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注释】
君子:道德高尚、品行端正的人。
喻:明白、通晓。
于:介词,表示对象或范围。
义:道义、正义,指符合道德和的行为准则。
小人:与“君子”相对,指道德低下、品行不端的人。
利:利益、私利,指个人的物质或功利性追求。
【大意】
孔子说:“君子通晓的是道义,小人通晓的是利益。”这句话强调了君子和小人在价值观上的根本区别。君子以道义为行为准则,注重是非对错,追求公正和道德; 小人则以利益为行为准则,注重个人得失,追求私利和功利。
【故事】两兄弟的选择
春秋时期,鲁国有两位同门师兄弟,兄长叫孟义,弟弟叫孟利。两人一起跟随孔子学习,但性格迥异。
有一年,鲁国大旱,粮食歉收,百姓饥荒。国君下令开放官仓赈灾,并招募官员监督粮食发放。孟义和孟利都被推荐任职。
孟义负责管理一个村庄,这个村庄的粮食发放工作一首都是由他负责的。他非常认真地对待这份工作,严格按照名册上的名单来发放粮食,并且总是优先照顾那些老弱病残的村民。
有一天,一个人偷偷地找到了孟义,塞给他一袋金子,并请求他能够多分一些粮食给自己。孟义看着这袋金子,心中明白这是一种贿赂行为。他立刻严词拒绝了这个人的请求,说道:“百姓的性命攸关,我怎么能够为了这点私利而违背良心呢?”
孟义坚决地把那袋金子还给了那个人,告诉他这样的行为是不道德的,也是违反规定的。他强调说,自己会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来发放粮食,绝对不会因为个人利益而偏袒任何人。
然而,孟义并没有因此而放松对工作的要求。几天后,他在核对名册时发现了一个问题——有几户贫困户的名字被遗漏了。这让他非常着急,因为这些贫困户可能正面临着饥饿的困境。
孟义决定立刻采取行动,他不顾深夜的寒冷,挨家挨户地走访那些被遗漏的贫困户。经过一番努力,他终于找到了所有遗漏的家庭,并及时为他们补发了粮食。
孟义的行为得到了村民们的高度赞扬和认可。大家都对他的公正和责任心表示敬佩,认为他是一个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
孟利是一个贪婪且自私的人,他利用自己在粮食管理方面的职务之便,暗中克扣了大量的粮食。这些被克扣下来的粮食并没有被用于救济灾民,而是被他以高价卖给了富商,从而中饱私囊。
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他的这种行为还是被人发现并举报了。当面对指控时,孟利不仅没有丝毫的悔意,反而贿赂了他的上司,试图掩盖自己的罪行。他向上司辩称:“在这乱世之中,若不趁机谋取一些利益,岂不是个傻子?”
可惜,他的如意算盘并没有得逞。由于他的克扣,灾民们得不到足够的粮食,生活陷入了极度的困境。终于,忍无可忍的灾民们爆发了暴动,他们要求严惩孟利,以解心头之恨。
随着调查的深入,孟利的罪行逐渐被揭露出来。他的上司也因为收受贿赂而受到牵连,最终两人都身败名裂,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孟义因公正无私被百姓爱戴,以“义”为先,即使面对诱惑也能坚守原则,最终赢得尊重;而孟利因贪利被流放,以“利”为先,虽得一时之财,却失去人心和长远未来,成为反面教材。