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论语浅学 > 第11章 价值取向

第11章 价值取向

【原文】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注释】

怀:心中想着、关注。

德:道德、品德。

小人:道德修养不高的人(非贬义,指普通人)。

土:乡土、物质生活。

刑:法度、规矩。

惠:小恩小惠、眼前利益。

【大意】

孔子说:“道德高尚的人心中常想着如何修养品德,而普通人则更关注自己的物质生活和乡土安逸;君子心中常存法度规矩,行事有原则;而普通人则更在意眼前的实惠和利益。”

【故事】两位商人的选择

在春秋时期的鲁国,有两位做丝绸生意的商人——孟君和李民。

孟君是一个典型的君子型商人,他每次出行贸易时,都会深思熟虑如何才能做到诚信经营。他深知,在商业世界中,信誉是最为珍贵的财富。因此,即使这意味着他可能会少赚一些钱,他也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保证丝绸的质量。

孟君常常说:“商道即人道,信誉最珍贵。”他坚信只有通过诚实和守信,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和长期合作。他对每一匹丝绸都进行严格的检验,确保其质地优良、色泽鲜艳。他不会为了一时的利益而降低品质标准,因为他明白这样做只会损害自己的声誉。

与孟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李民,他是一个小人型的商人。李民总是想着早点回家乡享受生活,因此他常常为了赶时间而降低丝绸的品质。他觉得只要能够赚到足够的钱回家盖一座大房子就足够了,对于其他的事情并不在意。

李民常常说:“能赚钱回家盖大房子就行,管那么多干嘛?”他认为商业就是为了追求利润,而不需要过多考虑道德和信誉。然而,他的这种短视行为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客户们逐渐发现他的丝绸质量不佳,纷纷转向其他更可靠的供应商。

有一次,孟君和李民一同外出办事,偶然间看到官府新颁布的丝绸质量标准。孟君二话不说,立刻停下脚步,仔细研读起这份新规来。他一边看,一边在心里默默盘算着如何调整自家丝绸的生产工艺,以确保产品能够符合新的质量标准。

尽管这样做会导致成本增加,但孟君并没有丝毫犹豫。他深知,只有严格遵守法度,才能保证市场的公平竞争,也才能让自己的生意长久地做下去。

而李民呢?他只是匆匆扫了一眼新规,便不以为意地继续前行。回到家后,他不仅没有像孟君那样去调整生产工艺,反而心生一计——贿赂检查官。

李民通过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成功地让检查官对他的丝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给了他一张短期的通行证。李民为此沾沾自喜,还对别人说:“省下的钱都是赚的,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嘛!”

短短几年时间,孟君的品牌就如同夜空中最耀眼的星辰一般,闪耀在各国市场之上。他始终坚持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把控,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这种对品质的执着追求使得他的品牌声名远扬,备受消费者信赖和喜爱。

孟君的生意也如滚雪球般越做越大,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了重要地位,还成功打入了国际市场,成为了行业内的佼佼者。他的品牌不仅代表着高品质,更成为了一种信誉和口碑的象征。

然而,与孟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李民。在一次关键的产品质量事故中,李民的疏忽导致了严重的后果。这次事故不仅让他的公司声誉受损,还引发了一系列的法律纠纷和经济赔偿。

李民为了弥补这次事故带来的损失,不得不倾尽所有家产,但仍然无法填补巨大的债务窟窿。最终,他不仅赔光了自己的全部财产,还被剥夺了经商资格,从此一蹶不振。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