赛者,一位是年轻的士子子渊,另一位则是以力大无穷而闻名的武士孟贲。

当孟贲上场时,全场都为之沸腾。他身材魁梧,肌肉发达,手中握着一张硬弓,仿佛这张弓在他手中变得轻盈无比。只见他深吸一口气,双臂用力,将硬弓拉满,然后猛地松手,箭矢如闪电般疾驰而出,竟然首接穿透了三层厚厚的牛皮箭靶!

这惊人的一箭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叹不己,喝彩声如雷贯耳。孟贲一脸得意地看着自己的成绩,然后大摇大摆地回到了自己的位置,完全没有向对手行礼的意思。

接下来,轮到子渊上场了。他身着一袭素色长袍,步伐稳健地走到了场中央。与孟贲的张扬不同,子渊显得格外沉稳和谦逊。他先是向在场的宾客们深深一揖,然后又向对手孟贲行礼,展现出了极高的礼仪素养。

子渊站定后,调整了一下呼吸,然后缓缓地举起了手中的弓。他的动作优雅而流畅,仿佛每一个动作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开弓、搭箭、瞄准,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而从容。

终于,子渊松开了弓弦,箭矢如流星般划过天际,准确无误地射中了靶心。然而,与孟贲的箭不同的是,子渊的箭并没有穿透皮革,只是深深地嵌入了靶心之中。

看到这一幕,场下的观众们开始窃窃私语起来。有人对子渊的技艺表示赞赏,认为他的动作规范、姿势优美;但也有人对他的成绩表示质疑,觉得他的箭虽然射中了靶心,却没有孟贲的箭那么有力量。

孟贲更是毫不掩饰地嗤笑起来:“哈哈,不过是些花架子罢了!”他的声音在场上回荡,引起了一阵哄笑。

这时候,充当礼官的孔子摸了摸自己的胡子,笑着说道:“射礼的意义啊,在于让人心正身正。子渊这小子,进进退退都很有礼貌,神情也特别恭敬严肃,这才是‘君子之争’嘛;要是靠力气压人,那跟在战场上打打杀杀有啥区别?”他指了指箭靶旁边的铭文“射不中,就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接着又说:“古人制定礼仪,是为了让自己修养身心,可不是比谁力气大哦。每个人的力气都不一样,所以射箭不看重射中靶子——这可是先王传下来的道理呢。”孟贲听了,脸涨得通红,子渊则赶紧弯下腰道谢。

从那以后,鲁国的射礼又回到了“仪态比箭术更重要”的老传统,孔子的这番教导也一首流传了下来。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